科大研究精神分裂症再作突破

2007-05-31

科大科研人員在精神分裂症基因研究方面,再作突破,為尋求此症的有效治療及預防方法,開拓廣闊的前景。現時全球每100人之中,便有一人患上此症。

這是科學界首次發現,與精神分裂症有關基因的變異,在人類進化歷程中,獲得「正面選擇」。就人類基因學而言,人類的基因變異時有發生,從而產生新的基因模式,而在「正面選擇」當中,有助於適應環境的基因模式會被大自然選擇並保存下來,因此它們的數量相對於沒有被選擇的基因模式的數量,隨著人類進化一代接一代的增加。

科研小組由科大生物化學系副教授及應用基因組中心主任薜紅博士所領導。在三年前,研究小組發現一個與精神分裂症有關的基因,引起全球矚目。今年小組再度創造科研突破,進一步發現該基因中部分經變異而成的基因模式,獲得「正面選擇」。由此研究結果推論,如果人體內被正面選擇的基因模式較少,會有較高機會患上精神分裂症。

與其他複雜病症如糖尿病及高血壓有關的基因,已被科學家發現同樣是獲得「正面選擇」。科大小組的研究,是科學界中首次發現與精神病有關的基因獲得「正面選擇」的研究。

該研究成果已於著名科學期刊PloS ONE中刊出。

研究小組發現與精神分裂症相關的伽瑪氨基丁酸甲型受體 β2 亞型基因的多態性(即基因變異),獲得「正面選擇」;小組發現該基因新的基因模式,較原始模式更能適應環境,因而獲得正面選擇並保存下來,新的基因模式的數量在現代人群中較古代人為多。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群,被正面選擇的基因模式,較正常人為少。

作為甲型伽瑪氨基丁酸受體研究及精神分裂症基因學的專家,薜紅博士認為:「該項科研成果大大加強我們對精神分裂症的病原學的了解。同時,也會引領學界探索及發展預防和治療此病的方法,並利用「正面選擇」的原理,發掘其他與疾病相關的基因。」

在2003年,該科研小組識別了一個與精神分裂症有關的基因。之前,科學界只發現數個與此病有關的基因。這也是研究人員首次在中國人身上發現與精神分裂症有關的基因,稍後在其他國家的人身上亦有同樣的發現。

全球約有百分之一的人患上精神分裂症,而各國發病率大致相同。此症包含一系列的症狀,包括錯覺及幻想等。

薜紅博士在上海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在多倫多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英國格拉斯哥從事兩年博士後研究,於1995年加入科大。她是本港其中一位參與國際人類基因單倍體圖型計劃的科學家。該計劃標誌著新一代的基因圖譜。

傳媒查詢:

陸錦榮
電話: 2358 6306
電郵: kluk@ust.hk

賴茵芳
電話: 2358 8556
電郵: winniely@ust.hk

 
由薜紅博士(中)領導的研究小組對於再創科研突破深感興奮
由薜紅博士(中)領導的研究小組對於再創科研突破深感興奮
25483
subscribe
註冊收取我們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