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7
新聞
Space-Out Helps You!
CHAN Kai Ho, Hercules, a year 4 student of Risk Management & Business Intelligence Program (RMBI) has won the Champion of International Space-Out Competition in Taipei. As a US certified hypnotherapist, Hercules encourages students to space-out which helps improve mental status.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頒發傑出服務獎 表揚傑出非教學人員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頒發第四屆「科大傑出服務獎」,表揚非教學人員的卓越表現,及其對大學發展所作的貢獻。四位得獎者分別為:校園設施管理處總保安主任何順成先生、健康、安全及環境處處長關繼祖教授、工學院院長辦公室助理主任(本科生事務)黎淑貞女士,以及資訊科技服務中心電算師黃忠德先生。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衷心感謝各得獎員工對大學的貢獻:「於短短26年間,科大成功躋身全球知名高等學府之列,如此佳績,我校優良的行政與管理團隊成員,實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十分欣賞非教學同事們在工作上的熱誠及卓越表現,他們不僅為我們樹立楷模,亦完美展現我校作為靈活有效的教學機構所孕育的優良文化。」
科大副校長(行政)及本屆傑出服務獎遴選委員會主席賀致信先生感謝各得獎者及獲提名員工一直勤奮不懈地工作,協助大學實現其中一項策略性目標,即成為最佳標準、實踐和運作的佼佼者。他衷心感激他們對大學作出的貢獻。
第四屆科大傑出服務獎得獎者簡介:
校園設施管理處總保安主任何順成先生
何sir視工作為首要任務,除於假日回校照顧受傷同事外,面對危機時他仍能處變不驚。於2010年8月一個仲夏的晚上,一名被解僱的前保安員攜同一把18吋長的水果刀,回到校園襲擊其前上司,何sir最終以一枝煙成功化解危機,其勇氣及敏慧得到高度評價。何sir亦從不抗拒肩負額外任務,不但自發創立了大學首支醒獅隊,教授同事提升體能的技巧及培養良好紀律;擁有逾40年聖約翰救傷隊的義工資歷的他,亦負責校內大部分急救事宜,並邀請救傷隊到大學舉辦急救課程,訓練和鼓勵同事學習相關知識。
健康、安全及環境處處長關繼祖教授

新聞
Stretching Out 24 Hours
From Gymnastics to Neuroscience, Veronika Cencen is leaping 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
Bio-engineering PhD student Veronika Cencen's upbringing, hobbies and interests have seen her go from growing up in Beijing, and Slovenia, to studying at Princeton and The University of Ottawa, and performing gymnastics in Slovenian national team at the World University Games in 2013.
HKUST’s international outlook and reputation makes the next logical stop, where Veronika gets to conduct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and unravel the mysteries of the mind. Veronika chose HKUST for its research and faculty strength, top notch Nanosystem Fabrication Facility, and the fact her supervisor has strong co-operative links with Cambridge University. “HKUST is bursting with its youthful energy, enthusiasm, acceptance, and encouragement of diverse interests,” Veronika says.

新聞
IPO Industrial Fellowship - Career Insider Series: Science x Law = xTech Opportunities
IPO Industrial Fellowship "Career Insider Series" is held regularly to provide insights and insider tips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to IPO students. On 15 November 2017, our inspirational fellow, Mr. Nick Chan, MH, Partner, Squire Patton Boggs, shared the new trends that legal profession field started turning to hire technologists.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與矌視科技簽署合作備忘錄 建立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聯合實驗室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 和矌視科技(Face++)昨日簽署合作備忘錄,聯手成立「矌視-科大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聯合實驗室」,通過人工智能和電腦視覺技術,改善人類生活服務體驗,並發展圖像識別和理解等研究,拓闊知識領域,標誌著矌視和科大合作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人工智能是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作為深度學習及電腦視覺科技的先行者,矌視科技擁有世界領先的硬件技術及智能算法,包括「刷臉支付」及「城市天眼」等由它們自行研發、獲國內廣泛使用的技術。而科大的電腦視覺研究不但備受國際認可,其境物識別技術更屬世界領先,加上機械人及自動化系統乃科大五大策略發展範疇之一,能與矌視的人臉識別技術優勢互補,創出更新穎的應用層面。
備忘錄由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及曠視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印奇簽署。陳校長說:「作為研究型大學,科大致力發展尖端科研以迎接不同的機遇。矌視是人工智能和電腦視覺行業的領跑者,是次合作將結合雙方的優勢,讓科大前沿的科研成果與業界的經驗結合,為相關領域的發展創製出更好的產品與技術。」
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表示:「從偏學術研究型團隊到現在的商業化市場化公司,這其中必然有所取捨,我一直堅持在技術信仰和價值服務中尋求平衡。正因為曠視在不斷深挖行業,我們越能體會到科學底蘊和技術基礎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在今年設立了學術委員會,邀請姚期智、鄭南寧等院士作為曠視的顧問,同時我們也希望和以香港科技大學為代表的國際一流學府建立聯合實驗室,以和學界走得更近、保證產學研的前沿性。今天來到科大倍感親切,我想今天是一個非常好開始,我們將以此為起點,相信未來會有非常多科技合作。」
聯合實驗室由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權龍教授領導,研究範疇包括人工智能、電腦視覺、三維重建、圖像分析、識別與理解等。實驗室匯聚雙方的科研人才,給合學界與業界的優勢,共同開發更智能的視覺應用。是次合作亦涵蓋孵化創業項目及人才培訓方面,將為科大同學帶來更多實習與就業機會。
權教授指﹕「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聯合實驗室,將科大多年來世界一流的計算機視覺研究成果,以及由科大孵化的視覺三維重建 Altizure, 通過Face++ 這樣強大的人工智能商業平臺,共同打造城市大腦,以走在人工智能服務於現代城市的世界最前沿。」

新聞
得獎科大神經科學家發現精神分裂症機制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得獎神經科學及結構生物學家張明傑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近日就了解導致精神分裂與其他嚴重精神疾病機理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有關發現或有助開發治療精神病的新藥物及療法。現時,香港約有 4 萬人確診患上精神分裂症 [1]。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知悉精神病的成因,與一種人類蛋白DISC1中的編碼基因出現異變有關,該蛋白負責控制包括腦部神經元生長等細胞活動。不過DISC1是如何與其他蛋白互動致影響人類腦部發展,卻不為人知曉。直至最近,張教授的團隊研究出前所未有的﹕DISC1與另一種蛋白質Ndel1所組成的複合物的高解像結構。團隊發現,Ndel1蛋白在腦神經元生長及許多腦部活動中擔當重要角色,當DISC1編碼基因出現異變,會打斷DISC1/Ndel1蛋白複合物的形成,從而減慢腦部神經元生長,可能導致精神病。
是次研究結果剛於2017年12月7日出版的權威神經科學期刊《神經元》中發表。
科大生命科學部嘉里理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張明傑說:「根據DISC1基因的結構,我們發現了其運作的機制,並提出了基因異變可如何導致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嚴重精神疾病。有時候,基礎研究中所作出的發現,可能與臨床應用相距甚遠。然而,我的研究團隊和其他許多科學家所踏出的每一小步,卻對奠定未來醫學應用的基礎至關重要,可有助救治數百萬條生命。」當首位女性兼首位兩度諾貝爾獎得主居禮夫人研究鐳這個元素時,她並沒有考慮這元素有何用途,但鐳最終為癌症病患帶來了化療,至今仍是癌病一個重要的治療方法。

新聞
Exchange Students Discover Home Away From Home
Miles from friends and family, exchange students often have a difficult time adjusting to local life. The “One More Pair of Chopsticks” program initiated by School of Science is changing all that with help from Hong Kong students.
With markets, lanterns, gatherings, mooncakes and joy, Hong Kong people lov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But often times exchange students can feel home sick and left out. To change all that, the One More Pair of Chopsticks program is pairing international scholars with local students to discover authentic local experiences.
“I really had a great tim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they both enjoyed the meal prepared by me and my family,” says Sara Man, a local undergraduate student who hosted Paula Grossman from Germany, and Angelica Intan from Indone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