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聞
科大攜手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首度在港舉辦「一帶一路」航天科技人才培訓班
由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指導,並由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和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空間科學應用國際培訓班」,於今天(2025年7月24日)至8月5日在科大舉辦。
是次培訓班首次在香港舉行,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王強、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吳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基礎科學司司長胡少鋒、香港特區政府工業專員(創新及科技)葛明博士、埃及航天局局長Sherif SEDKY,以及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出席開幕活動並致辭。一眾來自埃及、泰國、保加利亞、瑞士、巴基斯坦等國家及地區的學員嘉賓,以及負責擔任培訓班導師的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太空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蘇慧教授、聯席院長兼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于宏宇教授及高揚教授亦出席了開幕活動。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王強在致辭時表示,首屆培訓班於北京舉辦,本屆特意選址香港,意在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的區位優勢、開放科研環境及跨境合作平台作用。他強調,香港作為聯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梁,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及更多國家參與者創造合作新契機,推動空間科技成果全球共享。
鄭光廷教授致辭時感謝國際合作夥伴的鼎力支持,以及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他表示:「此次培訓匯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航天精英於科大校園,一同探索航天科技的前沿研究及全球佈局,饒富意義。科大多年來深耕航空航天工程學,通過雙軌驅動以建構在這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包括一:廣納全球賢才,組建頂尖科研團隊;二積極搭建『產學研用』生態,深度參與國家重大航天工程項目,累積寶貴經驗。去年,科大肩負國家使命,主導『嫦娥八號』國家探月計劃大的多功能月面作業機械人暨可移動充電站國際合作項目,更透過InnoHK創新平台成立『香港太空機械人與能源中心』,開創香港高校領銜深空探索的先河。未來,我們將以太空機械人為焦點,促進太空科學與人工智能的跨學科融合,為構建可持續的月球科研站及人類深空探索能力貢獻力量。」
新聞
科大舉行升旗儀式 首支學生國旗護衛隊亮相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早於校園內舉行升旗儀式,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八周年。主禮嘉賓包括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政策研究室秦宏參贊 、科大副監督陳祖澤博士、科大校董會副主席施熙德女士、校長葉玉如教授,以及其他大學高層管理人員。
是次典禮首度移師至科大廣場中央舉行,逾二百名師生、校友及其家屬親臨現場參與慶祝典禮,另有逾三萬人在線上觀看直播。眾人共同見證國旗、區旗及校旗於火鳥日晷雕塑前冉冉升起,祝願香港在祖國支持下繁榮穩定,再譜新篇。
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表示:「科大仝人盛大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八周年。憑藉國家的堅實後盾,香港成功由亂轉治,邁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科研創新與教育等領域迎來蓬勃發展。身為全球五十強頂尖學府,科大長期深耕創新教學、前沿研究及成果轉化。我們矢志追求教研卓越,全力協助香港打造國際專上教育、創科及醫療創新三大樞紐,為國家未來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
典禮中,由科大學生組成的國旗護衛隊首度亮相,負責莊嚴的升旗儀式。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進一步闡述:「青年乃國家與香港之未來所繫。科大作為高教界重要一員,肩負言傳身教、傳承愛國愛港精神的使命。今年成立學生國旗護衛隊,正是為了強化青年對國家的歸屬感,厚植民族情感與家國情懷。我們誠盼更多同學參與其中,同時科大將持續鞏固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與自豪感,塑造心繫祖國、胸懷世界的新一代。 」
國旗護衛隊首亮相 參與學生感自豪
科大國旗護衛隊由24名來自香港及內地的科大本科生和研究生組成,自五月起接受香港青少年軍總會的專業升旗訓練。典禮中,隊員展現出嚴謹而專業的態度,確保儀式莊重有序、圓滿完成,充分體現科大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
理學院一年級本地生、護衛隊成員唐建博同學表示,能親身參與這次莊嚴的升旗儀式深感榮幸與自豪。他說:「香港回歸祖國28週年,是個普天同慶的日子。雖然我未曾經歷祖國的艱難歲月,但見證香港背靠祖國、兩地發展蒸蒸日上,深感驕傲。作為科大國旗護衛隊的首秀,我與隊員所付出的汗水與努力都份外值得。」

Stories
華燈照仁心:黃仁勳博士親筆簽名皮褸拍賣籌款 支持科大優質教育
香港科技大學基金(科大基金)首屆《智匯》晚宴最近圓滿舉行,獲各界慷慨捐款,共襄盛舉。逾200位來自學術界、商界及慈善界的社會賢達聚首一堂,見證科大基金正式成立的重要里程碑。科大基金將致力加強科大社群的凝聚力,並開拓籌款網絡,支持大學的策略發展。
晚宴活動精彩紛呈,當中最為矚目的是拍賣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博士捐贈的兩件親筆簽名皮褸,最終籌得超過2,000萬港元,將用以支持科大的各項策略發展計劃。
這兩件皮褸的背面繡上「HKUST」字樣,手工精巧,象徵着黃博士與科大的深厚淵源。去年十一月,黃博士在2024年科大學位頒授典禮上,獲頒授工程學榮譽博士學位。典禮後,他身穿這件皮褸,出席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主持的「圍爐對談」,其後更將兩件親筆簽名皮褸捐贈予科大,並特意在其中一件撰寫寄語,意義非凡,讓科大社群成員對此件珍品趨之若鶩。
校友贏得皮褸:「我很喜歡科大」
拍賣結果揭曉,最終由Madhead行政總裁曾建中先生(Terry)以1,000萬港元投得該件由黃博士親筆簽名及題字的皮褸。皮褸上的寄語如是說:「以引以為傲的校友之心——獻予香港科大與人工智能的未來」,意涵深遠。
Terry本身是科大傑出校友及校董會成員,並在今次晚宴出任籌委會聯席主席一職。他上台時留下感言:「我是科大校友,我很喜歡科大。」寥寥數字,情感真摯,場內頓時歡呼聲起,掌聲如雷,是科大社群上下一心的鐵證。

新聞
科大「獨角獸日」匯聚全球創新力量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再度舉辦年度旗艦活動「獨角獸日」,匯聚近千三名來自全球各地的投資者、行業領袖、政府及學界代表,共探合作機遇,交流前沿理念,助推創科發展。這項盛會已成為本港高等教育界最大型的初創盛事之一。
澳洲、比利時、巴西、法國、德國、匈牙利、印尼、巴基斯坦、阿聯酋、英國及越南等多國的駐港總領事及高級官員蒞臨現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署長李國彬先生、香港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女士、阿斯利康中國香港及澳門總經理吳珊女士等嘉賓與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科大(廣州)校長倪明選教授及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等,一起巡覽百多間科大培育初創公司,了解他們所展示的深科技創新成果。截至2025年5月,科大成員共創立了逾1,800間至今仍活躍的初創公司,當中包括10間獨角獸企業和17間成功退場的公司(上市集資或被併購)。
全球協作 推動初創企業發展
為促進全球創新交流及支援本地初創走向國際,科大今年更於活動設置「國際展區」(International Pavilion),邀得世界各地的初創精英參與,分享成功經驗並探討合作機會,當中包括韓國Impact Foundation,以及亞洲大學聯盟(AUA)和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AEARU)的初創企業。
活動同時推出首屆「Marketplace」市集,供初創企業展出已推出市場的產品,當中包括:
預防或紓緩腦退化疾病的中草藥;
制止青光眼惡化的無創眼部穿戴裝置;
鑑別奢侈品真偽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式;
採用能對抗沙漠化的虎堅果製成的植物奶。
三大戰略合作助推產業轉化
活動現場達成重要合作: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基金首屆智匯晚宴籌得逾3500萬港元 推動科技創新與人才培育
逾200位來自學界、商界及慈善界的翹楚於上週六齊聚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出席香港科技大學基金(科大基金)首屆《智匯》晚宴。這場盛會是科大基金的重要里程,彰顯各界對推動未來創新與人才培育的堅定承諾,晚宴成功籌得超過3500萬港元捐款,當中包括由NVIDIA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科大2024年榮譽工程學博士黃仁勳博士所捐贈的兩件親筆簽名皮衣,以及黃博士為皮衣募捐所得額外提供的配對捐款。這筆捐款將有助推動科大培養頂尖人才、開拓前沿創新。
科大基金由大學校董會設立,旨在凝聚志同道合的支持者,以助力科大踐行其啟迪思維、創新突破、推動變革的使命。 此次晚宴不僅是科大基金的重要慶典,科大仝人更希望通過深化現有合作、締結新協作夥伴,提升大學的教學科研實力,及為學生教育與職業發展注入動力。
群賢畢至 共繪未來
晚宴以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校長葉玉如教授及科大基金主席葉毓強教授的歡迎辭揭開序幕。 現場星光熠熠,出席嘉賓包括:非凡集團主席李寧博士;瑞安集團創辦人兼主席、科大顧問委員會榮譽主席羅康瑞博士;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博士;合和實業有限公司主席及董事胡應湘爵士;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非執行副主席鄭志剛博士;旭日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楊勳先生和著名藝人鍾鎮濤先生等。 科大校董會副主席施熙德女士、大學司庫姚建華先生、副校長(行政)兼署理副校長(大學拓展)譚嘉因教授等校方高層亦有出席活動。

新聞
科大舉辦健康同樂日 展醫療科技 共築健康社區
醫療科技進步有助提升大眾生活質素,但個人身體健康則有賴良好生活習慣。有見及此,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4月11日)舉辦的第三屆同樂日,特別以運動和健康為主題,於校園內設置多個以滑雪、賽車、單車、籃球及拳撃等活動攤位,為現場逾千名科大師生、校友、中小學生和公眾人士,進行體能與智力的大考驗。
除攤位遊戲外,科大亦設置展覽,介紹多個由科大團隊研發的最新醫療科技,涵蓋睡眠測試、檢測癌症細胞成像技術、預防青光眼裝置、視網膜疾病藥物導入及AI牙齒檢測技術。其中科大老齡科學研究中心更提供兩部VR健身單車機,結合虛擬街景,讓參加者由科大踩單車「出發」遊歷九龍市區。此設備平日設置於長者復康中心,旨在提升長者的運動能力及認知能力。
科大現正申請建立香港第三間醫學院,多位同學與現場參與者於校園內一幅標示著「Shaping the Future of Medicine(塑造醫學未來發展)」的大型馬賽克壁畫上,踴躍張貼打氣字句,齊齊「集氣」支持科大推動醫學創新。

新聞
科大「城寨士多」開張 重塑香港集體回憶 促進師生文化交流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昨日橫空出現一所城寨士多,沒有「龍捲風」也並非「三不管地帶」,卻雲集了科大來自17個國家及地區同學的創意和熱情,在香港七、八十年代的城寨佈景下,交流各方家鄉的獨特文化與集體回憶。
這個為期兩天的「環球文化祭」由科大理學院舉辦,旨在促進本地與國際生的文化交流。今年的活動共設有36個特色攤位,由105位來自 17個國家和地區的同學精心設計,當中更首度邀得來自非洲、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蒙古、尼泊爾、法國、烏茲別克斯坦及英國等地的學生參與,推廣各自家鄉的獨特文化; 包括品嘗法國傳統食品、演奏瑞典民俗樂器、試穿烏茲別克傳統服飾及學習尼泊爾傳統民俗舞蹈等,當然也少不了香港本土的傳統懷舊玩具和小食如眼鏡朱古力、珍寶珠、西瓜波及扭蛋扭卡機等。活動吸引逾千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師生參與,不僅於考試時期為同學帶來放鬆的一刻,更讓學生擴闊國際視野,認識不同文化。
科大國際本科生比例一直名列本港大學之冠。過去數年,科大學士課程每年所錄取的非本地生中,近半來自中國內地以外。除歐、美、澳、非洲及亞洲等地,亦有同學來自「一帶一路」及其它較少來港就讀國家,包括烏茲別克、摩爾多瓦、委內瑞拉和也門等。大學會不時舉辦活動,讓這些分別來自全球逾40個國家及80多個地區的教職員和學生互相交流,體驗多元文化的魅力。

新聞
政府於科大啓動「監管沙盒」試點項目
政府今日(三月二十日)公布低空經濟「監管沙盒」首批試點項目名單,試點項目將陸續推展,令市民「看得見、摸得到」低空經濟帶來的實際效益,同時讓政府及業界模擬多場景、多航線及低空空域管理布局,累積數據及經驗,引領法規、基建、應用等不同層面的工作。
行政長官李家超、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民航處處長廖志勇、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主席葛珮帆、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邱達根、立法會議員易志明及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擔任低空經濟「監管沙盒」啟動禮主禮嘉賓,為推出試點項目揭開序幕,亦首次公開展示政府特意為低空經濟「監管沙盒」設計的標誌(見附件)。
李家超說:「低空經濟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亦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最佳範例。」他指出,低空經濟不僅能夠衍生一系列產業,其應用場景亦非常廣闊,潛力巨大,既能提升城市管理和商業效率,也能為市民帶來智慧生活的新體驗,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李家超強調,香港正全力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政府將大力推動科研成果和企業力量連接起來,釋放低空經濟發展潛力,推動低空經濟產業安全健康發展,讓香港在這推動新質生產力的領域中引領未來,開創「智慧天空」的新時代。
科大是「監管沙盒」支持機構之一,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致歡迎辭時表示:「是次啟動儀式標誌着香港積極推動航空領域的創新及成果轉化,科大深感榮幸能成為場地主辦方。我衷心感謝特區政府高瞻遠矚,領導各界推動低空經濟的發展,亦十分欣喜科大能成為『監管沙盒』首批試點項目之一。科大將發揮跨學科的優勢,助力香港建立一個蓬勃的低空經濟生態圈,並將繼續與政府和持份者合作,攜手打造兆元級的低空經濟市場,『起飛』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