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社區參與及可持續發展

科大成立潘樂陶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引領氣候創新 共創永續未來

2025-07-02
03 良好健康與福祉
06 清潔飲水和衞生設施
07 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
09 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
11 可持續城市及社區
13 氣候行動
14 水下生物
15 陸地生物
17 促進目標實現的伙伴關係
#研究及科技
#可持續性
#可持續發展
#社區
#研究
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先生(左三)、潘樂陶博士及工程師(右三),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左二)、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右二),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左一)以及研究中心主任陸萌茜教授(右一)為科大「潘樂陶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成立作主禮嘉賓。

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先生(左三)、潘樂陶博士及工程師(右三),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左二)、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右二),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左一)以及研究中心主任陸萌茜教授(右一)為科大「潘樂陶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成立作主禮嘉賓。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於活動上致辭時闡述了香港氣候行動藍圖中為實現2050年碳中和目標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於活動上致辭時闡述了香港氣候行動藍圖中為實現2050年碳中和目標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潘樂陶博士分享其成立研究中心的願景,目標是共同創建一個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發展的美好世界。

潘樂陶博士及工程師分享其成立研究中心的願景,目標是共同創建一個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發展的美好世界。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強調在應對氣候影響方面,共同努力可發揮無窮力量。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強調在應對氣候影響方面,共同努力可發揮無窮力量。

中心主任陸萌茜教授簡介了研究中心的目標、計劃和進展。

中心主任陸萌茜教授簡介了研究中心的目標、計劃和進展。

研究團隊正與各公私營夥伴在多個前沿領域展開合作,不同機構的代表出席典禮,包括上海市氣候中心梁萍博士(左一)、香港天文台李子祥博士(左二)、北京師範大學楊靜教授(右二),及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包慶教授(右一)。

研究團隊正與各公私營夥伴在多個前沿領域展開合作,不同機構亦派員出席典禮,包括上海市氣候中心梁萍博士(左一)、香港天文台李子祥博士(左二)、北京師範大學楊靜教授(右二),及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包慶教授(右一)。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天正式成立潘樂陶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此項目具有革新意義,旨在加速氣候韌性及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研究,及提供創新的政策方案。中心在潘樂陶慈善基金創辦人潘樂陶博士工程師的慷慨捐助下成立,匯聚科大於氣候科學、先進模擬系統、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及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專才,為全球政府、產業界與社會提供可拓展而又切實可行的方案。

來自歐洲、美國、韓國和中國內地等頂尖學府的知名學者,以及政府與學術界領袖均雲集於研究中心的成立典禮上。開幕儀式更邀得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先生、潘樂陶博士及工程師,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以及研究中心主任陸萌茜教授一同主禮。

以科研驅動實質變革

研究中心致力推動跨領域合作,並提供以科技為本的解決方案,增強社會抵禦氣候威脅的能力。該中心的核心使命是結合前沿科學研究與政策及產業需求,強化世界各地社群應對氣候轉變的影響及降低氣候轉變帶來的風險。

初步重點研究領域:

  • 氣候預測與服務:開發香港首個全球氣候模型,一個具備統一預測機制的完整系統,以加強針對特定行業的氣候適應能力。
  • 海洋資源與生物多樣性:透過以數據為本的保育策略去預測沿海生態系統的變化。
  • 再生能源創新:運用新一代能源技術,加速實現零排放。
  • 可持續發展政策與金融:把科研與管治連繫起來,以推動公平氣候行動。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於活動上致辭時,闡述了香港氣候行動藍圖中為實現2050年碳中和目標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他表示:「這個中心的成立意義重大。憑藉科大於人工智能、數據科學和材料科學領域的世界級優勢,這個中心將開發出突破性的解決方案。我相信,中心未來開展的工作,將有助我們建設一個更具氣候適應能力、繁榮且碳中和的香港。」

潘樂陶慈善基金創辦人潘樂陶博士及工程師分享其願景時表示:「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2024 年更成為自 1850 年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溫室氣體排放和自然氣候變遷是主因。儘管各國致力於轉向使用更潔淨的能源,現有進展仍不足以緩解氣溫持續上升的情況。面對極端天氣,我們需要更先進的科技來實現精準預測、採取預防措施,並制定創新的政策。潘樂陶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的成立,正是在這關鍵時刻向前邁出的一大步。我深信,憑藉科大在科學和創新領域的卓越領導力,定能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我非常榮幸能夠支持這個重要的使命,共同創建一個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發展的美好世界。」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强調在應對氣候影響方面,共同努力可發揮無窮力量,她表示:「我們都親眼目睹全球各地很多社區,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面對極端天氣的影響,後果往往是災難性的--從持續高温的熱浪影響數百萬人,到災難性洪水導致人們流離失所,以及前所未有的風暴把重要的基礎設施摧毁。這些威脅並非遙不可及,而是非常嚴峻,當下亟需急切解決的現實問題。」

葉校長補充:「今天,我們非常感謝潘樂陶博士及工程師的慷慨捐助,使我們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潘博士極具睿智,他堅定不移地推動可持續發展,不僅使這個中心得以成立,更激勵我們推進跨學科研究。透過此研究中心,我們將科學與社會緊緊扣連起來,運用在人工智能、工程和政策方面的專業知識來開發各種可拓展的解決方案。就讓我們把握當下,凝聚學術界、業界和政府的共同力量,為人類建設一個具韌性、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中心主任陸萌茜教授簡介了研究中心的目標、計劃和進展:「我們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正與各公私營夥伴,在多個前沿領域展開合作,包括我們開發香港首個全球氣候模型的旗艦項目。該模型針對西北太平洋地區情況加以調整,不但可為季內氣候預測奠定基礎,亦會為包括防災減災、資源開採,以至傳統農業及新興的低空經濟範疇,提供決定性的參考數據。在潘樂陶博士及工程師的支持下,我們將與全球合作夥伴共同推動變革。」

最近,由陸萌茜教授領導的全球跨領域倡議「推動自然和人為環境可持續性的無縫預測與服務計劃」(簡稱SEPRESS),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正式認可,納入「聯合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十年(2024-2033)」(IDSSD)行動計劃之一。SEPRESS旨在促進國際間的合作與知識共享,助力各地在十年內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專家匯聚科大 共商氣候議題

典禮結束後「氣候天氣與水資源國際研討會」隨即展開,匯集超過200位專家,他們來自氣候中心、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美國耶魯大學、韓國首爾大學,以及法國圖盧茲大學等機構。

在為期三日的研討會上,全球科學菁英聚首一堂,深入探討無縫預測與服務、氣候動力學、氣候人工智能、大氣河流與洪水應對、及零排放政策轉型等議題。

展望將來,CCRS 將成為全球合作樞紐,致力推動各項解決方案,實現具氣候韌性的永續未來。

 

關於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https://www.hkust.edu.hk/zh-hant) 是國際知名的大學,致力推動創新教學、卓越研究及具影響力的知識轉移。科大著重為學生提供全面及跨學科的教學,於《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輕大學排名榜2024》中排行第三,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排名2024》中全球排第19、全港第一。另有 13 個科目躋身《2025 年 QS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全球50強,其中「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學科全球排名第17位,蟬聯本地大學之冠。此外,科大在全球大學就業能力排名中,一直位處全球首30名以內,反映畢業生極具競爭力。在研究及創業創新方面,逾八成的科大研究,於香港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最新的「2020研究評審工作」被評為「國際卓越」或「世界領先」水平。直至2025年5月,科大成員共創立了逾1,800間至今活躍的初創公司,當中包括10間獨角獸企業和17間成功退場的公司(上市集資或被併購)。

傳媒查詢:

林淑媛
電話﹕2358 6313
電郵﹕anitalam@ust.hk

 

植敏欣
電話﹕3469 3153
電郵﹕meganchick@ust.hk

 

註冊收取我們的最新消息

了解香港科技大學的最新動態、活動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