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燃點可持續意識:一場教學與蛻變的旅程
Stories
教與學, 可持續性, 可持續發展, 環境工程學: 環境可持續性
燃點可持續意識:一場教學與蛻變的旅程
在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思維激盪的講堂裏,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的梅珂博士(Meike SAUERWEIN)正帶領學生踏上一場變革之旅。她教授的ENVR 1080課程「明智的消費者——揭開產品標籤背後的隱藏故事」(The Smart Consumer – Uncovering the Hidden Story Behind the Product Label),不僅是一門突破傳統的可持續發展課程,更是一次開闊眼界的學習體驗,啟迪學生重新審視日常消費行為對社會與環境產生的深遠影響。 永續未來的願景 梅珂博士的教學方法獨樹一幟。結合環境化學和生態毒理學的專業背景,她把可持續發展的理想與熱忱帶入課堂。她的使命簡潔而堅定:「我希望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快樂不應建立在別人的犧牲之上。」透過揭露光鮮亮麗的市場行銷和標籤背後,隱藏了破壞環境和剝削人力的代價,她引導學生用全新的視角看待世界及他們所承擔的角色。 她的教育願景遠不止於傳授知識︰「可持續發展不僅關乎拯救地球,更要真正認識我們的選擇如何影響世界各地的人。」梅珂博士打趣地說︰「單靠節約用廁紙無法改變世界。這只是一個起點,唯有深入了解消費行為的各種影響,並將重點放在那些對環境和社會影響最大的行為上,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她深信,改變始於覺醒,而覺醒始於教育。 「每一次消費都是一個選擇,每一個選擇都會產生後果,而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帶來改變。」她堅定地說。 以創意喚醒人心 梅珂博士的課堂是一個充滿批判性反思、希望和力量的空間。她善用幽默、創意和實踐活動,讓最複雜的議題也變得貼近生活、易於理解。 例如,一顆藏有塑膠玩具的驚喜朱古力蛋,看似是充滿童趣的零食,在梅珂博士的課堂中卻成為了強而有力的教學工具。她引導學生分析其漂亮的行銷手法、即棄包裝和稍縱即逝的吸引力,並解釋道:「這是消費主義的縮影,看似微不足道,卻折射出消費和可持續發展的深層矛盾。」
科大成立潘樂陶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新聞
研究及科技, 可持續性, 可持續發展, 社區, 研究
科大成立潘樂陶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天正式成立潘樂陶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此項目具有革新意義,旨在加速氣候韌性及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研究,及提供創新的政策方案。中心在潘樂陶慈善基金創辦人潘樂陶博士工程師的慷慨捐助下成立,匯聚科大於氣候科學、先進模擬系統、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及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專才,為全球政府、產業界與社會提供可拓展而又切實可行的方案。 來自歐洲、美國、韓國和中國內地等頂尖學府的知名學者,以及政府與學術界領袖均雲集於研究中心的成立典禮上。開幕儀式更邀得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先生、潘樂陶博士及工程師,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以及研究中心主任陸萌茜教授一同主禮。 以科研驅動實質變革 研究中心致力推動跨領域合作,並提供以科技為本的解決方案,增強社會抵禦氣候威脅的能力。該中心的核心使命是結合前沿科學研究與政策及產業需求,強化世界各地社群應對氣候轉變的影響及降低氣候轉變帶來的風險。 初步重點研究領域:
科大與溢達集團開展五年合作計劃  賦能學生推動可持續創新
新聞
合夥, 可持續性, 可持續發展, 環境保護
科大與溢達集團開展五年合作計劃 賦能學生推動可持續創新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溢達集團攜手推出一項為期五年的創新研究計劃,旨在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大灣區可持續發展進程。根據合作協議,科大學生將在教授指導下,每年兩度到訪溢達集團位於桂林的可持續發展園林「十如」(Integral)進行實地考察,就環境監測、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提出可持續發展建議。 該園區佔地逾50萬平方米,去年更獲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選為「二十年二十佳」可持續發展案例之一。 工業與自然融合的生活實驗室 坐落於中國首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桂林,「十如」呈現了紡織服裝行業開創性的發展模式,結合文化承傳、優質就業、創新理念和環境永續,展示了製造業與大自然可以和諧共存。園區融合了綠色能源應用、零廢水排放系統與創新染色技術,更擁有國內首個天然染料植物專類園與天然染色研發中心,成為「未來工廠」的新典範。 在此五年合作框架下,科大學生團隊將在桂林啟動沉浸式研究項目,透過收集如碳足跡和能耗等量化環境指標與質性生產流程資料,並進行生物採樣,團隊會撰寫分析報告,以評估「十如」製衣工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並提供建議,促進紡織及製衣業的可持續發展。 產學研合作 共築綠色未來 科大協理副校長(教學)馮志雄教授表示:「此次合作是產學研驅動可持續發展的典型範式。我們的同學不僅是可持續發展議題的觀察者,也是創新解決方案的貢獻者。通過與溢達集團的專家並肩合作,同學們將獲得寶貴的體驗式學習機會,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提供創新構想。」 溢達集團副董事長楊敏賢女士表示:「十如展現了製造業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可能性。今次與香港科技大學的合作是邁向可持續未來的重要一步,透過結合產學研力量,我們將攜手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新方向。」
邁向零碳:科大公布減碳藍圖 創本地大學先河
新聞
可持續性, 可持續智慧校園, 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建築發展
邁向零碳:科大公布減碳藍圖 創本地大學先河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宣布推出《淨零排放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此為香港高等教育界中,首份採用多管齊下策略的綜合行動綱領,旨在推動於2045年前實現淨零排放的願景。科大將利用可再生能源所帶來的發電收益,共投放3,000萬港元資金,進一步推動減碳研究,並於校園應用各項創新減碳方案。 經過廣泛諮詢後,科大訂立進取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包括在2035年減少50%溫室氣體排放,並於2045年實現全面淨零排放1。事實上,科大自2014年推出首份可持續發展總體規劃以來,已成功減少34%的溫室氣體排放,為是次推出的《行動計劃》奠下成功的基礎。 科大《行動計劃》最重要一環,乃推出《淨零建築標準》,為所有新建和翻新建築訂立嚴格設計和運營指引,相關規定更超越香港最高的綠色建築認證要求。其中,預計於2025年落成的李家誠創科大樓將成為本港隱含碳最低的建築之一,每平方米二氧化碳排放當量低於500公斤,較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的非住宅建築基準低30%。2 此外,科大承諾在未來八年投放3,000萬港元,以「生活實驗室」模式,於校園內應用嶄新減碳意念與方案。這筆資金有部分來自大學參與「上網電價」計劃所帶來的收入,科大校園設有2.5兆瓦太陽能光伏系統,為本港大専院校最大規模的同類型發電系統。 科大副校長(行政)譚嘉因教授表示:「面對氣候變化議題,各大學均需展現其領袖風範,為此重要議題貢獻力量。科大的《淨零排放行動計劃》涵蓋大學運作的不同層面,正正彰顯了科大上下一心,致力以創新思維應對氣候變化。我們期望,透過訂立更具挑戰性的減碳計劃,不僅體現科大對推動創新落地方案的決心,還可激發合作夥伴、業界及政府對此議題作出更深入的討論,攜手應對此一挑戰。」

2024

新聞
可持續性, 可持續智慧校園, 可持續發展, 大學發展, 電動車
科大擴充校園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 促進可持續發展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為實現大學「2028可持續發展挑戰」減排目標,未來三年將投放最高港幣4000萬元,為清水灣校園內逾三成的停車位,加裝電動車充電設施和相關軟件配套,以及培養可持續的通勤習慣。 為支持香港特區政府的「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並協助大學減少大學車輛和教職員通勤衍生的排放,科大將為校園內約360個停車位,配備輸出功率不低於7千瓦(7kW)的中速充電設施。這個優化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項目完成後,科大將擁有本地高教界別最完善的電動車配套。  優化項目自2022年起,已於教職員宿舍一帶安裝了充電基建以支援150多個充電設施。未來四年,大學將繼續提升電力供應設備、安裝一個負載管理系統,以及於清水灣校園的室內外停車位加裝充電設施。近日,大學亦獲寶馬香港捐贈四個快速充電器,並已於本周初開始試用。
新聞
國際化及環球伙伴, 可持續性, 可持續智慧校園, 可持續發展, 論壇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作為香港高教界唯一校長 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冬季達沃斯」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作為香港高教界唯一獲邀出席今年「冬季達沃斯」的大學校長,將於一月十七日至十九日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就包括人口老化和氣候變化等全球關注的議題,與全球領袖分享真知灼見。  2024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主題是「重建信任」,邀得來自120個國家逾2,800 位領導者,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等的多國政要;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世界銀行行長彭安傑、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等多位國際組織負責人;摩根大通行政總裁傑米戴蒙和微軟行政總裁薩提亞·納德拉等商業領袖。 葉校長作為世界經濟論壇旗下「環球大學領袖論壇」(Global University Leaders Forum - GULF)唯一來自香港的成員,將出席GULF 舉辦的兩個會議,包括就環球大學如何合作推動碳中和(carbon-neutral) 與自然向好(Nature Positive)等可持續發展戰略議題致開幕辭,以及就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與全球頂尖大學校長交流。GULF由29所包括耶魯大學、牛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頂級大學的校長組成。  葉校長亦將為論壇周四一場晚宴擔任其中一位主持人,和與會者探討如何團結各界力量,利用科學知識,為氣候變化等迫切挑戰提出具前瞻性的解決方案。葉教授亦將以腦神經科學家的身份,參與一場專題研討會,分享高教界如何加強在研究及教育層面的工作,為推動社會健康老齡化出謀獻策。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舉足輕重,每年一月在瑞士達沃斯舉辦。來自數十個國家的政界、企業界、學術界和媒體界代表,包括七國集團和二十國集團國家,以及國際組織的負責人聚首一堂,深入探討全球面臨的重大議題並提出應對策略。本屆討論議題包括如何在分裂的世界中實現安全與合作、為新時代創造增長和就業、透過人工智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實施可持續氣候、自然和能源戰略等。  

2023

新聞
研究, 研究及科技, 海洋科學, 應用數學, 環境, 粵港澳大灣區, 綠色金融, 商業, 土木及環境工程, 可持續發展
「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及「主題研究計劃」2023-24 香港科技大學所獲資助項目冠絕所有本地院校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領導的三個研究項目,今日獲得研究資助局(研資局)2023/24年度「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及「主題研究計劃」合共港幣1.67億元資助。科大亦在此兩項計劃中,成為獲資助項目最多的大學,而其中一個項目更獲得資助金額達港幣8,715萬元,為所有獲資助的單一研究項目中最高。 三個研究項目涵蓋大灣區氣候變化預測和緩解、滑坡風險管理以及規管香港的數碼資產的範疇。三個項目合共獲得研資局約港幣1.42億元的研究經費。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向研究團隊表達祝賀,她說:「作為一所致力透過科研帶來創新而具影響力的解決方案以應對本地及全球挑戰的大學,科大多個項目獲得卓越學科領袖計劃及主題研究計劃的資助,彰顯我們在科研方面的出色表現。尤其令人感到振奮的是,其中兩個由大學領導而獲資助的項目將由科大和科大(廣州)兩校的研究人員共同參與及推動,這顯示出結合基礎和應用研究可以產生更佳的協同效應。我們將繼續憑藉科大的科研實力,進一步推動香港、整個地區以及全球的創新發展。」 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亦表示欣喜,他說:「科大在兩個最高級別的研資局資助計劃中表現出色,證明我們的教授、研究人員和研究生都非常優秀,對做科研的熱誠和初心始終如一。他們投入了無數的時間和最大的努力,全程推動具影響力的卓越研究。 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提升科大的科研能力,並與全球的優秀研究人員協作,藉此再進一步推進香港的科研,解決一些最迫切的世界問題,並為改善世界作出重大貢獻。」

2022

新聞
可持續性, 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智慧校園, 環境保護
八大獲香港賽馬會支持啟動「賽馬會綠續.源園」計劃
為期三年的「賽馬會綠續.源園」計劃旨在推廣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