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攜手 共建「醫工交叉聯合創新中心」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攜手設立「醫工交叉聯合創新中心」,今日正式於科大校園揭牌,標誌着雙方在醫工結合領域邁向全新里程。此次合作聚焦超聲波、病理及放射等核心項目,通過人工智能(AI)與醫療影像的深度融合,推動醫學科技創新,為全球醫療進步注入新動力。
揭牌儀式由武漢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張玉教授、黨委副書記汪宏波教授等一行人親臨科大校園出席,與會的科大代表則包括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工學院副院長(研究及研究生教務)鍾志成教授等。一眾嘉賓更參訪科大馮諾依曼研究院,並與科大的學者交流,商討中心的發展計劃,並就創新項目基金及醫學生與研究生聯合培養模式進行了深入討論。
根據協議,聯合創新中心將以醫工交叉為核心,聚焦AI賦能醫療技術研發,並通過學術互訪、師資培訓、聯合申報項目及成果轉化等方式深化合作。通過優勢互補與資源共享,雙方將致力於在放射、超聲波及病理領域方面,加快推動多模態醫療大模型的研發,推動智能診斷系統、精準診療及智能醫療裝備的創新。
鄭光廷教授表示:「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是推動醫療創新的的重要力量,而醫學與工程學、數據科學等前沿學科的深度融合,為疾病預防、診斷、監測,照護及治療開闢全新的發展方向。科大在數據融合、創新算法及超算基建方面具有領先優勢,與武漢協和醫院豐富的臨床資源相結合,將加速AI醫療技術的突破性進展。此次合作不僅彰顯跨學科跨地域協作的巨大潛力,更將推動智能診斷、精準醫療等前沿應用成果轉化落地,為全球醫療健康貢獻創新解決方案。」
武漢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張玉教授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醫工交叉融合已成爲最具活力與前景的創新方向。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作爲醫療國家隊,各項醫療指標全國領先,具有病源多、病種全、學科強的特點。雙方的合作是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戰略性共建,也是共同推進醫學科技創新的務實性舉措。希望雙方發揮核心優勢,深挖合作潜力,以人工智能賦能醫學發展,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合作淵源
武漢協和醫院為中國頂尖醫療機構,擁有豐富臨床經驗及多樣化的應用場景,每年服務門診患者690萬人次、住院患者42萬人次及手術患者15.6萬人次,為推動多模態醫療大模型提供重要的臨床支持。
科大與武漢協和醫院的合作始於2023年,當時張玉書記首次率團訪問科大,至 2024年,雙方正式簽署合作協議,並於同年11月在武漢協和醫院率先設立醫工交叉聯合創新中心的基地。其後,雙方在AI與醫療影像研究領域持續合作,在多中心超聲數據集構建及基礎模型研發方面,更取得突破性進展,包括成功研發全世界最大規模的超聲大模型,結合近百萬病人的超聲波數據,其中,甲狀腺結節診斷方面的準確度媲美資深醫生。
「醫工交叉聯合創新中心」聯席主任由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兼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陳浩教授和武漢協和醫院放射科主任鄭傳勝教授出任,聯席副主任則由科大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副教授黃子維教授和武漢協和醫院超聲科主任謝明星教授出任。其中科大陳浩教授和黃子維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近年分別成功研發四大嶄新的AI醫學大模型;及能準確檢測病人體內是否仍有殘餘癌細胞組織的嶄新細胞成像技術,推進醫療創新的發展,轉化科研成果落地,裨益醫生及病人。
關於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https://www.hkust.edu.hk/zh-hant) 是國際知名的大學,致力推動創新教學、卓越研究及具影響力的知識轉移。科大著重為學生提供全面及跨學科的教學,於《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輕大學排名榜2024》中排行第三,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排名2025》中全球排第19、全港第一。另有 13 個科目躋身《2025 年 QS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全球50強,其中「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學科全球排名第17位,蟬聯本地大學之冠。此外,科大在全球大學就業能力排名中,一直位處全球首30名以內,反映畢業生極具競爭力。在研究及創業創新方面,逾八成的科大研究,於香港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最新的「2020研究評審工作」被評為「國際卓越」或「世界領先」水平。直至2025年5月,科大成員共創立了逾1,800間至今活躍的初創公司,當中包括10間獨角獸企業和17間成功退場的公司(上市集資或被併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