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恆心測未來:戴希教授問鼎未來科學大獎之巔
Stories
獎項, 獎項及排名, 物理學, 研究
恆心測未來:戴希教授問鼎未來科學大獎之巔
解鎖宇宙奧秘的鑰匙,往往掌握在鍥而不捨的科學家之手。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蒙民偉博士納米科學教授兼物理系講座教授戴希,正是其中的表表者。他專注於凝聚態物理及拓撲材料理論研究,為現代物理開闢了嶄新視野,並因此榮獲有「中國諾貝爾獎」美譽的2025年未來科學大獎。恆志探寶藏得獎消息傳來,戴希教授心懷感恩與謙卑。他說:「衷心感謝評選委員會的肯定。這不僅是對我個人的鼓勵,更是對多年來與我並肩作戰的研究團隊的認可。這份榮譽見證了我們持之以恆的堅持和努力。」他強調,這項成就並非一人之功,而是前人與同儕所累積的智慧與成果。科研之路,對他而言是一場尋寶之旅。「心如止水」是他的座右銘,也呼應了「保持冷靜,繼續前進」的格言——無論順境逆境,始終堅定不移。他形容:「科研好比尋寶,你可能挖掘了很久仍一無所獲,但只要堅持下去,終有一天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瑰寶。」理論栽成果正是這份默默的堅持,孕育出戴教授的突破性成果。戴教授淡泊名利,潛心研究,他與團隊採用「階梯式研究法」,從簡單到複雜,從理論到計算,先以高對稱度的模型理解拓撲材料的規律,再逐步攻克更艱深的難題。早在採用此方法之前,戴教授已經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預測。2010年,他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所長方忠教授,共同以理論計算提出聞名國際的預測——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可以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僅僅三年後,該預測獲得科學界實驗證實,成為物理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十年前,他的另一項研究首次在固體材料中發現外爾費米子,並獲權威期刊《物理評論》評選為創刊125年來49項最具開創性的研究之一,也是唯一入選的中國研究項目。這些發現為量子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石。必先利其器《論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物理學家也深諳此道理。戴教授在處理量子材料的波函數時,面對龐大的數據量,如同大海撈針。為了克服這個棘手難題,他的團隊開發了Wilson Loop 方法,能夠從海量數據中提取特徵,分類拓撲電子態。
郭毅可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新聞
成就, 研究, 創新, 獎項及排名
郭毅可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首席副校長兼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與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郭毅可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以表彰其在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領域的卓越貢獻。中國工程院作為國家工程科學技術界最高學術機構,院士榮銜代表工程科學技術領域終身享有的最高學術成就。郭教授表示:「對於能夠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我感到非常榮幸,衷心感謝中國工程院給予的肯定。這份殊榮不僅是對我個人科研工作的鼓勵,更是對我們團隊與所有合作夥伴共同努力的認可。我也感謝香港給我一個為科學發展作貢獻的寬廣舞台,未來我將秉持初心,致力推動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研究,積極促進跨學科及國際合作,為工程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貢獻所長。」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對此消息表示欣喜:「我們衷心祝賀郭毅可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他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開創性貢獻,為科大乃至整個香港的創新科技生態注入了強大動力。這份崇高的榮譽既是對他卓越科研領導力的充分表揚,也必將激勵更多人才投身前沿科技創新,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作為全球知名的計算機科學家,郭毅可教授在2020年來港前,曾於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工作33年。他的研究聚焦於大規模科學應用的數據挖掘,包括分布式數據挖掘方法、機器學習,以及訊息學系統於生物學、化學、地球物理學、醫療保健、環境、經濟、金融、社交媒體、創意設計及安全等方面的應用。郭教授自2022年12月獲任命為科大首席副校長以來,一直致力推動將尖端科技融入大學教育,並在吸引全球人才方面,建樹良多。
科大舉行第八屆冠名教授席就職典禮     表揚學者卓越學術及科研成就
新聞
成就
科大舉行第八屆冠名教授席就職典禮 表揚學者卓越學術及科研成就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天舉行第八屆冠名教授席就職典禮,向七位傑出教授頒發冠名教授席,並表揚捐贈者對推動科大持續追求卓越學術和科研的鼎力支持。就職典禮由科大副監督陳祖澤博士主持。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致歡迎辭時表示:「透過冠名教授席,科大能吸引和留住世界頂尖學者,一起推動創新,啟發其他師生,從而應對可持續發展、數字轉型,以至經濟韌性和社會公平方面最迫切的挑戰,開創新局面。我們很榮幸獲得一眾成就卓越兼目光遠大的機構和捐贈者支持,使科大成為知識殿堂和推動社會轉型的強大引擎,讓嚴謹的學術研究與現實世界需求緊密結合,進一步鞏固科大在推動創新、培育領袖及促進社會變革方面的重要角色。」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恭賀七位冠名教授,並由衷感謝捐贈者的慷慨支持。她表示:「科大憑藉世界一流的教學、研究與創新,致力於造福社會,深受全球認可。七位新晉冠名教授在各自研究領域深耕多年,學養深厚,不僅展現了追求學術卓越的堅定信念,更秉持培育新一代領袖與創新者的使命,為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大學即將迎來創校35周年,我很榮幸見證科大蛻變為全球頂尖學府的非凡歷程。我們取得的成就,始終有賴各位捐贈者的鼎力支持和信任。你們的慷慨襄助,不僅讓科大學者得以開展具影響力的研究與教學,更為我們營造了一片讓卓越學術得以茁壯成長的天地。」今屆獲得殊榮的七位冠名教授,其主要研究範疇涵蓋多個創新領域,包括生物醫學工程、神經科學、土力工程、金融科技及大數據、商業生態系統、環境可持續發展。冠名教授名錄如下:冠名教授職銜冠名教授名稱*所屬學院何善衡生命科學教授張曉東教授
科大正式啟動新醫學院籌備工作
新聞
醫學教育, 醫學研究
科大正式啟動新醫學院籌備工作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支持,正式啟動新醫學院的籌建工作。新醫學院旨在培養擁抱科技的新一代醫生,支持本地醫療體系面向未來的發展,並支持香港成為國際醫學培訓、研究和醫療創新樞紐。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表示:「科大正式啟動籌建香港第三所醫學院,是大學創校以來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這項計劃不僅是應對本港未來醫療需求的關鍵一步,更有助強化本港醫療體系的韌性與發展。科大衷心感謝特區政府『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的全面審議,同時感謝過去兩年來眾多專家學者及社會各界對科大的支持。」沈教授強調,科大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與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醫學院攜手合作,通過資源分享與優勢互補,共同推動香港醫學教育與科研的發展。同時,香港浸會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已分別在中醫學、專職醫療及護理人才培養方面奠定堅實基礎,科大相信未來存在廣泛空間與這兩所大學開展多元協作,共同促進香港醫療教育的多元化發展。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再次感謝行政長官、醫務衛生局局長及教育局局長對科大的支持,她表示:「特區政府一直以長遠目光推動香港發展為國際科研與醫學教育樞紐,積極回應國家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標。科大必將全力配合特區政府的規劃,積極把握北部都會區發展等重大機遇。新醫學院的成立,正是對接《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重要舉措,將助力香港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學與學科。我們期待在北都大學城的平台上,深化產學研協作,為國家與香港培育更多高層次的醫療與科技人才。」
香港科大12位學者榮膺「2025年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
新聞
研究
香港科大12位學者榮膺「2025年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12位學者獲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評為2025年度「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印證大學的學術及研究實力備受國際肯定,彰顯其在多個研究領域對促進社會及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貢獻良多。今年,有6,868名學者來自60個國家和地區獲嘉譽為「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他們均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學者,並發表了多篇引用次數高的論文。根據學術平台Web of Science的數據,這些論文在過去11年中,根據引用次數,位列其研究範疇和出版年份的首1%。榮膺「2025年度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的科大學者包括(按英文姓氏排列): 範疇學者學系及職銜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卜國軍教授盧家驄慈善基金理學教授生命科學部主任及講座教授跨領域陳浩教授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物理學 戴希教授蒙民偉博士納米科學教授物理系講座教授計算機科學郭嵩教授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副系主任(研究及知識轉移)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綜合系統與設計學部講座教授
科大推出開創性「Major + X」課程 培育具備人工智能與可持續發展專長的新一代人才
新聞
人工智能, Interdisciplinary, 可持續性
科大推出開創性「Major + X」課程 培育具備人工智能與可持續發展專長的新一代人才
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全球人工智能樞紐,並配合國家「十五五」規劃中「人工智能+」戰略,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推出突破性的「Major + X」課程體系,這個創新學術框架讓學生能夠將主修專業與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等前沿領域相結合,為國家推動科技革命與產業升級培育關鍵人才。目前,這一創新課程已為超過1,300名學生裝備了應對未來挑戰的跨領域專業能力。科大一直引領跨學科教育與研究的發展,早在2008年便率先成立跨學科課程事務處,並於2023年升格為「跨學科學院」,配合於2021/22學年推出創新的「Major + X」延伸主修課程。該課程讓學生在核心主修之外,能夠結合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等前沿領域的專長。除了人工智能、數字媒體與創意藝術等選項外,可持續發展亦是熱門方向,旨在讓學生深入理解其在推動長遠經濟、環境與社會福祉中的關鍵作用。學生將學習把環境、社會及管治原則應用於不同領域,例如開發綠色金融模型、設計低碳工程方案,或制定符合社會責任的商業策略。此課程設計讓學生能建立獨特的學術組合,在主修領域之外,還能掌握另一專業領域的知識。舉例來說,學生可選擇「工程學+人工智能」,參與智慧城市基礎建設;或修讀「商科+可持續發展」,裝備自己投身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相關工作。這種靈活的學習模式,讓學生能根據個人志趣選擇未來發展方向,掌握人工智能與可持續發展等關鍵知識,以應對行業的未來變革。
香港科大與戈壁創投成立風投基金Gobi-Redbird Innovation Fund
新聞
合夥, 創業, 創新, 科技
香港科大與戈壁創投成立風投基金Gobi-Redbird Innovation Fund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與戈壁創投(戈壁)今日宣布成立一支全新戰略基金,重點培育由科大孵化的早期初創企業。「Gobi-Redbird Innovation Fund (Gobi-RIF)」旨在促進前沿學術研究產業化,加快大學科研成果推向全球市場,為全球提供變革性解決方案。作為「Redbird Innovation Fund (RIF)」框架下的第二支風險投資基金,Gobi-RIF基金將整合科大的世界級科研實力與創新生態系統,以及戈壁創投在亞洲首屈一指的創投經驗,並借助其遍布亞洲16個戰略據點的卓越網絡,加快四大重點領域科研成果的商業化進程,包括生物科技、工業4.0、人工智能與機械人及金融科技。是次合作獲港投公司支持,是港投公司於2025年5月在其主辦的「國際耐心資本論壇」上公布的「耐心資本專項基金」項目之一。港投公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全資擁有的耐心資本機構,肩負著雙重使命:在追求財務回報的同時,提升香港長遠的競爭力和經濟活力。Gobi-RIF基金已鎖定多家極具潛力的初創公司,均源自科大,其中包括割草機械人開發商來牟科技(Lymow),該企業在北美市場表現出色;專門研發模擬訊號集成芯片的無晶圓設計公司原子半導體(Atom Semiconductor);以及專注於先進人工智能氣象技術的空間級衛星解決方案提供商星睿雲智 (Stellerus Technology)。該基金由戈壁創投負責管理,將採取積極的投資策略,以提升香港在大灣區及更廣泛地區的創新影響力。
香港科大舉行升旗儀式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六周年
新聞
香港科大舉行升旗儀式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六周年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早於校園內舉行升旗儀式,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六周年。承蒙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條法部主任周倩參贊蒞臨擔任主禮嘉賓,科大副監督陳祖澤博士、顧問委員會主席廖長城博士及校長葉玉如教授,聯同科大校董會成員、顧問委員會委員、大學管理層、教職員、學生、校友及其家屬逾400人親臨現場參與慶祝典禮,另有逾萬人次在網上觀看直播。參與典禮的嘉賓和科大成員共同見證國旗、區旗及校旗於火鳥日晷雕塑前冉冉升起,祝願祖國國運昌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繁榮穩定。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表示:「七十六年風雨兼程,科技強國建設始終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核心動力。在國家創新科技不斷取得突破的征程中,科大有幸參與其中,並得到國家的無比信任和支持。身為全球五十強大學之一,科大師生將齊心協力,憑着堅定的決心、無比的勇氣和毅力,以卓越教研支持香港特區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及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建設,並為國家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貢獻力量。」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載,發展一日千里,尤其在科技領域取得多項重大突破。科大將充分利用香港特區『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進一步發揮科大的強項以回應國家需要,全力推動創新教學、卓越研究及具影響力的知識轉移,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的科研任務,把握國家『十五五』規劃的發展機遇,為香港特區及國家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新動能。」培養堅毅精神  厚植家國情懷升旗儀式由科大學生和畢業生組成的科大國旗護衛隊負責,整個過程莊嚴而隆重,隊員充分展現出嚴謹而專業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