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五个研究项目获首批「产学研1+计划」拨款

4-07-2024
五个研究团队主要成员在记者会上展示最新研究成果。

五个研究团队主要成员在记者会上展示最新研究成果。

叶翠芬博士(左三)、傅洁瑜教授(右二)及研究团队成员。

叶翠芬博士(左三)、傅洁瑜教授(右二)及研究团队成员。

香港科大及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一对多」基因编辑策略,用于治疗家族性阿尔兹海默症(FAD)。

香港科大及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一对多」基因编辑策略,用于治疗家族性阿尔兹海默症(FAD)。

黄子维教授(中)及研究团队部分成员。

黄子维教授(中)及研究团队部分成员。

黄子维教授研发的CHAMP先进显微成像系统,以人工智能成像技术,革新癌症手术期间的肿瘤组织评估。  关闭

黄子维教授研发的CHAMP先进显微成像系统,以人工智能成像技术,革新癌症手术期间的肿瘤组织评估。 

首席研究员陈光浩教授(右三)及研究团队成员黄浩博士(左二)、夏耀荣工程师(右二)、佐藤雄梧博士(左一)及梁洁欣女士(右一)。

首席研究员陈光浩教授(右三)及研究团队成员黄浩博士(左二)、夏耀荣工程师(右二)、佐藤雄梧博士(左一)及梁洁欣女士(右一)。

图中展示的是LEEO反应器(左)及ECO原型机(右)。

图中展示的是LEEO反应器(左)及ECO原型机(右)。

首席研究员袁杰教授(中)、负责人陈俊杰先生(右)及 Pablo MORALES博士(左)。

首席研究员袁杰教授(中)、负责人陈俊杰先生(右)及 Pablo MORALES博士(左)。

袁杰教授研究团队研发的三款高智慧和普适的感测芯片用途相当广泛,能够完美结合穿戴式、消费电子、工业用电子、智能家居等产品,以至应用于物联网(IoT)。

袁杰教授研究团队研发的三款高智慧和普适的感测芯片用途相当广泛,能够完美结合穿戴式、消费电子、工业用电子、智能家居等产品,以至应用于物联网(IoT)。

获选首批产学研1+计划的「机器人灵巧操作终端」项目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研究团队,由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副教授申亚京(右) 率领,研究助理教授杨雄(左)担任负责人。

获选首批产学研1+计划的「机器人灵巧操作终端」项目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研究团队,由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副教授申亚京(右) 率领,研究助理教授杨雄(左)担任负责人。

首批产学研1+计划的「机器人灵巧操作终端」项目,通过柔性触觉传感器及AI解算方法,精准地计算出人形机械人指尖于各方向的接触力度,赋予类似人类的触觉,加上能够理解语音意义及接收视觉讯息,得以准绳地完成如「收拾杯子叠起来」的指令。

首批产学研1+计划的「机器人灵巧操作终端」项目,通过柔性触觉传感器及AI解算方法,精准地计算出人形机械人指尖于各方向的接触力度,赋予类似人类的触觉,加上能够理解语音意义及接收视觉讯息,得以准绳地完成如「收拾杯子叠起来」的指令。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一共有五个研究项目获创新科技署产学研1+计划(RAISe+)的拨款资助,成为首批24个项目之一。 拨款将支持各研究团队加快步伐,早日将研究成果惠及市民大众,达至产业、学术机构及研究三赢。 这些项目分别由科大工学院及理学院教授领导,涵盖不同范畴,包括:基因治疗、癌症肿瘤成像、污水处理、传感芯片和人工智能机械人等。

以下是各获批项目的详情(项目排名不分先后):

项目一:阿兹海默症的基因治疗策略
由科大校长及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主任叶玉如教授、生命科学部研究教授傅洁瑜教授、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首席科学家叶翠芬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一对多」基因编辑策略,用于治疗家族性阿尔兹海默症(FAD)。 该疾病正影响全球200万至300万人,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种创新的方法只需使用几套基因编辑工具,可消除不同患者中携带特定致病突变的基因表达。 这可突破现有策略在临床开发和应用的局限性。

这突破性的基因编辑策略能有效减少FAD的致病蛋白,故具有很大潜力发展成为FAD的长效、改善疾病进程的临床疗法,也可扩大应用于其他遗传性疾病,让全球超过1.6亿患者受惠。 这项技术将授权予科大的初创公司进行临床开发和商业化。

项目二:现场显微成像 省时省医疗资源
工学院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副教授黄子维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名为CHAMP(Computational High-throughput Aut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by Pattern Illumination「 通过图案照明的计算高通量自发荧光显微镜」)的先进显微成像系统,以人工智能成像技术,革新癌症手术期间的肿瘤组织评估。 这个系统旨在增强手术精度,能快速直接提供高质量的癌细胞可视化,减少二次手术的需要,为临床和成本效益带来裨益。

黄教授团队研发的成像技术只需三分钟就能侦测癌细胞,而且准确度更超过九成,媲美需时一星期、被广泛认为是「金标准」的传统石蜡切片成像。 这个新技术利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刺激组织表面,以细胞内生物分子所产生的自发荧光,生成灰阶的细胞图像。 得出灰阶图像后,团队利用自家研发的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虚拟染色,变成近似临床金标准的组织学图像,方便病理医生作实时评估,在手术中途确认所有癌细胞是否已成功切除。 更重要的是,CHAMP 技术不需要任何组织处理,因此它可作为一种平台技术适用于所有器官类型。 团队已取得六项相关技术的美国临时发明专利。

黄教授创办了医疗科技初创企业「遨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PhoMedics Limited),以转化及应用其研究成果。 CHAMP目前的覆盖范围以乳房及肺部两个器官为主,但除此以外,团队亦正在对肝、大肠、肾和皮肤,以及前列腺进行小型测试。 在「产学研1+计划」的支持下,团队正准备在五间医院启动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包括香港的玛丽医院和威尔斯亲王医院,以及内地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及安阳市肿瘤医院。

项目三:电化学技术处理污水及污泥
工学院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陈光浩率领的团队,开发了两个利用电化学原理专利技术用于处理污水及污泥。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剧毒且有强烈臭味的硫化氢气体,是极大的隐患。 团队发明的LEEO®技术,能根除处理污泥时产生的硫化氢,除毒除臭之余,成本更比现有技术低 20%。

另一个电化学原理专利技术:ECO® 技术则针对含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垃圾堆填区渗滤液,采用光电氧化工艺,快速达到同类技术难以达致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效率,减碳排放同时更比现有技术减低一半成本。

LEEO/ECO电化学原理专利技术的好处是快速可靠,零化学品添加及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

团队成立港科水创有限公司(ElequaNova Limited),并致力推广这些技术,正与渠务署及环保署合作展开示范工程。

项目四:智能普适传感器 潜力无限
由工学院副院长(研究及研究生教务)及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袁杰团队开发的三款高智慧和普适(ubiquitous)的感测芯片,其性能不亚于甚至比美国领先生产商的芯片更佳。 通过将完整的信号链集成到单一半导体芯片,团队达成提升芯片融合程度的目标; 其体积亦比一般细,可放入微型电子器材,并可节省顾客的开发成本。

团队开设的原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Atom Semiconductor Technologies Limited)正积极大规模生产芯片,并已取得主要客户。 由高精度数据转换器、数码温度传感器及互动传感器组成的芯片系列,适合多个行业的物联网(IoT)电子客户,涵盖消费、医疗、工业和信息及通讯技术(ICT)市场。 原子半导体的芯片能完美结合穿戴式、消费电子、工业用电子、智能家居等产品,以至在物联网被广泛应用。 公司亦得到风险投资创投公司资金支持,RAISe+资金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发展。

项目五:人工智能机械人处理精细工序
工学院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副教授申亚京所带领的机械人研究项目,以具备高度精度、360度、低成本三大优势的柔性触觉传感方案(flexible tactile sensing solution),加上人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的力解算方法(neural network force calculation methods)和拥有专利的硬件设计,超精细地把触觉数据化,能够为用家在各种应用情境中,提升控制和精确度,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价值。

这项目展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触觉传感器(tactile sensor series),共有三个传感器,能精准地计算出人形机械人指尖于各方向的接触力度,赋予类似人类的触觉,在科技应用上非常广泛。 传感器在制造和装配过程中帮助生产线自动检测和适应微小的变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提升工业自动化。 当触觉数据分析结合人工智能分析模型,可以将产品触觉相关的信号数据化和检测标准化,提高产品的触感的一致性; 也可以让机械人更准确地感知和理解其环境和人类动作的意向,加上能够理解语音意义及接收视觉信息,可实现机器人与人类之间更加安全和自然的互动。 运用于康复设备,不论是帮助义肢用户更准确地感知环境,又或者内置鞋垫传感器作步态分析,传感器能够于多方面进行更精确的健康检测和评估,支持医疗康复。

申教授团队创立的初创公司灵犀机器人(AgileReach Robotics)除了获得政府和投资者支持外,亦经已与香港各研究院、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医疗健康中心、机械人等相关行业展开合作。

科大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金信哲博士表示:「科大一直着力推动知识转移的工作,透过将研究成果转化落地,并伙拍工商业界加快商品化,让我们的研究可成为实用的解决方案,应对全球议题。 我们很荣幸科大有五个项目获得RAISe+的拨款支持,充分反映科大于科研方面的卓越表现,亦让团队可作进一步发展。 我们期待进一步加强与业界以及政府的合作,共同推动创新,支持经济发展。”

关于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
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https://science.hkust.edu.hk/zh-hant)致力发展最尖端的科研项目,力求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建立最新的科研典范。 在教学方面,全面而高质素的课程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的恒毅力、好奇心和创意。 理学院致力营造一个富活力的学习环境,并着重学术上的卓越、创新及互通合作。 理学院设有一个学部及四个学系,包括生命科学部、化学系、数学系、海洋科学系及物理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术课程和学习机会。

关于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
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https://seng.hkust.edu.hk)是科大规模最大的学院,致力提供全人教育,培育具国际视野、创业精神及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 学院享有良好的国际声誉,在多个排名榜上位踞前列,包括在《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工程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33位。

关于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https://www.hkust.edu.hk/)是国际知名的大学,致力推动创新教学、卓越研究及具影响力的知识转移。 科大着重为学生提供全面及跨学科的教学,于《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轻大学排名榜2024》中排行第三,并有12个科目跻身《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全球50强,其中「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学科更位列全球第10,为本地大学之首。 此外,科大在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名中,一直位处全球首30名以内,反映毕业生极具竞争力。 在研究及创业创新方面,逾八成的科大研究,于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最新的「2020研究评审工作」被评为「国际卓越」或「世界领先」水平。 直至本年六月,科大成员共创立了1,747间至今活跃的初创公司,当中包括10间独角兽企业和14间成功退场的公司(上市集资或被并购)。

传媒查询:

香港科技大学    

工学院
李美珊
电话:2358 8982 / 9653 1040
电邮:celialee@ust.hk

卓志峰
电话:2358 8354 / 6011 6942
电邮:josephchuk@ust.hk

理学院
陈颖欣
电话:2358 6083
电邮:gracewychan@ust.hk

subscribe
注册收取我们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