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24-11-2020

虽然香港部分教会学校仍保留以长衫作校服的传统,但学生穿上这典雅贴身的女性化服饰时,大概不知道它原是男装,更不晓得香港在其演变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为免长衫的传统缝纫技巧最终失传,科大人文学部副教授兼华南研究中心主任廖迪生教授已向相关组织提出申请,希望长衫能成为香港第5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名录的项目。

Today, senior clansmen in the New Territories still wear the baggy variety as formal dress on important occasions.
今时今日,新界一些德高望重的乡绅仍会在重要场合穿上宽身长袍,以示隆重。

廖教授说,在清代,长衫的衣袖和剪裁不仅较远今天宽松,更只供男性在正式场合穿着。上世纪40年代,缝制长衫的师傅从上海南迁香港,才令这种服饰的设计出现根本转变。长衫从宽身变为贴身剪裁,着重突显女性体态之美,其代表性的地位逐渐形成。今时今日,新界一些德高望重的乡绅仍会在重要场合穿上宽身长袍,以示隆重。

「香港在长衫的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它在香港流行时,内地恰巧因文革而禁穿长衫。数十年来,穿长衫差不多变成香港的独有文化。正因如此,这传统才得以保存下来。」他续说:「中国大陆在1970年代实行经济改革后,渗入现代元素的长衫文化反而从香港回流内地。」

 

Prof. Liu has taken the initiative to form the Hong Kong Cheongsam Association, which brings together industry practitioners, fashion design schools, and enthusiasts.
廖教授(右)发起成立香港长衫协会,希望汇聚业界人士、时装设计学校及有心人。

眼见不少经验丰富的长衫裁缝年事已高,廖教授于是发起成立香港长衫协会,希望汇聚业界人士、时装设计学校及有心人的力量,将长衫精妙的缝制技巧传承下去。

这位文化人类学家于1993年加入科大,在设计有关中国研究、传统、华南家族及世系等本科与研究生课程时,一直享有很大弹性。本地的各种民间活动,特别是传统仪式,正因现代化进程而出现急剧转变。在廖教授领导下,于1997年成立的华南研究中心因而致力记录这些传统习俗,并将收集所得的资料加以整理和出版。中心定期举办大澳考察之旅,向本地及国际学生介绍当地的传统活动和历史建筑,并积极与珠三角区的大学进行学术合作,研究和保育区内的丰富传统。

 

Every year, dozens of Tin Hau temples in the city celebrate the goddess of the sea’s birthday with flamboyant processions of dragon, lion, and unicorn dances.
为庆祝每年的天后诞,香港各区的天后庙都会举办缤纷夺目的舞龙、舞狮及舞麒麟活动,为这位海神祝寿。

近年,廖教授为制订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奔走,成功将极具文化价值的大澳端午龙舟游涌纳入香港非遗代表作名录。继保育长衫及其他文化遗产,他最近又致力焕发天后诞的活力。

为庆祝每年农历3月23日的天后诞,香港各区的天后庙都会举办缤纷夺目的舞龙、舞狮及舞麒麟活动,为这位海神祝寿。部分社区会筹办粤剧神功戏,有些则会交换花炮。

然而,传承这些百年传统的人年纪老迈,廖教授于是再次伸出援手,汇集众人之力解决种种难题,包括为每次需花费约100万港元的活动筹款。不过,廖教授承认不少年轻人觉得这类节庆落后和迷信,要吸引他们参与并不容易。

他说:「这正正是要把它们纳入非遗名录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我希望更多年轻人能以新的眼光看待事物,而社会能借此凝聚各界,促进社会团结。」

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成员,廖教授正协助政府进行全港性的文化遗产普查,以及就如何为紧急项目进行保育工作提供意见。然而,这位香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打算于两年内退休,因此正急于寻找合适人选来将工作延续下去。廖教授说:「要是能找到有同样热忱的继任人接手,那就最理想不过了!」

subscribe
注册收取我们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