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華燈照仁心:黃仁勳博士親筆簽名皮褸拍賣籌款	支持科大優質教育
Stories
捐款, 大學盛事, 社區, 大學發展
華燈照仁心:黃仁勳博士親筆簽名皮褸拍賣籌款 支持科大優質教育
香港科技大學基金(科大基金)首屆《智匯》晚宴最近圓滿舉行,獲各界慷慨捐款,共襄盛舉。逾200位來自學術界、商界及慈善界的社會賢達聚首一堂,見證科大基金正式成立的重要里程碑。科大基金將致力加強科大社群的凝聚力,並開拓籌款網絡,支持大學的策略發展。 晚宴活動精彩紛呈,當中最為矚目的是拍賣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博士捐贈的兩件親筆簽名皮褸,最終籌得超過2,000萬港元,將用以支持科大的各項策略發展計劃。 這兩件皮褸的背面繡上「HKUST」字樣,手工精巧,象徵着黃博士與科大的深厚淵源。去年十一月,黃博士在2024年科大學位頒授典禮上,獲頒授工程學榮譽博士學位。典禮後,他身穿這件皮褸,出席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主持的「圍爐對談」,其後更將兩件親筆簽名皮褸捐贈予科大,並特意在其中一件撰寫寄語,意義非凡,讓科大社群成員對此件珍品趨之若鶩。 校友贏得皮褸:「我很喜歡科大」 拍賣結果揭曉,最終由Madhead行政總裁曾建中先生(Terry)以1,000萬港元投得該件由黃博士親筆簽名及題字的皮褸。皮褸上的寄語如是說:「以引以為傲的校友之心——獻予香港科大與人工智能的未來」,意涵深遠。 Terry本身是科大傑出校友及校董會成員,並在今次晚宴出任籌委會聯席主席一職。他上台時留下感言:「我是科大校友,我很喜歡科大。」寥寥數字,情感真摯,場內頓時歡呼聲起,掌聲如雷,是科大社群上下一心的鐵證。  
機械人結合人工智能	窺探智慧醫療新時代
Stories
機械人學, 人工智能, 醫療健康科技, 環球健康科技,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
機械人結合人工智能 窺探智慧醫療新時代
全球醫療保健正面臨多重挑戰,包括人口老化及慢性疾病日益增加等問題,為醫療體系帶來沉重壓力。因此,醫學界對先進醫療科技的需求愈趨殷切,當中以入侵性較低、更精準的手術器材備受渴求,在全球掀起研發微型醫療機械人的熱潮,以輔助醫生更精準、有效地為病人提供治療。 有見及此,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的申亞京教授帶領其團隊,踏上醫療科技創新之路。申教授的團隊透過結合人工智能(AI)及機械人技術,研發出三款突破性的智能醫療器械,分別用於診療監測、手術輔助及術後復康,是開展智慧醫療新世代的嶄新成果。 短小精悍—全球最細多功能手術機械人 微創手術往往需要處理人體內難以觸及的位置,為避免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損傷,手術的精準度尤為重要。研究團隊針對此需求而研發出全球最小的多功能手術機械人,其直徑只有0.95毫米,體積較現有同類機械人小60%。 別看它身形迷你,這位微型「外科醫生」集拍攝與精準導航功能於一身,能穿梭於人體內細小而狹窄的管道,例如支氣管和輸卵管,可協助醫療人員在人體內抽取組織樣本、傳送藥物及進行激光熱療手術,無論在診斷或治療等用途上,均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手術助理。 智慧小幫「手」 人類雙手的神經分布密集,觸覺靈敏,但身體一旦出現腦中風等健康問題,可能會導致手部功能喪失、麻痺或刺痛等。若能及早發現和準確地診斷這些病症的嚴重程度,可顯著減低它對患者日常生活帶來的困擾。然而,傳統的手部功能評估主要依賴醫生的觀察,診斷結果可能因醫生而異。 為應對此問題,研究團隊從一種名為「螺旋蘆薈」的植物獲得靈感,研發出圓錐狀的AI驅動裝置「PhyTac」。此裝置設有多達368個感應單元,患者只需手握裝置並發力,系統便能即時顯示手部的發力分布,讓醫生更輕易評估病人的康復進度。 遊戲化呼氣測試 新冠疫情過後,市民對定期肺部檢查的需求上升,研究團隊因而研發出一款直徑僅8厘米、重約78克的家用肺部功能檢測儀。這部儀器特別加入了遊戲元素:使用者在家進行呼氣測試和訓練時,需調節吹氣力度,以控制遊戲中的飛鳥避過障礙,為過程增添趣味;同時,醫生可遙距接收儀器收集的肺部功能數據,方便監測病人狀況。
“I am an HKUSTer” Series: From a Student in Need to an Entrepreneur Giving Back
Stories
校友, 創業, 聯繫
「我是科大人」系列:從受助到助人——科大校友以善心回饋社會
生於基層家庭,科大校友曾建中(Terry)現任手機遊戲公司 Madhead 的行政總裁,其代表作《神魔之塔》風靡無數玩家,下載量超過2,300萬次,並與多部人氣動畫合作。儘管事業有成,Terry始終心繫科大。 Terry身兼校友、校董會成員及捐款人,對科大情深義重。在他辦公室裡,他最珍視的是一封20年前的科大信函,記錄著母校於他家逢變故時提供的緊急援助。 Terry拿著信件,回憶道:「爸爸在我快將畢業時突然離世,科大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向我們發放一筆緊急經濟援助 。我一直銘記並感激科大對我們一家人的支援 。這封信至今仍放在我的辦公桌上。」 Terry與同為科大校友的弟弟 Terence 一直心存感恩,並於2016年捐款成立「學生緊急援助基金」,幫助遭遇突發經濟困難的學生,延續當年母校對他們的幫助。 被問到若時光能倒流,Terry還會選擇入讀科大嗎?他的回答堅定有力:「當然一定會!」 讓我們一起見證這位科大人如何將感恩化為傳承,惠及更多學子。
智慧飛翔:科大數碼雙生開創空域新維度
Stories
無人駕駛飛機, 研究, 創新, 智慧城市, 研究及科技
智慧飛翔:科大數碼雙生開創空域新維度
對大多人來說,平凡之路才是安全之道,而未取之路則屬於勇於探索的開拓者。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學者正是如此,他們不斷突破界限,志在蒼穹,還將創新目光投向無垠的天空。 在科大低空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團隊以嶄新思維全力革新城市空域發展,積極響應香港特區政府推動低空經濟的政策。現時,他們正運用突破性的數碼雙生技術,打造能複製實體世界的虛擬模型,為無人機管理、空域管制及基建監察帶來革命性轉變。 這項使命由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鄭展鵬教授帶領,致力釋放低空經濟的無限潛力。 數碼雙子圖:無人機管理的全新時代 所謂「數碼雙子圖」,是與現實世界實時同步的虛擬鏡像模型,利用感應裝置和物聯網設備收集到的數據不斷更新。應用於無人機領域後,便能建立出高度互動的三維空域或基建地圖,讓導航及協調更趨精準。 鄭教授解釋:「數碼雙子圖能實現與無人機操作同步,在複雜空域中安全導航,猶如智慧化的無人機航空交通管制。透過這個平台,我們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視覺化呈現無人機、空域及基建,進行模擬和精密管理。」   圖為數碼雙生子圖原型平台,有望推動大灣區低空經濟發展。  
科大年度音樂劇圓滿落幕  以拼字魅力激勵人心
Stories
藝術, 音樂, 藝術與創意, 社區, 學生發展及聯繫
科大年度音樂劇圓滿落幕 以拼字魅力激勵人心
全美拼字比賽「Spelling Bee」的發展源遠流長,經過約兩個世紀的演變,這項傳統已由起初用以提升民眾的認字能力,成為今日風靡全國的友誼競賽。一眾拼字選手需要牢記數以千計的詞彙,互相較量,場面引人入勝。 今年,這項拼字比賽登上了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逸夫演藝中心的舞台——說的正是其年度音樂劇《The 25th Annual Putnam County Spelling Bee》。這齣音樂喜劇上演期間,吸引逾1,800名觀眾到場「觀賽」,各參賽者的演出令人忍俊不禁,讓音樂廳洋溢着歡聲笑語。 是次音樂劇由科大人文學部敏迪貝蒂女士(Mandy PETTY)和艾樂冊博士(Dr. Isaac DROSCHA)聯合執導,內容講述六位性格趣怪的中學生為爭奪拼字比賽冠軍,施展渾身解數;不過,這群學生在塑造其獨特個性之際,亦周旋於成長路上的種種掙扎,就如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不同挑戰,引起觀眾共鳴。 「每人都擁有站在鎂光燈下的機會」 演員陣容映照出大學的多元社群,既融入表演藝術界專業人士,亦見不同科大成員的身影,包括教職員、學生和校友等,體現大學致力推廣藝術與人文教育,創造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 科大音樂劇一直廣受好評,今年的演出更是將專業水平推向新高。敏迪指出:「劇中每個角色都有其獨唱環節,意味着每位演員並非只用來襯托背景,而是每人都擁有站在鎂光燈下的機會。」 科大研究生 Miles Lanver LLANETA 是云云演出者之一,負責飾演拼字比賽參賽者 Chip TOLENTINO。回想過去多月由排練直至公演,他努力平衡自己對表演藝術的熱忱與其學術研究工作,從這段難忘且振奮的歷程中獲益良多。 「我的角色是一名童軍兼運動員,可謂樣樣皆精。我覺得我們的共通點在於我也一直努力去實現很多目標,包括離開遠在菲律賓的家鄉,來到科大攻讀碩士課程。」Miles說道:「我的人生就是不斷挑戰極限,當知道這部音樂劇招募演員時,我就立即把握這大好機會,好好投入演出之中。」
本年度的「長期服務獎頒獎典禮」表揚了19位服務科大20年、125位服務科大30年,以及14位服務科大35年的員工。
Stories
獎項, 獎項及排名, 社區, 聯繫
向忠誠致敬:158位科大長期服務者的歲月見證
忠誠,是在默默奉獻中淬煉而成的美德。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長期服務獎旨在向這份精神致敬。今年共有158位服務滿20年或以上的同仁獲獎,科大更首次頒發35年服務獎,表彰在大學創校前已加入、至今奉獻了35個寒暑的元勳。他們的故事彰顯了科大社群深厚的承諾與歸屬感,為科大今天的成就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讓我們一同認識其中三位傑出的長期服務獎得主。  默默的脊樑 黃啟邦 •  學務長辦公室支援助理 •  服務35載   回溯科大的發展歷程,鮮有人比黃啟邦的足跡更早烙印於此。現任學務長辦公室支援助理的他,18歲便加入科大,親歷科大的創校過程,並見證了無數重大里程碑。 「在大學早期籌備階段,我曾在中環和尖沙咀的臨時辦公室工作。」啟邦回想當年,大學奠基儀式的現場盛況至今仍歷歷在目。科大正式開校以來,他便紮根清水灣校園,主要於學生事務處任職。
跨越鴻溝:構建全球健康公平新格局
Stories
健康, 合夥, 環球健康科技
跨越鴻溝:構建全球健康公平新格局
  當全球仍忙於應對新冠疫情的餘波,健康不平等的現象持續加劇,醫護人員短缺的問題亦未見緩解,揭示了全球醫療體系的短板。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在2025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上倡言:「然而,這些嚴峻挑戰的背後,蘊藏着前所未有的合作和創新機遇。」作為主題演講嘉賓,她指出大學能夠在構建更公平及可持續的醫療體系進程中發揮應有的角色。 葉如玉校長強調,大學並不僅是學術機構,更在全球科技前沿地位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學具備獨特優勢——既是連結全球的橋樑和中立平台,也是驅動創新的強勁引擎,能跨越學科、產業和國界之間的隔閡,促進合作共贏。 三策並進 共築康衢 葉校長進一步闡述,大學可透過三大相互關聯的途徑推動醫療體系變革。首先,她指出本港亟需融合科技與創業思維、跨學科複合型的人才,推動醫療創新。世界各地大學已洞悉此趨勢,積極將人工智能及數碼健康納入課程中。葉校長解釋說:「這種跨領域培訓可讓學生研發出遙距醫療平台、預防診斷工具等創新方案,提升醫療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及性,尤其能惠及醫療資源匱乏的地區。」 其次,大學是推動前沿研究成果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的重要平台。葉校長指出︰「大學提供空間讓我們不斷驗證和完善大膽的構思。」以科大孵化的初創企業為例,它們致力研發對準社會需要的創新技術,例如PanopticAI這款非接觸式生命體徵監測系統,結合先進人工智能及信號處理技術,並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認證。
「我是科大人」系列:南北小廚媚姐——用心築就三十載科大情
Stories
社區, 聯繫
「我是科大人」系列:南北小廚媚姐——用心築就三十載科大情
三十多年來,媚姐的身影一直默默穿梭於科大校園,用體貼入微的真誠服務串聯起幾代科大人的集體回憶。媚姐任職於科大中餐廳南北小廚,三十年如一日地迎接客人、沖茶備餐,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早已成為她與科大師生校友建立感情的獨特方式,凝聚科大社群。 自創校初期便加入科大中餐廳的媚姐,見證了大學逐步發展成今天這所卓越學府的歷程。她的貢獻遠不止於一名普通員工,她用溫度和態度默默滋養着科大這個大家庭,讓科大人在裊裊茶香間獲得家的溫暖。 在本次專訪中,媚姐細數她在科大的點滴歲月,分享珍貴回憶和深厚情誼。她的故事讓我們明白,每一分貢獻都能留下印記,築就科大團結友愛的社群。請即觀看媚姐與科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