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Thumbnail
新聞
「科大 - 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5」接受報名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信和集團攜手合辦的「科大 - 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5」今日起正式接受報名。為慶祝大賽邁向15周年,大會今年除了提供合共超過100萬港元的總獎金以支持優勝隊伍創業或拓展其業務外,更首度推出人工智能工作坊,邀請專家團隊教授機器學習、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技術融合等議題,讓一眾參賽者能掌握前沿技術發展,推動社會創新,並推進本港創科生態圈的蓬勃發展。 信和集團全力支持 科大創業中心總監凌恒然教授表示:「在過去15年,這項創業大賽已為逾9,000家初創企業提供實踐平台,當中不乏如大疆等業界翹楚。在信和集團支持下,我們得以不斷擴展賽事規模,繼成功增設『可持續發展影響力獎』和『國際學生組別』後,今年我們再下一城,進一步引入人工智能元素,並加強對女性創業者的支持,為女性參加者提供度身訂造的一對一指導。我熱切期昐今年的參賽團隊可開創別具創意的新理念,推動社會與經濟發展,造福社群。」 延續可持續發展與國際化元素 信和集團連續第八年冠名贊助「百萬獎金創業大賽」,致力培育年輕創科、創業人才,今年比賽將繼續強調ESG(環境、社會及管治)理念,並聚焦支持具擴展性的可持續發展方案。得獎項目更將於北部都會區朗壹廣場的信和創意研發室及The Spark展出,讓公眾深入了解創新理念。此外,今年亦續設「國際學生組」賽道,並將會帶領海外隊伍參觀本地創科設施,促進與本地隊伍的交流互動,讓參賽隊伍在港期間有更豐富的體驗。 開拓區域與環球機遇 一眾入圍隊伍將於9月17日於科大清水灣校園參與決賽,角逐白金、金和銀獎三個大獎。在香港區比賽勝出的隊伍將晉身總決賽,並於今年底與另外四個賽區(包括北京、佛山、廣州及深圳)的優勝隊伍同場競技,開拓發展機遇。 大賽截止報名日期為2025年6月30日,更多詳情,請瀏覽https://ec.hkust.edu.hk/one-million/hk/2025。
科大夥拍畢馬威及格里菲斯大學推出亞洲首個金融罪行與法證會計碩士專修課程
新聞
合夥, 教育, 企業管理
科大夥拍畢馬威及格里菲斯大學推出亞洲首個金融罪行與法證會計碩士專修課程
為滿足全球金融業對在金融罪行和法證會計方面的專業人才需求,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畢馬威(KPMG)及澳洲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攜手合作,於科大會計學理學碩士(MSAC)課程推出「金融罪行與法證會計專修」,為亞洲首個聚焦此關鍵領域的專修課程。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數據,金融罪行及洗黑錢活動每年為企業、政府及個人造成的損失高達1.45萬億美元。科大會計學碩士新設「金融罪行與法證會計專修」,將提升香港在預防及打擊金融罪行方面的人力資本,為構建更安全的金融體系作出貢獻。 透過三方簽署合作備忘錄,此專修將成為亞洲首個於會計碩士課程中,專注於金融罪行與法證會計的學術專項。課程將新設五門全新專業選修科目。 是次合作匯聚三方在會計教育及會計專業的獨特優勢,由科大設計選修科目的課程框架、格里菲斯大學則結合在金融罪行調查與合規方面的專長開發教材、而畢馬威的資深專業人員則擔任講師,通過融合理論與實務,協助學生掌握業界所需的實戰技能。學生須修畢所有五門新選修,才可獲得此專修資格。 新專修將於2025年秋季學期開放予所有會計學碩士生報讀,旨在培養學員的專業技能,為投身金融罪行調查、法證會計、打擊洗黑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等領域作好準備,同時培育業界專才,以推動金融界更健全、更符合道德規範的發展。 科大商學院署理院長許佳龍教授表示:「業界對金融罪行防治專才需求殷切,創新的會計專修正好填補此關鍵人力資源缺口。這項策略性合作,匯聚頂尖會計教育及行業專才,將有助培育新一代專業人才,助力香港及全球金融業應對迅速轉變的挑戰。」 格里菲斯大學商學院國際事務總監Anna KWEK教授表示:「格里菲斯大學一直致力貢獻社會,而金融罪行是一個複雜的全球議題,影響深遠。我們致力緩解當前挑戰所帶來的影響,並期望透過教育,培育兼具才能與社會責任感的新一代專業人才。」
Thumbnail
新聞
化學
破解硼雜環:科大化學家發現硼雜環新合成方法
硼雜環化合物是重要的結構支架,近年在催化劑、合成化學、材料科學和藥物開發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元、五元及六元硼雜環上,對四元硼雜環的探索仍然非常有限。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化學系全楊健教授和林振陽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呂海榮教授合作,在發展高效的四元硼雜環合成方法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令以往難以獲得的硼雜環亦得以輕易合成,預期將能實現更多實際應用。 硼雜環化合物作為重要的結構基元,在藥物化學與功能材料領域展現出獨特的應用價值。其中,五元和六元硼雜環體系已在生物活性分子與光電材料中得到廣泛應用。儘管四元硼雜環具有顯著的環張力,預期能帶來豐富的反應性,但由於缺乏高效且通用的合成方法,長久以來限制了對四元硼雜環性質和應用的研究。 此次研究發現了全新的硼雜環合成路徑,其關鍵在於研究團隊成功解鎖了硼碳雙自由基(BCDR)化學。通過光促進的能量轉移催化策略形成碳硼雙自由基中間體。這項研究的重要突破是首次在四元硼雜環中成功實現了穩定性和反應性的有效平衡,使以往難以獲得的其他硼雜環得以輕易合成,這些硼雜環有望在硼藥物和分子功能材料等領域獲得應用。 全教授補充:「更重要的是,應力性硼雜環的反應與穩定性平衡的概念和策略,不僅促進了硼雜環合成砌塊的發展,更將好奇心驅動的研究轉向以應用為導向的研究,從而吸引更多來自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 這項研究已於2025年4月發表於《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期刊。論文第一作者是科大化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王欣謀博士,博士生張沛琪則進行了 DFT 計算;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為全教授、林教授和呂教授。
科大的趙吉東教授(中)及Amiya Prakash Das博士(右)與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的Thomas Sweijen博士(左)攜手合作,研發了一種革命性的計算框架,深化了科學界對土壤、沙粒和藥物粉末等顆粒材料動力學的理解。
新聞
研究及科技, 研究, 土木及環境工程, 物理學
科大團隊開發新模型 提升山泥傾瀉預測準確度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工學院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了一種革命性的計算框架,深化了科學界對土壤、沙粒和藥物粉末等顆粒材料動力學的理解。此突破性模型能透過綜合分析水、空氣及粒子間的相互物理作用,準確預測山泥傾瀉,改善農業灌溉及石油抽取系統,並有助提升食物和藥物的製造流程。 預測顆粒材料動力的挑戰 固體顆粒材料(如:土壤、沙子,以及製藥和食品生產中使用的粉末)的流動,是支配許多自然環境與工業過程的基本機制。理解這些顆粒與周邊流體(如水、空氣)的互動關係,對預測土壤崩塌或流體滲漏等狀況至關重要。然而,現存模型在捕捉這些相互作用,尤其是當這些物質處於「不完全飽和狀態」,因而牽涉到毛細吸力、黏滯力等複雜的計算因素在內時,要精準預測這些狀況極為困難。 PUA-DEM革新顆粒模型範式 為應對這些挑戰,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的趙吉東教授及其團隊研發了「孔隙單元體 – 離散元模型」(簡稱PUA-DEM模型)。有別於傳統模型多採用過度簡化的單向流固耦合分析(如僅考慮流體對固體的單向影響等),PUA-DEM模型能綜合計算顆粒、空氣和水之間的物理交互動態,透過多向耦合分析,精準捕捉固體及流體的移動,並能準確模擬顆粒在不同飽和狀態 (從完全濕透至完全乾燥的情況)下,壓力釋放程度的變化。 基於基礎物理原理,這首創模型能精準預測流體和固體在交互作用下各種複雜狀況,在岩土工程、環境科學與工業製造等領域,均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顆粒模型應用廣泛 研究團隊正尋求與政府及業界合作,期望應用此技術以助解決現實生活的不同挑戰。當中包括開發山泥傾瀉早期預警系統; 透過模擬根土保水能力的交互作用以完善灑水灌溉策略;以及透過多方流體預測系統以協助改進現時石油採集以及碳封存工序的效率等。除此以外,新技術亦有望革新藥物製造,透過更精準控制粉末的加工程序,使藥物生產更安全和更高效,並有助確保藥物劑量的一致性,從而提升療效及改善病人預後。在食品製造方面,新技術可望革新咖啡、糖,以及嬰兒配方奶粉等顆粒生產工序,改善其質地、溶解度以及保存穩定性等,亦有效減少耗能與浪費。
科大獲AGC Asia Pacific Pte. Ltd.及SKSE Inc.捐贈 支持智能建築集成光伏系统(BIPV)研究計劃
新聞
捐款, 合夥, 大學發展
科大獲AGC Asia Pacific Pte. Ltd.及SKSE Inc.捐贈 支持智能建築集成光伏系统(BIPV)研究計劃(只供英文版本)
HKUST has received an in-kind donation from AGC Asia Pacific Pte. Ltd., a global leading glass supplier, and SKSE Inc., a Korean leading manufacturer of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s (BIPV). This collaboration was formalized during a signing ceremony held at HKUST on April 10, 2025.
科大舉辦國家衞生健康系統高級行政管理幹部短期研修班開班儀式。
新聞
Thought Leadership, 環球健康科技
科大舉辦「香港賽馬會國家衞生健康高端人才獎學金」項目下首個短期研修班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一直致力推動醫療科技發展,實踐創新思維,引領科技突破。科大早前舉辦首個國家衞生健康系統高級行政管理幹部的短期研修班,邀請多位全球頂尖學者與業界領袖,為來自中國內地衞生健康系統的高級管理人員,提供精心設計內容豐富的研修課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衞健委)與香港賽馬會(馬會)去年簽署《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與香港賽馬會關於衞生健康高端人才獎學金項目合作框架協議》,並成立「香港賽馬會國家衞生健康高端人才獎學金」項目,而此課程是其中首個短期課程。內容涵蓋環球健康治理、醫療科技應用及公共衛生策略等關鍵議題,配合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加強全國醫療人才發展。 課程於4月6日至19日期間舉行,科大接待了25位來自中央部委包括國家衞健委,以及19個不同省市衞生健康部門和醫療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為他們安排一系列講座、香港醫療機構實地考察及管理案例專題研討會等多元化內容。開班儀式邀得香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擔任主禮嘉賓,並由醫衞局代表團向學員詳細介紹香港的衞生健康體系。 醫衞局局長盧寵茂教授表示,這次研修班的主題是「科技賦能衞生健康」,在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的背景下,科技創新不僅是推動衞生健康領域變革的核心動力,更是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他說︰「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於2023年及2024年《施政報告》中強調,特區政府會以制度創新配合科技,全力發展香港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包括籌建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強化香港特區自主藥物審批能力;以及積極提升香港臨床試驗能力,推動創新生物醫藥成果轉化。此外,我們亦正研究成立『真實世界研究及應用中心』,加快新藥在香港特區、內地和國外審批上市。」
附有黃仁勳博士親筆簽名及寄語的皮衣獲科大校董會成員及校友曾建中先生認捐1000萬港幣。
新聞
合夥
香港科技大學基金首屆智匯晚宴籌得逾3500萬港元 推動科技創新與人才培育
逾200位來自學界、商界及慈善界的翹楚於上週六齊聚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出席香港科技大學基金(科大基金)首屆《智匯》晚宴。這場盛會是科大基金的重要里程,彰顯各界對推動未來創新與人才培育的堅定承諾,晚宴成功籌得超過3500萬港元捐款,當中包括由NVIDIA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科大2024年榮譽工程學博士黃仁勳博士所捐贈的兩件親筆簽名皮衣,以及黃博士為皮衣募捐所得額外提供的配對捐款。這筆捐款將有助推動科大培養頂尖人才、開拓前沿創新。 科大基金由大學校董會設立,旨在凝聚志同道合的支持者,以助力科大踐行其啟迪思維、創新突破、推動變革的使命。 此次晚宴不僅是科大基金的重要慶典,科大仝人更希望通過深化現有合作、締結新協作夥伴,提升大學的教學科研實力,及為學生教育與職業發展注入動力。 群賢畢至  共繪未來 晚宴以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校長葉玉如教授及科大基金主席葉毓強教授的歡迎辭揭開序幕。 現場星光熠熠,出席嘉賓包括:非凡集團主席李寧博士;瑞安集團創辦人兼主席、科大顧問委員會榮譽主席羅康瑞博士;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博士;合和實業有限公司主席及董事胡應湘爵士;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非執行副主席鄭志剛博士;旭日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楊勳先生和著名藝人鍾鎮濤先生等。 科大校董會副主席施熙德女士、大學司庫姚建華先生、副校長(行政)兼署理副校長(大學拓展)譚嘉因教授等校方高層亦有出席活動。
科大物理學系助理教授宋雪洋教授榮獲2025年「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表彰她在凝聚態物理學的突破性研究。她聚焦解密量子材料,其研究有望助設計出新型材料,開創前沿、突破性的節能技術,並應用至小型電器,以至大型供電網絡等不同層面。
新聞
研究及科技, 研究, 物理學, 獎項, 獎項及排名
量子躍動:科大物理學家探尋「完美」材料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物理學系助理教授宋雪洋教授榮獲2025年「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表彰她在凝聚態物理學的突破性研究。她的研究有望設計出高效導電或導熱的材料,革新能源技術。宋教授將獲裘槎基金會頒發500萬港元研究資金,以支持其研究。 「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是裘槎基金會最頂尖的獎項之一,旨在培育香港科研界的明日之星,獲頒授此榮譽的學者需擁有卓越的博士研究工作、國際競爭力的研究成果,且對所屬的研究領域有重大貢獻。 解密量子世界   推進可持續未來 宋雪洋教授的研究聚焦「解密」量子材料,這些物質具超導體特性及粒子出現分數化行為,她專注在研究阻挫量子磁體、分數量子霍爾狀態及奇異超導態等量子材料,探討分數化與規範結構等新興物理現象。她的研究運用對稱性、反常現象及拓撲學等尖端框架,解析先進材料(尤其是二維系統,如轉角系統)的物理特性與相變過程。透過結合理論、解析模型與計算模擬工具,她將基礎物理結合實際應用,包括高效能材料與新型器件。 獎項推動量子材料創新 「對於能夠榮獲『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我感到無比榮幸與振奮」,宋教授表示,「憑藉這份支持,讓我們能放膽依循自己的好奇心以及興趣所在進行研究,我的目標是揭開量子材料之謎,探尋為何一些材料有極其高效或反直覺的導電或導熱能力,通過破解這些現象,我們可以設計新型材料,開創前沿、突破性的節能技術,並應用至小型電器,以至大型供電網絡等不同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