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聞
製造業的危與機: 科大發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PMI預測
隨著關稅戰升級,全球經濟受壓,為製造業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
新聞
學生發展, 學生發展及聯繫, 教與學, 體育
從賽場到校園:科大取錄精英運動員人數創歷年之冠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年透過「學生運動員學習支援及入學計劃」
新聞
從激光到電池:科大研發突破性單步激光打印技術 革新鋰硫電池製造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綜合系統與設計學部助理教授李桂君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創新性的單步激光打印技術,可顯著提升鋰硫電池的製造效率。該技術通過納秒級激光誘導轉印工藝,將傳統製造中耗時冗長的活性材料合成與正極製備步驟整合為一步完成,為可打印電化學儲能器件的工業化生產開闢了全新路徑。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新聞
工程學, 歷史, 科技領導,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
Igni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只供英文版本)
Academic-entrepreneur Professor KO Ping-Keung came to HKUST in 1993 as Visiting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after work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s Director of the Microfabrication Laboratory from 1984-1993, and Vice-Chairman of the
新聞
教與學, 研究, 研究及科技, 人工智能
科大率先試用首個港產AI大模型HKGAI V1 推動教育創新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師生由即日起,可率先免費試用由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開發、本港首個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LLM)HKGAI V1。該模型早前已率先獲多個政府部門的公務員試用,是次進一步開放予科大師生,使科大成為全港首家試用此模型的學府,標誌着大學在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同時釋放教學無限潛能,有利推動更多創新意念、研究協作及負責任的AI應用實踐。
新聞
工程學, 歷史, 科技領導,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
Opportunity of a Lifetime I Couldn’t Miss(只供英文版本)
Prof. Philip CHAN Ching-Ho joined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 in 1991 as a founding member. He served as Head of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s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epartment from 1995-2002 and Dean of the School from 2003-09.
新聞
「AI電影節」科大圓滿落幕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舉辦的首屆「AI電影節」日前圓滿落幕。本屆電影節收錄全球逾80個國家和地區、700多部全AI生成的短片作品,最終三部優秀作品脫穎而出,獲頒發多個獎項。 其中,「最佳影片獎」由艾美獎提名編劇Nik Kleverov奪得,其哲思短片《Memory Maker》描繪戰後人類淪為機械附庸的世界,從而引發對人類與機器關係的深度思辨,極具AI電影製作經驗的Jeff Synthesized則憑藉《Newton’s Cradle》榮膺「前沿獎」。而由青年導演葉志祥製作,以聚焦抗戰老兵半世紀歸家歷程的短片《當歸》,不僅摘得「最佳敘事獎」,更獲「觀眾票選獎」。
新聞
工程學, 土木及環境工程, 交通, 獎項及排名, 獎項
Less is More: Saving Manpower on Traffic Control While Improving Road Efficiency(只供英文版本)
HKUST Dean of Engineering Prof. Hong K. LO and his team have developed an award-winning smart traffic control plan to mitigate the notorious congestion in Kwun Tong District, Hong Kong. And they have a broader vision to share in this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