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7

新聞
獎項, 工程學
香港第一
香港科技大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應屆畢業生梁嘉朗,憑藉有關縮窄航運業與環保發展方針差距的論文,勇奪知名的國際工程大獎。 Arthur L Williston獎是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的年度獎項,而梁嘉朗則是首位獲得該項殊榮的香港人,亦為獎項成立62年來少數女性得獎者。她的獲獎論文名為「規管燃料選擇 — 縮窄國際海事組織現行標準與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的差距」(“Fuel Choice Regulation - The Way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Current IMO Marine Standard and 2025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Target”)。 機械工程學生及近屆畢業生可就專門公共服務範疇提交論文,獲選最佳論文的作者將贏得此獎項。梁嘉朗的論文聚焦於她對環境的關注,並闡述美國航運業如何能透過生物柴油、天然氣和核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同時兼顧環保成效、技術成熟度、基建配套和生命週期成本等因素。 梁嘉朗表示:「雖然工程界一向由男性主導,但身為熱衷於環保工程的女性,我希望此獎項能使我獲得業界肯定。」 梁嘉朗表示科大幫助她了解到機械工程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激發起她這方面的興趣。梁嘉朗希望以自身經歷鼓勵其他工程系女畢業生突破性別界限,勇於追求事業。「父母曾擔心我能否適應業界環境,但我認為現時業界對女性工程師已提供相當平等的工作環境。」 她又補充,「女性工程師最大的優勢是我們善於表達自己和傳達想法。 這正好彌補我們對比男性工程師體能上的不足。」 梁嘉朗在一家污水處理公司完成實習後,現已獲正式聘用,得以在業界一展所長。
新聞
會議
Climathon Conference: Extreme Heat, Extreme Density -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he Division of Environment (ENVR) organized a one-day Climathon Conference titled Extreme Heat, Extreme Density -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n 29 October 2016 which is the first time Climathon has launched their activity in Hong Kong. More than 100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students, guests and members from the general public and intelligentsia (think tank, environmental NGOs, research institutes etc.) have registered and participated.
新聞
空氣, 環境, 可持續性
Smog from northern mainland 'not affecting' Hong Kong
SCMP interviewed Prof. Jimmy FUNG, Head of Division of Environment, on 9 January 2017 for his comments on the air pollution peak problem in Hong Kong on last Sunday (8 January). Some people questioned if the toxic smog in northeast China could drift to Hong Kong with the arrival of monsoon winds. Prof. FUNG said that, based on the data from HKUST's Atmospheric and Environmental Database, there was no sign of connection between the very high PM2.5 concentration in northern China and that in Hong Kong. The data suggested that most of the pollutants were generated locally and regionally in Hong Kong and with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新聞
健康, 商業, 社區
科大獲金活醫藥集團捐贈 推動商學院學生交流及中醫藥研究發展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獲金活醫藥集團捐贈,資助大學中藥研發中心及商學院學生的交流活動。 為答謝集團的慷慨捐贈,科大將李兆基商學大樓一課室命名為「金活醫藥集團教室」,並於今日舉辦命名儀式。主禮嘉賓包括金活醫藥集團主席兼執行董事趙利生先生、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及大學其他管理層成員。 趙先生在致辭中表示,很高興能夠為香港的高等教育界出一分力。他說:「科大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學府,透過培育具環球視野的人才追求創新卓越。我們有著相同的願景,我希望透過與科大等領先學府合作,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建立一個更健康的中國。」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感謝趙先生的慷慨支持。他表示﹕「金活醫藥集團致力促進全民健康發展,積極推動『健康中國』。今次的捐贈不僅有助我們在中藥方面的研究工作,更惠及商學院的同學,透過交流活動拓闊他們的視野。」 科大於儀式後舉辦了「中藥在大健康產品的開發」研討會,由科大中藥研發中心主任兼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詹華強主持。詹教授向學者及業界代表闡述了大中華區於衛生保健範疇所面對的挑戰,以及中心如何利用嶄新技術,提高中草藥效能以作應對。透過提升及抽取原本藥效成份低的草藥部分,中心令中草藥得以物盡其用,減低損耗。這不但有助內地農民創造更多收入,長遠亦可望提高國內中醫藥及大健康產業的產量與回報。 除與健康相關的研究,金活醫藥集團亦希望透過是次捐款,為商界培育更多人才,因此亦資助科大商科學生出國交流,拓闊他們的國際視野。 金活醫藥集團經營藥物及保健產品銷售,亦為國內食品及醫療設備的主要供應商。集團創辦人之一的趙先生為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名譽會長。 傳媒查詢: 林淑媛 電話﹕2358 6313 電郵﹕anitalam@ust.hk
新聞
用戶服務
Extended Roving Services
Library Rovers now roam the Library to provide timely assistance. We aim to reach out to users and provide services beyond the counter.The Rovers can help you in many ways:Finding library materialsBasic searches in the catalog and databasesE-book downloadsWireless connectionsPrinting, scanning, and operating shelving

2016

新聞
人工智能, 電腦視覺, 國際
微軟人工智能及研究部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博士 於「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剖析人工智能的未來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舉辦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由微軟人工智能及研究部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博士擔任主講嘉賓。科大師生踴躍參與講座,反應熱烈。 沈博士以「實現人工智能﹕從機器主導至人類主導、從感知到認知、從理性至感性」為題,與聽眾分享微軟對加速實現人工智能的願景、付出的努力以及實際進展。 沈博士於講座中剖析人類將如何從學習電腦的世界,演變至一個電腦了解及明白人類、並主動協助我們的世界;人類又將如何把今日識別圖像與文字的電腦,發展成他日可闡釋周遭環境的電腦;而今日負責執行簡單任務及數字分析的機械人,未來又將如何演變為向我們提供資訊並作情感交流的機械人。 沈博士亦提及將深層神經網絡應用於電腦視像及語音識別系統的最新進展,以及微軟於中國、日本及美國,透過結合智商與情商,和可交談的電腦技術,推出模擬智能對話的嶄新電腦程式chatbots。他續分享微軟發展人工智能的理念,是以造福人類為原則,讓機器與我們合作,提高人類的技術和能力,而非取代我們。 科大首席副校長史維於演說後,以「人工智能與電腦視覺的未來」為題,與沈博士主持小組討論。其他小組成員計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兼資訊與工程科學部主任高文、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孫劍博士,以及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權龍教授。 沈博士在電腦視覺及電腦圖像方面的研究貢獻良多,並因此成為美國電腦協會和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沈博士亦為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客座教授,並於2011年獲科大頒發榮譽院士。沈博士於微軟負責推動人工智能策略、領導公司前瞻研究以及涵蓋基建、服務、應用程式及代理等發展工作。他亦同時是領先全球計算機科學界的微軟研究部的掌舵人,並領導公司工程師團隊與研究部的整合工作。 「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演講嘉賓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政策領袖、企業領袖與實業家等。講座首位主講嘉賓為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兼美國前能源部部長朱棣文教授。欲了解詳情,請瀏覽網址https://25a.hkust.edu.hk/eng/dss.php。 傳媒查詢:
新聞
在校, 可持續性, 突破, 合夥
HKUST Print Shop Becomes the First FSC-Certified Printer among HK Universities
HKUST Publishing Technology Center (PTC) announced that it has become the first facility among Hong Kong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o obtain 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 Chain-of-Custody (FSC- COC) certification.
新聞
科技, 工程學, 國際
科大研究團隊研發嶄新音頻科技及商業模式 製作更實惠及更高性能的助聽器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科研人員成功研發一款智能助聽器,不但可以讓用家選取並鎖定音頻來源以調較清晰度,價格亦更經濟實惠,只為現時市場上同類型產品價格的十分之一。 這項新穎的音頻技術由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蘇孝宇教授,以及他的學生──科技領導及創業哲學碩士課程應屆畢業生張健鋼所研發。這項技術不但能有效改善長者及聽障人士的生活、提高語音識別系統的精確度,亦可改善保護聽力設備及手提電話、對講機等通訊設備的音效質素。 蘇教授指,新一代智能助聽器結合創新科技及新銷售模式,既滿足市場需求,價錢亦更相宜。他說:「聽力障礙是長者普遍面對的問題,但不少長者基於金錢考慮及產品質素問題,拒絕使用助聽器。我們希望此新產品能協助改善有需要使用助聽器人士的生活質素。」 這項新技術透過由生物工程學啟發研製的音頻過濾和模式識別系統,將目標音頻訊號及環境噪音隔離,用戶可調校目標音頻訊號的音量,令助聽器功效顯著提高。該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並已申請專利。 此外,蘇教授及張健鋼所組成的初創企業「音科有限公司」,為了將研究成果商業化,推出一個手機應用程式,讓潛在買家可於網上試用產品。該程式首先為用家進行認可的聽力測試,再根據其測試結果,度身訂造個人化的試用體驗,用家對結果感到滿意後,才訂購產品。此銷售模式能大幅削減產品價格,減幅達市面助聽器價格約九成。 團隊憑藉其創新的音頻技術,於大中華區創業比賽中屢獲殊榮,當中包括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創新創業大賽的卓越創新獎,以及「新世界集團杯」首屆前海深港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的初創團隊組一等獎等。 工學院積極推動創業教育。學院於2014年秋季開辦科技領導及創業哲學碩士課程,並於同年春季與工商管理學院合辦為本科生而設的創業副修科目。學院師生多年來成立多所初創企業,當中包括由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畢業生汪滔成立的大疆創新,汪先生於2014年獲《福布斯》雜誌中國版選為中國十大創新人物。 傳媒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