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研究人员研发新方法制造手性分子 有助制造更安全、成本更低的药物

12-03-2018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研究人员研发出一项更有效、更环保制造手性分子的合成方法,有机会降低手性药物的制造成本,提升其普遍性。

现时全球获认可的药物中,逾半为手性药物。手性药物涵盖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肠胃疾病等多个疾病范畴,亦包括治疗高胆固醇药物胆固清及抗生素「阿莫西林」等畅销药物。不过,由于这些手性药物的制造过程复杂,加上原材料十分稀有及昂贵,不但令制药过程困难,亦使制药成本持续高企。

化学系副教授孙建伟领导的团队,研发出更有效且成本较低的方法制造手性药物。他表示﹕「手性分子包含两个结构十分相似的部分,它们俨如『孖兄弟』或镜像一样,但却可能于人类体内展现完全不同的特性。传统上,要将这类『孖兄弟』分子分开,只保留对人体有用的部分并制成手性药物,并不容易,成本亦十分高昂。而『联烯』正正属于其中一种要保留的手性分子,传统上,要制造出『联烯』,只能从具备『孖兄弟』分子的手性原材料中提取,而这种原材料成本十分昂贵。」

不过,由孙教授领导的团队,发现原来手性「联烯」亦可通过有机催化的方法,透过消旋的炔丙醇类化合物生产。相对传统的原材料,消旋的炔丙醇类化合物比较便宜及容易取得。这种制造方法除了不会产生金属废物外,其催化剂亦能够回收及重复使用。

孙教授指:「除了成本更低、更环保外,这种『绿色』催化的方法亦会对医护范畴带来深远影响,因为药厂可以更低廉、更环保的方式去生产及发展手性药物。」

这项发现于去年九月获刊登于「自然通讯」期刊。

近年手性药物市场发展迅速。过去十年间,手性药物的全球销售额已经大幅增加近四倍,至接近八千亿美元,而该市场仍在持续增长中。此外,去年新研发的药物当中,逾三分之二是由手性分子制成。

有关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www.ust.hk)是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其科学、工程、商业管理及人文社会学领域,均臻达世界一流水平。科大校园国际化,提供全人教育及跨学科研究,培育具国际视野、创业精神及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科大一向以学术严谨和研究成果丰硕著名,其研究于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2014研究评审工作」获得最多「世界领先」评级。科大于最新的《QS》年轻大学排名位列全球第2,而科大的毕业生在2017年度的全球大学就业能力调查排名第12位,位列大中华院校之首。

传媒查询:

林淑媛
电话﹕2358 6313
电邮﹕anitalam@ust.hk

 

 
温婉婷
电话﹕3469 2512
电邮﹕albywan@ust.hk

 

 
 孙教授(左起第三)与他在科大的研究团队。
孙教授(左起第三)与他在科大的研究团队。
 孙教授的研究团队发现,可透过有机催化的方法,以消旋的炔丙醇类化合物生产手性分子。
孙教授的研究团队发现,可透过有机催化的方法,以消旋的炔丙醇类化合物生产手性分子。
 生产手性分子后,团队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产品纯度。
生产手性分子后,团队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产品纯度。
87342
subscribe
注册收取我们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