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今日公布,正式通过国家航天局遴选,获委任领导「嫦娥八号」多功能月面作业机械人暨可移动充电站国际合作项目。港科大将领军海内外航天专家团队,研制具灵巧操作及移动充电设备的多功能月面机械人,为国家探月任务作出贡献。
嫦娥八号为国家探月工程四期的重要项目,计划于2028年前后实施发射,是由中国牵头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先行计划之一,为未来在月球极区长期维持无人月球站建立基础。作为是次「嫦娥八号」国际合作操作机械人项目的主导机构,港科大将联同多个香港本地、内地以及国际单位,包括香港理工大学(理大)、香港大学(港大)、香港中文大学(中大)、香港城市大学(城大)、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大连理工大学、深圳大学以及南非国家航天局等,携手实现从概念、研制、生产、测试到系统的前沿航天技术创新。项目已获香港创新科技署资助,透过InnoHK研发平台成立「香港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负责此任务,进一步推进跨院校与地域间之合作。
港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表示:「港科大衷心感谢国家航天局的信任以及特区政府的支持,对于能牵头参与国家探月工程感到极为鼓舞。航空航天工程学是港科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继去年八月成功发射了香港高教界首颗高分辨光学卫星,港科大专家团队正研发的『高分辨率全球温室气体探测』项目,未来亦有望于中国空间站应用。我们对参与嫦娥八号国际合作项目亦引以为傲, 这个项目标志着港科大在航天深空探索领域踏上重要里程。我们将继续发挥在航天领域的领先科研优势,为国家航天事业作出贡献。」
港方领军的机械人总重量达100公斤,能在月球极端环境下进行科学探测,仪器布置和安装等任务,并将配备移动无线充电功能,为不同月面设备充电,以提升月球探测和协同作业能力,推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发展,助力未来月面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拓展科学研究。
项目负责人、港科大太空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于宏宇教授介绍,是次任务研究团队将需要攻克多个重大挑战﹕「首先,在月面南极运作的机械人,将面对极端低温环境,因此在研发过程中需同时兼顾先进材料以及温度管理系统的运用,以确保机械人的可靠性;其次,由于月面缺乏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时需要克服定位、导航、自主运动和操作控制的技术挑战;另外,机械人在配备为月面设备充电功能、以及能进行多项精细操作的同时,必须保持轻巧。团队成员将利用各自优势,透过优化设计,采用先进材料和工艺,合作研制一个揉合创新技术的机械人。同时项目将采用中国航天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圆满完成国家交托的任务。」
国家于2023年10月发布《嫦娥八号国际合作机遇》公告。港科大牵头包括国际合作伙伴在内的团队,向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提交项目建议书,并于本年11月确认入选。为完成这项「月面多功能移动操作机器人暨移动充电站」国际合作项目,并建立本地航天技术的基础能力,特区政府由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旗下的创新科技署,斥资成立香港首个聚焦太空科技的InnoHK研究中心,并委任孙庆平教授和于宏宇教授分别出任中心主任及联合主任,而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副系主任吴波教授则获委任为副主任。
孙庆平主任强调说:「是次登月任务得以由本地院校、内地高校与院所及国外航天机构形成联合团队,以InnoHK中心的形式主导整个项目的构思、研发、测试和生产,实属香港历史上前所未有、亦是规模最大的。这充分反映国家认可港科大以及香港的航天团队,在机械、航空航天、电子、传热、材料等工程前沿领域的实力。我们会加倍珍惜此机遇,充分利用香港高校多年来累积的科研成果和香港国际科创中心的功能和优势,确保任务得以完成。我们定必全力以赴,把基础研究和科研创新与工程实施密切结合,加强各学科的合作与融合,代表香港为国家的航天事业作出独特的贡献。」
项目主要成员还包括港科大施凌教授、段默龙教授和王者教授,理大陶肖明教授和徐宾刚教授、港大刘涛教授、中大张为昭教授、城大高思阳教授、航天八院张玉花研究员和张崇峰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于晓洲教授、深圳大学朱平教授以及南非国家航天局Martin SNOW博士。
关于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https://www.hkust.edu.hk/) 是国际知名的大学,致力推动创新教学、卓越研究及具影响力的知识转移。科大着重为学生提供全面及跨学科的教学,于《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轻大学排名榜2024》中排行第三,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影响力排名2024》中全球排第19、全港第一。另有12个科目跻身《2024年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全球50强,其中「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学科更位列全球第10,为本地大学之首。此外,科大在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名中,一直位处全球首30名以内,反映毕业生极具竞争力。在研究及创业创新方面,逾八成的科大研究,于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最新的「2020研究评审工作」被评为「国际卓越」或「世界领先」水平。直至2024年10月,科大成员共创立了逾1,800间至今活跃的初创公司,当中包括10间独角兽企业和14间成功退场的公司(上市集资或被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