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聞
獎項及排名, 土力工程學, 科學計算, 土木及環境工程, 計算機科學
Geotechnical and Mobile Computing Innovators Elected as Fellows of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吳宏偉敎授(左)及許彬教授(右)分別當選英國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及外籍院士
新聞
腫瘤基因組學, 生命科學, 科學計算, 發現
科大研究團隊解開膠質瘤病人的化學抗性機制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共同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近日發現一種能解釋為何膠質瘤 - 一種常見而具攻擊性的腦瘤,其病人會出現化學抗性(chemo-resistance)的機制,或有助及早辨認有抗藥性的腦癌病人。 現時,主要治療膠質瘤的是一種結合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的藥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這種療法可延長病人的整體生存時間,但是,大部分病人的腫瘤都會復發,並對TMZ產生抗藥性。   了解其他相關的研究﹕ 科大研究團隊利用高性能計算 發現RNA聚合酶維持基因轉錄過程高度準確的機制 在曾接受TMZ治療的膠質瘤病人中,團隊發現八種基因組異位可以導致MGMT基因融合。    
新聞
數據分析, 跨學科, 化學生物工程,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 科學計算
科大科學家為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帶來曙光
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於全球爆發,在兩個月內蔓延至逾30個國家,至今*已造成80,000多人受感染、2,600多人死亡。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一支研究團隊近日識別出一組潛在生物標記(biomarkers),或有助研發對抗新冠病毒(SARS-CoV-2)的疫苗。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排列與2003年引發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俗稱沙士)疫情的冠狀病毒(SARS-CoV)相類似,科學家一直希望透過沙士病毒數據尋找破解新型冠狀病毒的方法。近日,由科大數據學家Matthew McKay教授和Ahmed Abdul Quadeer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識別出一組來自沙士病毒的B細胞和T細胞抗原表位(即可觸發針對該冠狀病毒免疫反應的蛋白組織),或可觸發人類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反應。是次發現對開發新型肺炎疫苗的研究帶來重要啟示。 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兼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McKay教授表示:「雖然有效針對沙士的疫苗從未面世,但當時曾就那些沙士病毒抗原表位能觸發人類免疫反應這一點進行過大量的實驗。在芸芸抗原表位當中,我們找到少部份同時存活於沙士及新冠肺炎病毒之中,它們的基因排列完全一致。我們相信這些抗原表位最有可能成為觸發新型肺炎免疫反應的靶點。」 團隊亦就人群覆蓋率進行分析,發現此研究中識別出來的T細胞抗原表位在沙士爆發期間,曾有效於包括中國大陸的全球大部分人口中引發免疫反應。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博士後研究員Quadeer博士因此推斷:「利用這種抗原表位開發出來的疫苗,也很有可能對大部分群眾有效。」 上述研究成果近日已在科學期刊《病毒》中發表。 McKay教授補充說:「我們希望於疫苗研發初期,就最有機會發展成有效疫苗的抗原表位,提供意見。作為全球抗疫的一份子,我們分析與這種新冠病毒的相關數據,並第一時間與科學界分享研究成果,以助進一步了解這種新病毒以及研發治療方法。」

2019

新聞
發現, 研究及科技, 科學計算, 化學生物工程, 生物化學
科大研究團隊利用高性能計算 發現RNA聚合酶維持基因轉錄過程高度準確的機制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研究團隊最近揭示了RNA聚合酶II如何進行剪切化學反應以校對RNA轉錄過程的機制,有助了解錯誤調節的轉錄過程可如何導致癌症和阿爾茲海默症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