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闻
奖项及排名, 土力工程学, 科学计算, 土木及环境工程, 计算机科学
Geotechnical and Mobile Computing Innovators Elected as Fellows of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吴宏伟敎授(左)及许彬教授(右)分别当选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及外籍院士
新闻
肿瘤基因组学, 生命科学, 科学计算, 发现
科大研究团队解开胶质瘤病人的化学抗性机制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共同领导的国际科研团队,近日发现一种能解释为何胶质瘤 - 一种常见而具攻击性的脑瘤,其病人会出现化学抗性(chemo-resistance)的机制,或有助及早辨认有抗药性的脑癌病人。 现时,主要治疗胶质瘤的是一种结合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药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这种疗法可延长病人的整体生存时间,但是,大部分病人的肿瘤都会复发,并对TMZ产生抗药性。   了解其他相关的研究﹕ 科大研究团队利用高性能计算 发现RNA聚合酶维持基因转录过程高度准确的机制 在曾接受TMZ治疗的胶质瘤病人中,团队发现八种基因组异位可以导致MGMT基因融合。  
新闻
数据分析, 跨学科, 化学生物工程,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科学计算
科大科学家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带来曙光
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于全球爆发,在两个月内蔓延至逾30个国家,至今*已造成80,000多人受感染、2,600多人死亡。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一支研究团队近日识别出一组潜在生物标记(biomarkers),或有助研发对抗新冠病毒(SARS-CoV-2)的疫苗。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列与2003年引发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俗称沙士)疫情的冠状病毒(SARS-CoV)相类似,科学家一直希望透过沙士病毒数据寻找破解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近日,由科大数据学家Matthew McKay教授和Ahmed Abdul Quadeer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识别出一组来自沙士病毒的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即可触发针对该冠状病毒免疫反应的蛋白组织),或可触发人类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是次发现对开发新型肺炎疫苗的研究带来重要启示。 科大电子及计算器工程学系兼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McKay教授表示:「虽然有效针对沙士的疫苗从未面世,但当时曾就那些沙士病毒抗原表位能触发人类免疫反应这一点进行过大量的实验。在芸芸抗原表位当中,我们找到少部份同时存活于沙士及新冠肺炎病毒之中,它们的基因排列完全一致。我们相信这些抗原表位最有可能成为触发新型肺炎免疫反应的靶点。」 团队亦就人群覆盖率进行分析,发现此研究中识别出来的T细胞抗原表位在沙士爆发期间,曾有效于包括中国大陆的全球大部分人口中引发免疫反应。电子及计算器工程学博士后研究员Quadeer博士因此推断:「利用这种抗原表位开发出来的疫苗,也很有可能对大部分群众有效。」 上述研究成果近日已在科学期刊《病毒》中发表。 McKay教授补充说:「我们希望于疫苗研发初期,就最有机会发展成有效疫苗的抗原表位,提供意见。作为全球抗疫的一份子,我们分析与这种新冠病毒的相关数据,并第一时间与科学界分享研究成果,以助进一步了解这种新病毒以及研发治疗方法。」

2019

新闻
发现, 研究及科技, 科学计算, 化学生物工程, 生物化学
科大研究团队利用高性能计算 发现RNA聚合酶维持基因转录过程高度准确的机制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研究团队最近揭示了RNA聚合酶II如何进行剪切化学反应以校对RNA转录过程的机制,有助了解错误调节的转录过程可如何导致癌症和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