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聞
香港科大與戈壁創投成立風投基金Gobi-Redbird Innovation Fund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與戈壁創投(戈壁)今日宣布成立一支全新戰略基金,重點培育由科大孵化的早期初創企業。「Gobi-Redbird Innovation Fund (Gobi-RIF)」旨在促進前沿學術研究產業化,加快大學科研成果推向全球市場,為全球提供變革性解決方案。作為「Redbird Innovation Fund (RIF)」框架下的第二支風險投資基金,Gobi-RIF基金將整合科大的世界級科研實力與創新生態系統,以及戈壁創投在亞洲首屈一指的創投經驗,並借助其遍布亞洲16個戰略據點的卓越網絡,加快四大重點領域科研成果的商業化進程,包括生物科技、工業4.0、人工智能與機械人及金融科技。是次合作獲港投公司支持,是港投公司於2025年5月在其主辦的「國際耐心資本論壇」上公布的「耐心資本專項基金」項目之一。港投公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全資擁有的耐心資本機構,肩負著雙重使命:在追求財務回報的同時,提升香港長遠的競爭力和經濟活力。Gobi-RIF基金已鎖定多家極具潛力的初創公司,均源自科大,其中包括割草機械人開發商來牟科技(Lymow),該企業在北美市場表現出色;專門研發模擬訊號集成芯片的無晶圓設計公司原子半導體(Atom Semiconductor);以及專注於先進人工智能氣象技術的空間級衛星解決方案提供商星睿雲智 (Stellerus Technology)。該基金由戈壁創投負責管理,將採取積極的投資策略,以提升香港在大灣區及更廣泛地區的創新影響力。

新聞
「科大 - 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5」香港賽區圓滿結束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信和集團聯合主辦的「科大-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5」香港區決賽今日在科大清水灣校園圓滿舉行。賽事踏入第十五周年,今次比賽共吸引來自全球的348支隊伍參加,競逐獎項並交流創新理念,為可持續未來開發實用解決方案。Stellerus Technology Limited憑藉其研發的飛廉星座計劃,榮獲最高榮譽 - 白金獎。頒獎典禮由信和集團副行政總裁黃永龍先生,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及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主禮。入圍團隊向業界夥伴、投資者及學術領袖等一眾嘉賓展示創新項目。在「香港科技大學組」中,專注透過人工智能(AI)研發氣象科技的公司Stellerus Technology Limited、病理大模型驅動的AI智能診療平台SmartPath、研發AI自動化牙科牙齒矯正及治療方案設計系統的Lulusmiles分別奪得白金獎、金獎及銀獎。而「國際學生組」的Envirovex(英國)、MaternaSense(美國)、BACKEER(哈薩克斯坦)分別奪得白金獎、金獎及銀獎。「可持續發展影響力獎」繼續作為比賽的亮點之一,分別由 LoonGaN Technology Co Limited、Regenerative System及 Stellerus Technology Limited獲得。可持續發展、醫療健康與女性賦權是本屆大賽的焦點議題,參賽隊伍善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科技,開發出多種創新診療工具、女性健康技術及環境解決方案等,展現科技在醫療健康及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無限潛力。

新聞
「科大 - 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5」決賽揭幕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信和集團今日宣布,第十五屆「科大 - 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決賽正式揭開序幕。本屆賽事匯聚來自香港以及五大洲、22個國家及地區的348支隊伍,參賽隊伍歷來最多,包括來自澳洲、美國、南非、英國、日本、印度及哈薩克斯坦等國的隊伍,體現賽事培育新一代創科人才的承諾、並促進本地與國際創業家的合作交流。
約260支科大隊伍及90支來自牛津大學、康乃爾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京大學等國際頂尖學府的學生隊伍,將競逐15個決賽席位及總值逾100萬港元的獎金,以創新構想應對實質社會挑戰,共同構建可持續未來。科大與信和集團多年來攜手合辦這項年度賽事,致力培育新一代創新創業人才,支持他們實踐創業夢想,拓展業務規模。
2025年賽事亮點:人工智能與共融
人工智能發展正迅速重塑各行各業,大賽遂於今年首度推出人工智能工作坊,邀請業界專家指導參賽隊伍掌握機器學習、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技術融合等技能。本屆約三成參賽隊伍聚焦研發由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技術提供的解決方案,屬本屆參賽項目中佔比最多的組別。
值得一提的是,科大在今屆賽事中,特別為女性參賽者提供一對一指導,以鼓勵女性創業,成功將女性參賽者比例提升至三成以上。
另外,大會今年續設「可持續發展影響力獎」(Sustainability Impact Award),旨在鼓勵初創和新一代創新者將ESG(環境、社會及管治)理念付諸實踐。經過全面評估和遴選,最終入圍的六支團隊已於八月中旬在北部都會區舉辦「One North創科 AI 夏令營」中,向公眾展示ESG創新應用方案。

新聞
香港科大恭賀粵港澳大灣區榮登全球創新指數榜首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就國家及粵港澳大灣區(GBA)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GII)中的卓越表現表示誠摯祝賀。「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在《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百強科技集群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一,創下歷史佳績。在過去五年中,該集群一直蟬聯全球第二,實力非常雄厚。今年,「深圳—香港—廣州」集群在幾項指標上表現突出,在過去五年間專利申請的密度為每百萬人2,292個,科學論文發表的密度為每百萬人3,775篇;至於風險資本交易量的密度為每百萬人135宗。這些數據反映了此集群驕人的增長及引領全球創新的活力。
深港廣三地持續的輝煌成就彰顯大灣區內強大的協同效應與合作精神。本年度的排名除了考量專利申請與科學文章發布數量,更將風險投資活動納入評估指標,進一步印證了三地完善的創新生態系統。此排名重「量」之餘,亦重「質」。除肯定上述的可量化成果外,亦肯定了三地在發展高等教育、吸引國際人才及提供穩健資本市場方面的貢獻。
《全球創新指數》世界百強創新集群排名發布會今年更首度選址香港舉行,活動期間舉行了專題座談會,其中一場題為「大灣區的創新優勢與未來潛力」,由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主持;另一場題為「世界各地的領先集群」,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助理總幹事馬爾科.阿萊曼(Marco ALEMAN)主持。
葉校長於專題座談會致辭中表示:「有幸見證香港首次主辦此盛況空前的活動,此次活動足證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及全球創新科技樞紐的重要地位。」

Stories
「我是科大人」系列:從受助到助人——科大校友以善心回饋社會
生於基層家庭,科大校友曾建中(Terry)現任手機遊戲公司 Madhead 的行政總裁,其代表作《神魔之塔》風靡無數玩家,下載量超過2,300萬次,並與多部人氣動畫合作。儘管事業有成,Terry始終心繫科大。
Terry身兼校友、校董會成員及捐款人,對科大情深義重。在他辦公室裡,他最珍視的是一封20年前的科大信函,記錄著母校於他家逢變故時提供的緊急援助。
Terry拿著信件,回憶道:「爸爸在我快將畢業時突然離世,科大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向我們發放一筆緊急經濟援助 。我一直銘記並感激科大對我們一家人的支援 。這封信至今仍放在我的辦公桌上。」
Terry與同為科大校友的弟弟 Terence 一直心存感恩,並於2016年捐款成立「學生緊急援助基金」,幫助遭遇突發經濟困難的學生,延續當年母校對他們的幫助。
被問到若時光能倒流,Terry還會選擇入讀科大嗎?他的回答堅定有力:「當然一定會!」
讓我們一起見證這位科大人如何將感恩化為傳承,惠及更多學子。

Stories
Engineer Who Made Hong Kong Home is Innovating Healthcare Technology(只供英文版本)
Pursuing undergraduate studies in Hong Kong 15 years ago marked the start of a highly rewarding journey for Malaysian native Dr. Nick CHIN Jing-Wei. He not only realized his dream of establishing a technology start-up, but also set up his own family here.

新聞
科大於第五十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創歷史佳績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於第五十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再創輝煌。37支參展隊伍共奪得38個獎項,包括兩個特別大獎、22個金獎 (其中7個為評審團嘉許金獎)、以及多個銀獎和銅獎,充分展現科大在包括醫療健康、人工智能、數據科學、先進製造業、新能源技術、航天工程等不同範疇的領先地位。科大今年的獲獎數目冠絕往年,再度創下歷史佳績,並領先本地同儕,彰顯大學於創新發明方面的領先地位。 在眾多獲獎項目中,科大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孫慶平教授領導的團隊,獲頒特別大獎「Prize of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Cluj-Napoca – Romania」以及「評判特別嘉許金獎」,其零溫室氣體彈卡製冰機發明,如取代現時所有商用雪櫃,每年預計可減少全球約 650 萬噸二氧化碳氣體排放。另一隊榮獲特別大獎「Swiss Automobile Club Prize – ACS」以及一項金獎的隊伍,則由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畢業生、現職科大(廣州)人工智能學域助理教授劉浩所領導,團隊將大語言模型應用於智能交通燈控制系統,整合即時交通數據,以改善整個城市的交通流量。 今年,不少參展項目均由科大與政府及業界夥伴共同開發,盡顯科大具能力轉化科研成果貢獻社會。這些跨領域、跨學科的研發,旨在以堅實的科研基礎,為全球包括醫療健康、氣象預測、交通車流控制、汽車與機械人、洪水預警及乘客出行模式等不同領域所面對的挑戰,提供實際解決方案。當中三個研究項目由具海外研究團隊參與的兩個科大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智能晶片與系統研發中心(ACCESS)」及「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所領導。
Stories
脈動未來:科大創業精英開創非觸式健康監察應用程式
科大校友黃君朗博士(Kyle)、陳經緯博士(Nick)和陳子泰(Teric)從未低估自己在學時期的夢想。三人積極推動科技與醫療保健融合,立志為市民的健康福祉貢獻出力。過去五年,他們以堅毅與創新精神,全心全意研究新產品,最終研發出非接觸式脈搏測量流動應用程式,並於2024年成為全球首個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許可的醫療手機應用程式。同年,Kyle 和 Teric 雙雙躋身《福布斯》評選的「亞洲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醫療及科學領域)」,獲國際認可為新晉企業家。
回首來時路,三人在創業旅途中,不僅開創出嶄新應用程式,個人成長亦收穫甚豐,由當初埋首實驗的研究生蛻變為健康科技初創公司PanopticAI的創辦人。如今三子懷抱更宏大的願景,期望未來充分發揮人工智能(AI)的潛能,開創遙距健康監察的嶄新時代。
快速掃瞄 通往醫療保健新世代
這款嶄新應用程式採用了PanopticAI 的生命體徵監測軟件來建立,成功突破地理限制,開創個人醫療保健新世代。程式可透過「遠程光電體積描記法」(rPPG)技術,僅需30秒便能捕捉及分析皮膚顏色的細微變化,並得出一系列生命體徵數據,包括心率、呼吸頻率、血壓以至壓力水平等。PanopticAI 行政總裁 Kyle 解釋:「這個創新方法可免卻使用大型儀器或身體接觸,讓健康監察變得更方便快捷。我們將應用程式與接觸式醫學級別儀器對比,結果顯示我們的產品在各項參數上,均可媲美醫用器材。」
這三位公司創辦人畢業於科大工學院的不同研究生課程,包括生物工程、工業工程和決策分析等。科大於這些學術範圍素來廣受國際讚譽,三人善用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各展所長,終獲得今日成就。
Kyle回憶三人在2020年與現任工學院副院長蘇孝宇教授攜手創業,說道:「我們在研究時意識到,若一直把自己局限於實驗室裏,即使創作了出色的發明,也無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