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香港科大故事
教育, 校園生活, 學生發展, 學生發展及聯繫
投入帆船及社會服務體驗 開展閃耀人生
於課堂以外,你有否想過跳出舒適圈,嘗試參與別具挑戰性的活動,從中鍛鍊自信及啟發個人成長?「科大青年啟航閃耀計劃」可能是一個絕佳的選擇。此創新的計劃由HKUST Connect及香港帆船創業協會合辦,以帆船作為訓練平台,讓學生體驗航海工作,並學習籌劃社會服務活動,培養畢生受用的能力。 參與計劃的同學可登上名為「孟恭祝」號* 的帆船,學習航船基本技巧,絕對是難得的體驗。香港帆船創業協會創辦人李志雄 (Andy Sir) 表示,航海體驗可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團隊精神和毅力,而籌劃服務活動的過程亦可磨練待人接物的態度及處理問題的技巧。Andy Sir說:「這些軟技巧在書本上學不到,卻是投身職場的基本技能。」 *「孟恭祝」是「盲公竹」的諧音,Andy Sir以帆船訓練作為年輕人的「盲公竹」,為他們指引前路。  
新聞
教與學, 校園生活, 學生發展, 學生發展及聯繫
港科大與港科大(廣州)合推「紅鳥跨校園學習計劃」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港科大(廣州))今天共同宣布推出「紅鳥跨校園學習計劃」,以進一步加強兩校學生在學術、科研及社會活動方面的互動交流,並於「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框架下,透過「科目共享」(Course Sharing)和「學分互換互認」(Credit Transfer)等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自港科大(廣州)2022年9月開校以來,兩校已有近1,300名學生到訪對方校園,參與為期最長一個學期、涵蓋實習、文化交流、業界考察及比賽等交流活動。另有逾250名同學參與線上課程。兩校未來更計劃推出夏令營活動,透過一系列文化交流,促進兩地更頻繁緊密的互動,擴闊同學們的視野,相互裨益。在符合雙方學術要求的大原則下,港科大與港科大(廣州)將進一步深化「跨校園學習」的安排,落實「學分互換互認」,並透過「科目共享」機制,增加部分學科名額,以鼓勵兩校學生深化互動。 港科大校長兼港科大(廣州)理事會理事長葉玉如教授表示﹕「過去數年,港科大與港科大(廣州)一直在創新教學及研究方面緊密合作,推陳出新。我們的辦學使命、價值觀與對學術卓越的承諾,在兩地校園傳承發展,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人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的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紅鳥跨校園學習計劃』將有效進一步匯聚兩地校園的優質教育資源,為兩校學生帶來更靈活和多元化的學習體驗。」 港科大(廣州)校長倪明選教授則指出,高校應成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樞紐﹕「配合和抓緊中國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港科大(廣州)與港科大共同搭建平台,幫助粵港高校學子拓寬眼界、加強交流,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國家培育更多德才兼備的高水平創新型人才,是這個項目的使命所在。」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將傳統學科和融合學科結合的跨境、跨校園研修計劃,兩校創新互聯的課程設計是「紅鳥跨校園學習計劃」的重要一環。在符合兩校教務委員會聯合學術協商機制的要求和批准下,兩校同學可以根據個人興趣和學術水平,互相修讀對方校園所開設的科目,而相關科目的學分可獲對方認證及轉移,部分更可計算在畢業要求所需的學分之內。 

2021

新聞
校園生活, 可持續智慧校園, 基礎建設, 研究生
科大獲馬會支持為學生打造綠色生活空間
賽馬會集賢樓開幕,具可持續發展特色獲嘉許。
新聞
學生大使, 學生發展及聯繫, 學生交流, 校園生活
求學在科大?把握大灣區機遇
香港過往未必是很多馬來西亞學生升讀大學的熱門地方,劉子軒和鄺楚恒卻覻準科大相比很多著名國際學府的優勢。在「求學在科大」系列的最後一篇,兩位馬來西亞同學分享在科大升學如何開拓他們的國際視野,以及建立人脈把握大灣區機遇。 三年前升讀大學時,劉子軒獲七家頂級院校錄取,當中包括美國一流學府及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但他很快已立定主意,一心在科大求學。
新聞
學生發展, 機械人學, 校園生活, 國際
求學在科大?讓人生更上層樓
 「求學在科大」系列第二篇介紹兩位來自哈薩克的同學,獲取獎學金來到科大升讀學士學位。在科大求學讓他們有機會參與學術研究,到企業實習獲取職場經驗,還有享受多元化的校園生活,種種經歷豐富他們的人生體驗,對未來就業及持續升學大有幫助。 Amirkhan 喜歡科大的多元化課外活動,他就讀一年級時,便參加了機械人團隊的課程,是校內其中一項最受歡迎的課外活動。 作為國際物理奧林匹克銅牌得主,Amirkhan BAILIN自然不乏升學選擇,但在他眼中,科大在芸芸學府裡卻如鶴立雞群,與別不同。 現為科大數學系二年級生的Amirkhan說:「科大持續在各主要大學排名榜上名列前茅,例如在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便高躆第27位,而且數學學科名聞遐邇,畢業生亦深得僱主青睞。在科大,只要你願意,就可以盡情發掘自己的志趣。」  19歲的Amirkhan正在修讀統計學及金融數學。他說這課程吸引之處,在於理論與實踐並重,而且緊貼市場脈搏。「從一開始,大學就不會局限學生的事業發展路徑。我有充裕時間探索自己對財務學、運算科學等不同領域的興趣,再決定畢業後的去向。」
新聞
學生交流, 學生大使, 學生發展, 研究, 校園生活, Campus Scenery
求學在科大?跳出舒適圈的第一步
「求學在科大」系列分享幾位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離開家鄉的舒適圈到科大升學,並在這裡突破自我的點滴經歷。

2019

新聞
捐款, 校園發展, 機構拓展, 校園生活
科大獲邵氏基金會捐贈港幣一億五仟萬元 逸夫演藝中心舉行動土儀式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天為其多功能大禮堂舉行動土儀式。大禮堂將成為科大的新地標,不僅為舉辦大型活動提供場地,更令大學的教學和文化活動得以增添寶貴的空間,為同學、教職員及校友帶來更豐富的校園生活與學習體驗。 多功能大禮堂得以落實,全賴邵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一筆港幣一億五仟萬元的慷慨捐款。科大建校以來,一直欠缺舉辦大型音樂與藝術表演及畢業典禮的活動場地,一直為大學成員帶來不便。 樓高三層、可容納達1,300名觀眾的多功能大禮堂位於科大清水灣校園的南門入口附近,可作展覽、活動及儀式之用,亦可作為音樂廳與表演劇場。禮堂也提供地方進行研討會、排練,以及小型表演,更設有學習室、咖啡廳以及室內室外的聚會空間等。 為感謝基金會對科大的鼎力支持,科大將新禮堂命名為「逸夫演藝中心」,以紀念已故的邵逸夫博士,並將大禮堂外的公共空間命名為「邵方逸華廣場」,紀念已故的邵逸夫博士夫人。 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先生於動土儀式上表示:「已故邵逸夫博士為善不甘後人,以其仁風善舉及在演藝界的非凡成就,聞名於世。單在香港及內地的大學和院校,獲邵博士贊助的項目便有6,000多個,將來亦會繼續增多。科大這棟優美的多功能禮堂,定必進一步提升科大的文化及藝術教育。」 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則謂:「基金會與科大的合作可追溯至2004年,科大為邵逸夫獎的得主舉辦講座為起始。邵逸夫獎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獎,乃邵博士另一項重大的貢獻。大學今日與基金會的合作關係更深更廣,我們深感榮幸和感激。作為一所以科技為本的大學,藝術與文化教育獲得全校廣泛的愛好和支持。這座美輪美奐的演藝中心落成後,將有助大學及其周邊的社群加強推進人文教育的發展。」 逸夫演藝中心是一座先進的橢圓形建築,擁有高中庭空間,採用懸臂結構及以世界一流的傳音效果設計。中心由三個重疊的橢圓形環組成,圍繞著建築物的雕塑核心,型成無縫融合,更可為大樓遮蔭擋雨。作為超大型的遮蔭篷,環形結構可以大大減省能源消耗,有助中心獲取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的綠建環評鉑金級認證。 逸夫演藝中心預計將於2021年第三季度完工。

2018

新聞
心理健康, 校園生活, 教育, 學生發展
Supporting the World Mental Health Day: Mental Health Matters - Promoting Student Mental Health: A State of Well-being
This event serves to support the World Mental Health Day (10 Oct) observed b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We aim at moving forward to build a connected and united HKUST campus among different stakeholders, to arouse awareness 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to de-stigmatize the sick role of seek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r treatment when nee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