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科大年度音樂劇圓滿落幕  以拼字魅力激勵人心
Stories
藝術, 音樂, 藝術與創意, 社區, 學生發展及聯繫
科大年度音樂劇圓滿落幕 以拼字魅力激勵人心
全美拼字比賽「Spelling Bee」的發展源遠流長,經過約兩個世紀的演變,這項傳統已由起初用以提升民眾的認字能力,成為今日風靡全國的友誼競賽。一眾拼字選手需要牢記數以千計的詞彙,互相較量,場面引人入勝。 今年,這項拼字比賽登上了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逸夫演藝中心的舞台——說的正是其年度音樂劇《The 25th Annual Putnam County Spelling Bee》。這齣音樂喜劇上演期間,吸引逾1,800名觀眾到場「觀賽」,各參賽者的演出令人忍俊不禁,讓音樂廳洋溢着歡聲笑語。 是次音樂劇由科大人文學部敏迪貝蒂女士(Mandy PETTY)和艾樂冊博士(Dr. Isaac DROSCHA)聯合執導,內容講述六位性格趣怪的中學生為爭奪拼字比賽冠軍,施展渾身解數;不過,這群學生在塑造其獨特個性之際,亦周旋於成長路上的種種掙扎,就如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不同挑戰,引起觀眾共鳴。 「每人都擁有站在鎂光燈下的機會」 演員陣容映照出大學的多元社群,既融入表演藝術界專業人士,亦見不同科大成員的身影,包括教職員、學生和校友等,體現大學致力推廣藝術與人文教育,創造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 科大音樂劇一直廣受好評,今年的演出更是將專業水平推向新高。敏迪指出:「劇中每個角色都有其獨唱環節,意味着每位演員並非只用來襯托背景,而是每人都擁有站在鎂光燈下的機會。」 科大研究生 Miles Lanver LLANETA 是云云演出者之一,負責飾演拼字比賽參賽者 Chip TOLENTINO。回想過去多月由排練直至公演,他努力平衡自己對表演藝術的熱忱與其學術研究工作,從這段難忘且振奮的歷程中獲益良多。 「我的角色是一名童軍兼運動員,可謂樣樣皆精。我覺得我們的共通點在於我也一直努力去實現很多目標,包括離開遠在菲律賓的家鄉,來到科大攻讀碩士課程。」Miles說道:「我的人生就是不斷挑戰極限,當知道這部音樂劇招募演員時,我就立即把握這大好機會,好好投入演出之中。」

2024

新聞
跨學科, 藝術與創意, 人工智能
科大成立香港首個藝術與機器創造力學部 融合科技與人文培育創意產業人才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宣佈成立香港首個藝術與機器創造力學部(學部)。作為一個促進科技與藝術融合的跨學科中心,新學部將推出媲美麻省理工學院著名媒體實驗室等知名學府的研究生課程,致力培育能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活用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等尖端技術的藝術科技人才。近年來,藝術科技逐漸成為全球文化領域的焦點,對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尤其是在新興藝術創作、數碼資產、人機互動、區塊鏈和藝術交易等領域。雖然很多本地的藝術課程都具有科技元素,但藝術與機器創造力學部推出的研究生課程將會是香港首個聚焦於人類與機器之間協同創作和創新的課程。藝術與機器創造力學部正與十多間全球、國內及本地知名的業界領袖及學術機構探討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包括華為、索尼娛樂、騰訊、美國巴德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央音樂學院、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及香港演藝學院1。這些合作將集中於課程發展、研究合作,以及為科大學生提供行業經驗。新學部預計於 2025 年 9 月迎接首批學生。學部計劃將於2025-26新學年提供四個研究生課程,涵蓋四大重點領域包括:機器創造力、機器輔助藝術實踐、藝術管理、藝術與機器創造力批判性研究。 其中,兩個授課式課程,包括文學碩士  (MA) 和藝術碩士(MFA),旨在擔當藝術創造力與科技創新之間的橋樑,培養下一代成為管理及創意實踐方面的領導人才。而另外兩個研究式課程 ,包括哲學碩士 (MPhil) 和哲學博士 (PhD),將著重於藝術與機器創意領域的進階研究與學術探索。此外,新學部亦會為有意發掘自己創意潛能的本科生提供藝術與機器創意的核心課程,同時亦會為修讀數碼媒體及創意藝術延伸主修(Major +X)的本科生推出更多選修課程。

2023

Stories
學生發展, 藝術與創意, 教育
學習舞台技術 化身幕後英雄
有興趣成為舞台製作團隊的一份子嗎?科大提供的劇場及舞台科藝課程,讓你盡情釋放創作潛能!
新聞
社區參與, 藝術與創意
科大推出校歌 以歌聲凝聚大學社群
科大校歌由大學社群及公眾人士攜手創作,旨在培養成員對大學之歸屬感,體現科大的精神和核心價值。

2022

新聞
工商管理碩士, 藝術與創意, 藝術
女性眼中的藝術世界
在「打破無形障礙系列」的最後一篇,香港藝術家何博欣 (Vivian) (科大工商管理碩士2018校友) 分享她的藝術家發展歷程,以及如何以女性身分在本地藝術界一展所長。 一家知名畫廊的東主曾對我說,他不會投資在年輕女藝術家身上! 2012年, Vivian 於美國衛斯理大學修畢藝術課程,學成歸來準備在藝術界開展事業,剛起步便經歷挫折。  「我曾接觸一家知名畫廊,那東主擺出的態度是:『我為甚麼要投資在一位年輕女藝術家身上?反正她將來都會結婚然後退出藝術圈。』當時我剛從一所尊重跨性別的大學校園踏足社會,便遇上這位男士以我是否要嫁人來作為衡量標準!」 這次經歷雖然讓Vivian非常詫異,但絲毫無礙這位年輕藝術家奮勇前行。儘管出師不利, 但Vivian往後在藝術界的發展卻平步青雲。她的作品現正於西九文化區的 M+ 博物館展出,晉身「博物館藝術家」的夢想終於成真。另外,她的畫作亦走入社區,出現在將軍澳尚德街市、大圍顯徑街市等「非一般」的展覽場所。現時,巴黎一家藝廊正為她舉行畫展,只是礙於疫情,她無法親身出席。  Vivian畫風鮮明生動,作品以霓虹燈招牌、茶餐廳、魚頭等香港生活中常見的影像和事物為主題,寫實中帶點超現實意味。她在康涅狄格州的衛斯理大學主修視覺藝術和經濟學,校風自由開放,鼓勵學生自行「規劃主修課程」,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就在此時開始形成。Vivian亦不諱言自小熱愛插畫和日本漫畫,對她的風格也影響深遠。 在性別共融的大學校園裡,Vivian先後跟隨多位女導師學藝,她特別提到一位「絕頂聰明」的油畫教授Tula TELLFAIR。Tula的「想像派」風景畫啟蒙了 Vivian畢業後的藝術風格。另外,英國當代畫家Jenny SAVILLE也對 Vivian 的作品有莫大影響,在Vivian眼中,她「也許並非高調的女權主義者,但在這議題上有非常勇敢的見解」。 我曾經非常討厭涉及商業的東西,現在才明白在藝術界好好管理金錢的重要性。

2021

新聞
藝術, 藝術與創意
科大逸夫演藝中心開幕 透過藝術和文化推廣多元
科大今天為邵氏基金(香港)捐助港幣一億五千萬元興建的逸夫演藝中心舉辦開幕典禮。
新聞
藝術與創意, 表現, 音樂, 藝術, 展覽, 藝術與創意
文藝新勢力
首屆「都會音樂節」呈獻意大利作曲家董尼采第的獨幕喜歌劇《麗塔》,故事講述兩位丈夫一心擺脫性格霸道的妻子。  香港科技大學雖以「科技」命名,但大學不只培育科學及工程人才,我們對所有類型和形式的創意與創新同樣重視。科大校園從來不缺音樂會、表演和展覽,好像一年一度的百老匯式夏季音樂劇、深受好評的「創意間的親暱」,以及現正進行的《歐亞之間:中亞、高加索和中東傳統音樂及服飾》展覽,都是很好的例子。
新聞
藝術, 藝術與創意, 音樂, 展覽, 畢業禮
一場讓你身心滿足的視聽盛宴
即將落成的逸夫演藝中心配備先進設施,為藝文表演及其他啟迪身心的節目提供理想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