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關稅戰升級,全球經濟受壓,為製造業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利豐供應鏈研究院在最新發布的《中國製造業季度報告》指出,儘管在中美貿易衝突影響下,中國第二季度製造業生產預計將放緩,但中國製造商已做好充分準備應對挑戰,並強調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難以輕易被取代。
根據報告顯示,中國製造業於2025年第一季度呈現復甦趨勢,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自2月起持續處於50以上的擴張區間。然而,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145%額外關稅(部分商品豁免)後,製造業面臨重大挑戰。在此情況下,研究團隊預估此輪關稅措施加上全球經濟放緩,將對中國出口及製造業產出構成負面影響。尤其預計中國對美出口將出現顯著下滑,2025年第二季度整體出口可能會呈現雙位數跌幅。受此影響,中國工業生產增長料於第二季度明顯放緩, PMI預跌破50榮枯線,進入收縮區間。
報告進一步指出,中小企業(SMEs)預料將首當其衝受壓,因為相較於大型企業,這類公司通常對出口貿易的依存度更高。儘管報告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會於未來數月內加大針對性政策支持力度,但相信仍需一段時間,方能展現相關措施的實質成效。
研究院研究主管兼報告首席作者錢慧敏女士表示,「中美貿易戰升溫無可避免影響中國出口及製造業,但相信整體局面仍維持在可控水平。自2018年貿易戰爆發以來,中國製造商積極開拓多元市場,以降低對美依賴,中資企業已發展成為海外製造業的主要全球投資者,策略性構建全球化供應鏈佈局。中國廠商同時轉向更具高附加值的生產環節,從海外市場的『直接供應商』,逐步轉型為其他製造樞紐關鍵材料與零組件的重要供應者。實質上,『中國製造』正在演進為『中國主導製造』,甚至是『中國主導製造、為中國而造』。」
作為反映經濟增長的重要數據指標, PMI對預測國內生產總值(GDP)等經濟指標具有關鍵啟示,因而被廣泛運用。中國國家統計局每月向3,200家製造業企業發放問卷,依據企業採購活動與供應鏈狀況回饋編制PMI數據。研究團隊多年來一直與國家統計局及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合作,協助分析PMI數據庫、撰寫並發布月度與季度分析報告,深度解析中國製造業現況。
利豐供應鏈研究院於2024年由科大與利豐集團共同創立,旨在促進供應鏈管理新知識與技術的創建、全球傳播及實際應用。透過開展合作研究、學術交流、專業發展及高級管理人員培訓,研究院致力於區內發揮影響力,推進香港成為成爲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的願景。
關於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https://hkust.edu.hk/) 是國際知名的大學,致力推動創新教學、卓越研究及具影響力的知識轉移。科大著重為學生提供全面及跨學科的教學,於《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輕大學排名榜2024》中排行第三,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排名2024》中全球排第19、全港第一。另有 13 個科目躋身《2025 年 QS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全球 50強,其中「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學科全球排名第17位,蟬聯本地大學之冠。此外,科大在全球大學就業能力排名中,一直位處全球首30名以內,反映畢業生極具競爭力。在研究及創業創新方面,逾八成的科大研究,於香港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最新的「2020研究評審工作」被評為「國際卓越」或「世界領先」水平。直至2024年11月,科大成員共創立了逾1,800間至今活躍的初創公司,當中包括10間獨角獸企業和16間成功退場的公司(上市集資或被併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