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4

新聞
研究, 化學, 化學, 科學
立「光」見影
香港科技大學張鑑泉理學教授兼化學系講座教授唐本忠教授的研究團隊,近日成功研發嶄新「聚集誘導發光」(AIE) 物料,可提升法醫搜證的效率及應用於細菌顯影技術。 新AIE物料所套取的指模質素較普遍使用的碳粉技術優勝,不但可節省達90%的搜證時間,而且能夠更穩定及準確地探測細菌活性。 唐本忠教授指出,AIE所獲取的指模在質素或效率方面,都更勝目前採用的碳粉技術。 AIE物料的優勢在於使用時無須轉移指紋。只需拍下指模影像,再以AIE物料令其發光,然後將影像傳送到智能裝置,即可與相關數據庫作比對。 唐教授表示︰「傳統方法較為耗時,而且把指模轉移至膠紙的過程中,部份影像或會流失,因此指模質素可能較為遜色。」 唐教授認為AIE 亦能延長細菌發光的時間,故有潛力成為更準確和穩定的顯影劑,用以探測細菌活性。因此,AIE物料尤其有利環境監測、醫療衞生、食品加工以至醫藥品質控制等廣泛行業。 請按此獲取更多資訊。
新聞
學生發展, 國際
跨越地域及文化界限
國際化及多元文化是大勢所趨,獨立及多角度思考至為重要。劉天霖(Vanessa)及鄧傳毅(Matthew)最近有機會到美國眾議院議員辦公室實習,擴闊他們的國際視野。 在科大的支持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與美國華盛頓的美國天主教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建立協議,兩位環球中國研究學系的同學自今年一月起,分別於芝加哥民主黨議員Bobby Rush及阿拉斯加共和黨議員Don Young的辦公室擔任實習生。 除了應付辦公室日常的行政事務,Vanessa及Matthew於擔任實習生期間,獲得了難能可貴的經驗。Vanessa拜訪了逾30個州份的辦公室,對各地不同的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邊廂,Matthew增進了不少有關美國現時政治議題的知識,那些議題在香港並不常見,透過進行背景資料蒐集,他能夠從非公民身分去了解及分析當地時事。 適應當地文化和語言往往是連繫不同文化的橋樑,Vanessa及Matthew於日常生活中放開懷抱,適應新環境,從而克服這個挑戰。他們不僅取得寶貴的工作經驗,更就他們的工作稱職獲得嘉許。最重要的是,他們學習到以多角度思考模式去分析全球時事。 踏入第三年,環球中國研究學系將繼續透過其課程及專題項目,為同學提供更多全球學習機會及全方位教育,務求提升他們對中國及全球的認知。
新聞
教與學
Where East Meets West
Constantinos Spandagos Postgraduate Student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he story of how HKUST became part of my reality begins back in 2011. And it begins neither in Hong Kong nor in my native Greece, but in London. President Tony Chan together with Dr Eden Woon (HKUST’s Vice-President for Institutional Advancement) visited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to give a talk to the students and faculty. And it was there, at Imperial where I was pursuing my postgraduate studies at that moment. I saw the poster advertising the talk and I thought it would be interesting to stop by and see what our guests wanted to share with us.
新聞
藝術與創意
Colours of Stories: An Exhibition of Paintings by Jeanie Leung
For the first time the Library will stage an art exhibition of a HKUST graduate student?s works in our G/F Gallery.Born and raised in Hong Kong, Jeanie Leung worked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for several years after earning a business degree from HKUST. Her childhood dream of becoming an artist went unrealized until she left her stable job to pursue a new life as a full-time painter in 2009 ? though she had never received formal art training.
新聞
藝術與創意, 人文學科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於香港科技大學分享中國當代文學創作之路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賽馬會高等研究院邀得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先生,於今天舉行的中國當代文學國際研討會分享創作之路。 國際研討會由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及人文學部協辦,多位著名學者於研討會上就高先生的著作交流意見。國際研討會由科大人文學部副教授劉劍梅主持,是科大賽馬會高等研究院中國文學創作研究專題的主要環節之一,緊隨研討會後還有高先生其中一本傑出劇作─搖滾音樂劇《山海經傳》的放映會。高先生亦將於下周一(十月二十七日)在科大主持首場在香港的講座,題為「要怎樣的文學」,並與科大賽馬會高等研究院資深訪問學人劉再復教授對話。 科大賽馬會高等研究院每年均舉行中國文學創作研究專題,並邀請多位蜚聲國際的中國當代作家駐校訪問,展現中國現代文學的魅力。該專題由著名的文學理論家及評論家劉再復教授主持,旨為促進科大的人文科學教育,讓師生有機會跟世界級的一流文學大師對話與交流,並開發自我創作的潛力,體會多彩和詩意的文學想像世界。 除高先生外,多位知名中國當代作家包括遲子建女士、閰連科先生和薛憶溈博士亦應科大賽馬會高等研究院的邀請,於今年秋季舉行的講座發表有關中國當代文學的演說。 高行健先生是當代其中一位傑出的文學家,於2000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他的鉅作之中有長篇小說《靈山》和《一個人的聖經》,還有二十來本劇作,包括《野人》、《冥城》、《山海經傳》和《八月雪》。他的小說和劇本原作是用中文撰寫,並翻譯成其他語言,讓世界各地的讀者感覺得到作者高尚的思想與誠實的心理,同時能欣賞作品特殊的敘述法,語言的詩意和豐富的視覺、聽覺、感觸等感受。 高先生的作品蘊含多種文學創新意念,學者和學生均喜愛選讀及研究其作品,以及演出他的劇作。高先生同時在繪畫、導演、電影、評論、詩歌方面成就卓越,其多方面的才能對認為美與真是創作唯一目的之人士給予不少的鼓勵。 傳媒查詢: 魯桂欣 電話: 2358 6317 電郵: sherryno@ust.hk
新聞
高層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 教育, 國際
凱洛格 - 科大EMBA課程全球排名第二
凱洛格 - 科大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課程繼續在英國《金融時報》全球EMBA課程排名中高踞前列位置,獲排行全球第二。自2007年至今,課程曾六度登上該全球排名榜首位置及兩度獲排名全球第二。 凱洛格-科大EMBA課程由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科大商學院)與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Kellogg)管理學院合辦。課程自1998起一直致力為商業領袖提供優質的行政人員教育,讓他們充分掌握兩個主要經濟區域的最新商業知識。 根據《金融時報》剛公佈的2014年全球EMBA課程排名,凱洛格-科大EMBA課程在多個範疇中表現出色。課程畢業生的平均年薪在畢業三年後達403,560美元,較報讀EMBA前上升33%,該平均年薪為排名榜中最高;另畢業生在修讀課程前的「工作經驗」位列全球第三。 凱洛格-科大EMBA課程學術主任Christopher Doran教授表示:「對課程再度獲外界肯定感到鼓舞。除世界級精英學生外,課程取得的佳績亦有賴科大與凱洛格商學院優秀的國際教學團隊,不斷推出創新的內容,為高級行政人員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令他們了解國際新趨勢及商機,在事業上再創新的成就。」 凱洛格-科大EMBA課程主任區敏儀女士感謝課程的學生和校友,為建立深具影響力的全球網絡作出貢獻。她表示:「我們會繼續積極吸引更多來自不同專業的國際領袖,透過豐富的學習環境啟發他們的思維,鼓勵互相學習。凱洛格-科大EMBA課程揉合中西管理教育的精髓,為商界精英迎接全球新挑戰及續創佳績作好準備。」
新聞
商業, 科技
「香港科技大學創想研究室」於世界經濟論壇 展現新興科技為人類體驗帶來的改變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於九月參與在天津舉行的2014年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又稱「夏季達沃斯」),展示新興科技如何提升人類體驗。年會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雲集全球逾9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500名政治、社會領袖、專家學者及環球企業管理層,以「推動創新創造價值」為主題,探討創新科技所面對的挑戰,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新科技推動社會發展。 科大連續第三年成為唯一獲世界經濟論壇邀請參與的香港高等學府,同時第三度主持以科大命名的「創想研究室」。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大學拓展)翁以登博士率領代表團分享新興科技為人類在身體、認知及人際關係體驗上所帶來的影響。翁以登博士對科大再次獲邀展示科硏成果感到榮幸:「社會需求瞬息萬變,帶來不少新機遇和挑戰,新興技術為人類各種體驗帶來革命性的轉變。」 四名科大教授於「香港科技大學創想研究室」介紹他們的突破發現,並就「新興技術如何提升人類體驗?」與國際知名學者和專家進行探討。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李澤湘教授分享機械人技術在社會上的應用;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系主任宗福季教授討論三維打印技術於未來五年的挑戰和商機;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吳德愷教授講解計算語言對人類溝通的影響;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張黔教授則闡述物聯網設備在醫療保健的應用。兩位科大校友亦特意一同參與是次年會,跟各世界領袖交流。 夏季達沃斯由世界經濟論壇始創人兼主席克勞斯.施瓦布先生和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先生倡議。自2007年起,年會在中國的天津或大連舉行,銳意聚集全球領袖、具競爭力的城市以及技術先驅者,在重點國際議題上進行更緊密合作。 傳媒查詢:
新聞
創新, 學生發展, 教與學
香港科技大學與香港玩具業界合辦「我的玩具設計比賽2014-15」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與香港玩具協會及香港玩具廠商會有限公司合辦「我的玩具設計比賽2014-15」,希望藉此培育學生創意,發掘優秀設計人才,支持本土玩具工業。 科大一直致力推動創業和創新,於2012年首辦「我的玩具設計比賽」,推動業界發展、發掘傑出人才,比賽結合工程專業及創意設計。鑑於上屆反應熱烈,今年第二屆更聯同業界合辦比賽,並加設「智能產品應用程式」類別,鼓勵參賽者結合應用程式及傳統玩具,發揮他們對於玩具設計的創意。今屆比賽亦新增「設計師」組別,讓一眾業內人士或有意投身玩具業的設計師可加深對玩具業的認識,以及透過比賽推動本地創意文化,培育學生、設計師和年青一代的創意。 「我的玩具設計比賽2014-15」啟動禮於今天舉行,出席嘉賓包括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翁以登博士、科大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系主任宗福季教授、科大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副主任耿偉樂教授、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郭振華、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及香港設計委員會主席嚴志明、香港玩具協會主席湯誠正、香港玩具廠商會有限公司會長張光銘博士及榮譽會長譚裕民等。大會於現場展出上屆入圍決賽及獲獎的玩具作品,而上屆得獎學生亦在場分享參賽心得。 是次比賽歡迎年滿12歲的全日制學生(隊伍或個人名義)及香港設計師(個人名義)參賽,並由即日起至10月31日接受網上報名。比賽強調原創的重要性,在本地玩具廠商、專業團體及青年協會的支持下,參賽者可以一展設計天份與才能;他們更可免費參加在科大舉辦的實習工作坊,並會為晉身決賽者提供師友計劃,屆時不單可獲得相關的專業培訓,還可以親身體驗玩具設計、生產至零售的過程。有關比賽詳情,請參閱「我的玩具設計比賽2014-15」的網頁http://mytoydesign.u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