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4

新闻
创新, 学生发展, 教与学
香港科技大学与香港玩具业界合办「我的玩具设计比赛2014-15」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业工程及物流管理学系与香港玩具协会及香港玩具厂商会有限公司合办「我的玩具设计比赛2014-15」,希望藉此培育学生创意,发掘优秀设计人才,支持本土玩具工业。 科大一直致力推动创业和创新,于2012年首办「我的玩具设计比赛」,推动业界发展、发掘杰出人才,比赛结合工程专业及创意设计。鉴于上届反应热烈,今年第二届更联同业界合办比赛,并加设「智能产品应用程式」类别,鼓励参赛者结合应用程式及传统玩具,发挥他们对于玩具设计的创意。今届比赛亦新增「设计师」组别,让一众业内人士或有意投身玩具业的设计师可加深对玩具业的认识,以及透过比赛推动本地创意文化,培育学生、设计师和年青一代的创意。 「我的玩具设计比赛2014-15」启动礼于今天举行,出席嘉宾包括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翁以登博士、科大工业工程及物流管理学系系主任宗福季教授、科大工业工程及物流管理学系副主任耿伟乐教授、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郭振华、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及香港设计委员会主席严志明、香港玩具协会主席汤诚正、香港玩具厂商会有限公司会长张光铭博士及荣誉会长谭裕民等。大会于现场展出上届入围决赛及获奖的玩具作品,而上届得奖学生亦在场分享参赛心得。 是次比赛欢迎年满12岁的全日制学生(队伍或个人名义)及香港设计师(个人名义)参赛,并由即日起至10月31日接受网上报名。比赛强调原创的重要性,在本地玩具厂商、专业团体及青年协会的支持下,参赛者可以一展设计天份与才能;他们更可免费参加在科大举办的实习工作坊,并会为晋身决赛者提供师友计划,届时不单可获得相关的专业培训,还可以亲身体验玩具设计、生产至零售的过程。有关比赛详情,请参阅「我的玩具设计比赛2014-15」的网页http://mytoydesign.ust.hk。
新闻
发现, 化学, 研究
香港科技大学研发聚集诱导发光物料 开拓崭新应用领域 提升法医搜证效率及细菌显影技术
香港科技大学张鉴泉理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兼化学系讲座教授唐本忠博士的研究团队,近日成功研发崭新「聚集诱导发光」(AIE) 物料,不但可用以套取指模,比传统所用的碳粉技术节省达90%的搜证时间,更可大幅提高指模的质素;新物料亦可用作细菌显影液,较现今普遍应用于探测细菌活性的物料具更高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唐本忠教授自2001年发现AIE现象以来,利用该技术开发了一系列用途广泛的先进功能物料,先后应用于构建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快速癌症检测系统及环境污染物探测器等范畴,影响深远。今次的最新发现,成功将AIE物料的应用开拓至法医搜证及细菌显影等方面。 现时警方及法医于犯罪现场套取指纹,主要方法是以碳粉撒在指模上,再以胶纸套取沾上碳粉的指模纹理,由于过程中难免会有碳粉脱落,令指纹影像失真,加上警方需将胶纸上的指模送往实验室扫瞄存取至数据库,过程相当需时。 若利用唐教授的AIE荧光物料,指纹无须被转载,警方只需直接利用智能手机拍下发光的指模影像,透过互联网与相关数据库作比对,指纹真确度不但得以大幅提升,验证的过程亦更为简易便捷。此外,以往留在屈曲、圆形或不平滑表面而不易被套取的指模,现利用新物料也能被成功撷取。 至于AIE细菌显影液,较市面一般沿用的碘化丙啶,不论于稳定性或准确度方面都更为优越。传统的显影液主要透过将细菌表面染色而显露其位置,但用者一般需将多余的显影液清洗掉,部分细菌可能因而流失。新物料直接渗透细菌的细胞膜令其发光。由于未进入细菌的物料不发光,用者无须抹除多余显影剂,准确度不但得以大大提升。这种无毒的物料与细菌结构相结合更大大延长了细菌发光的时间,因而可长时间监测细菌,有益于水文环境、对环境监测、医疗卫生以至食品加工等的监测。 唐本忠教授多年来不断研究有关AIE的新现象、新过程和新理论,开发其在化学、生物传感及光电器件等方面的应用,获奖无数。唐教授利用百余种不同的荧光物料,扩展应用层面,现在他甚至可将AIE物料注入人体内令细胞染色发光,用以追踪癌细胞扩散。AIE于2012年被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列为专题,获拨款3000万元人民币进行深入研究。
新闻
科学
科大教授荣登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科学家排行榜
香港科技大学三位教授荣获汤森路透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科学家,以表扬他们的杰出研究成就,并出席了十月十五日举行的颁奖礼。 三位当选「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科学家」的科大教授为:香港科技大学张鉴泉理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兼化学系讲座教授唐本忠博士; 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讲座教授、科大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教授; 和化学系研究助理教授林荣业博士。 排行榜统计全球学者的文献数量,得奬的近3,200位科硏人员在2002至2012年间在其领域发表的论文,被引述的次数位列各个领域的首1%。汤森路透指出这些科学家的论文「经常被其他科学家们评为具重要性和实用性」。 唐本忠教授多年来硏究有关「聚集诱导发光」(AIE)的新现象、新过程和新理论,开发其在化学、生物传感及光电器件等方面的应用; 赵天寿教授在能源工程学享负盛名,在燃料电池、液流电池,和燃料电池中多相能质传递与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新的理论框架; 林荣业博士致力于和唐本忠教授一起硏究具有线性,超支化结构及先进功能性质的新型高分子。 科大教授是次获奖印证科大发展优质学术质研究、以及创造具世界性影响力知识的视野和使命。科大将继续积极发掘科技与工商管理的新知识,而不只是担当传统授课者的角色。
新闻
国际, 工程学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成为全港首位学者获颁机械工程业界殊荣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教授及科大先进微系统封装中心主任李世玮敎授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选为2014年度「Calvin W Rice Lecture Award」的得奖者,以表扬其对全球机械工程领域发展的贡献。李敎授是全港首位学者获颁此业界殊荣,他将于11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ASME国际机械工程年度大会暨展覧会上发表演说。 「Calvin W Rice Lecture Award」于1934年设立,每年向一位于外地取得卓越成就的讲师颁发奖项,旨在加强世界各地工程师之间的交流与认识。李世玮教授是继浙江大学前任校长杨卫教授之后第二位来自大中华地区的得奖学者。 成为香港首位得奖学者,李世玮敎授表示:「获颁此国际业界殊荣,我深感荣幸。衷心感谢过去一直支持我于全球机械工程领域发展的人士,并期望未来能够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作为研究电子及发光二极管(LED)封装的知名专家,李教授早已预见集成电路(IC)行业由传统芯片封装发展成为晶圆级封装(WLP)的趋势,将带动市场对LED晶圆级封装的需求。有见及此,李教授于2007年起率领其团队研究先进LED晶圆级封装技术,以达到高产量及低成本生产的目标。除了专注其研究领域,李教授亦希望借助其所创设的佛山市香港科技大学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专业研发与技术转移,将科大研发的LED封装与生产技术发扬光大至佛山及周边地区的固态照明产业,促进其开发与商业化,最终提升内地业界的竞争力。 李教授同时兼任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副院长、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科大研究开发(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及佛山市香港科技大学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新闻
研究, 发现, 生物学, 科学
提供药物研发新机遇
蛋白质是构成人类及宇宙各种生物的主要物质。当中,对生物反应具催化作用的「酶」,大多数均由蛋白质组成。可见,「酶」与我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科大高研院─史拔思科研发展实验室联合研究小组与其合作伙伴最近发现250个从未被科学家发现其功能的蛋白质。Paul Schimmel教授乃领导此联合研究团队的教授,同时为加州及佛罗里达州史拔思科研院的Ernest and Jean Hahn教授及科大高研院访问教授。这一重大研究已于7月出版的国际权威杂志《科学》发表。 合着此研究报告的科大高研院资深学人、嘉里理学教授及生命科学部教授张明杰表示:「这一项重要发现不但开辟了一系列生物学新领域,也为进一步研发蛋白质药物提供新的机遇。」 揭示全新科研领域 经过六年以来深入研究一种名为「氨酰tRNA合成酶」(AARS)的蛋白合成酶,团队最终发现了250个全新及可能影响干细胞以至免疫系统功能的AARS剪接变体蛋白,不仅突显了生命进化过程中蛋白质演化的重要性,同时也为研发蛋白质药物制剂提供了新的方向。 进一步的研究亦正带领着团队发掘新的人体生理学领域,包括干细胞生物学、免疫反应、血管化和代谢等。 治疗疾病新启示 团队现正致力深入探讨这些AARS剪接变体蛋白的功能,并深信这些蛋白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开启了研发新一类蛋白质治疗药剂的新方向,例如广泛使用的可注射蛋白治疗剂,包括生长激素、胰岛素、促进红细胞生长素及刺激骨髓生长素等。
新闻
奖项, 可持续性, 商业, 国际
汲取灵感,致力于推动环保
科大的「EnerBy」队伍在全球商业案例挑战赛「Go Green in the City 2014」荣获冠军。该项比赛由能源管理企业施耐德电气举办,在2014年6月17日至21日于巴黎举行。 科大环境管理及科技理学士课程的两名学生陈晋登和李文琪组成的队伍夺得冠军。他们凭借商业方案Energy Forecast Program,成功击败10,000 多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该商业案例结合智能插头,透过流动应用程式进行智能电表测量。 他们的创新意念是一个预缴电费的流动应用程式,协助用户更具效率地监察和管理用电情况。 陈晋登表示用户可一次过预缴一笔电费,并容许查阅尚未使用的余额。他亦建议电力公司推出优惠方案,让用户可就预期用电量先缴付下月的电费。若实际用电量超出预期限额,多出的电量则以标准电费计算。 2010年会考十优生陈晋登对环境议题深感兴趣,这源于电影《绝望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的启发。该纪录片提升公众对全球暖化的关注,加深各地人士对气候变化的警觉,以及为环保运动重新注入动力。 请按此获取更多资讯。 (只提供英文版本)。
新闻
教与学
My life in the EVMT family
Jasmine Lee BSc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I feel very thankful to be part of the EVMT family. EVMT, 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is a new program under the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 Office. Three years ago, I entered the program fuelled by a passion to learn to tackle environmental issues through new approaches, such as green business,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icies. Out of all the programs at HKUST, EVMT is probably the one that enrolls the fewest number of students a year; because of that, we were closely knit – like a family.
新闻
可持续性
The Ride Sharing Program
BAI, Site Dual Degree Program, BEng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BBA in General Business Management (IEGBM) The idea of the Ride Sharing Program came to me a year ago. A UST resident and I were talking about the lengthy queues for public transport from campus; often, students are frustrated by the long wait for buses leaving UST, especially during peak hours, while professors and staff drive nearly empty cars out of campus each day. Then it dawned on us – what if UST drivers opened up their rides to other community members? This would alleviate the high demand for public transport while reducing the amount of energy consumed by private cars, making our community more sustain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