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6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舉行第三屆冠名教授席就職典禮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舉行第三屆冠名教授席就職典禮,向8位傑出教授頒授冠名教授席及表揚各捐贈者對大學的熱心支持。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在就職典禮上致辭時說:「我衷心感謝各捐贈者慷慨支持,襄助科大設立冠名教授席,表揚傑出教授。冠名教授席有助科大延攬全球頂尖人才,繼續努力不懈追求教研創新,為大學及廣大社會帶來更大禆益。」
陳教授向各冠名教授道賀,並指出:「今屆就職的冠名教授在多個不同領域表現出色,包括科學、工程、商業管理、社會科學及其他範疇等。他們追求教研卓越的熱誠和毅力,將樹立榜樣,啟發學生,並有助大學鞏固其國際知名研究型大學的地位。科大將繼續爭取社會各界支持,不斷提升教研實力,以實踐大學科研卓越的使命。」
贊助冠名教授席的8位捐贈者一直大力支持香港高等教育發展,包括於崇光先生、嘉柏環球集團、艾禮文家族基金、肇豐集團、冼為堅基金有限公司、蘇海文博士和蘇包陪慶女士、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及偉倫基金有限公司。
出席就職典禮的主禮嘉賓包括科大校董會副主席查逸超教授、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及其他大學高層。捐贈者、企業捐贈者及其代表均親臨典禮,包括竇瑞剛先生、方鏗博士、梁利劍虹女士、冼為堅博士、蘇海文博士、詹康信博士及於崇光先生。
冠名教授名錄如下:
於崇光基金理學教授
陳子亭教授—物理學系
嘉柏環球集團工程學教授

新聞
揭開宇宙時鐘的奧秘
科大與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的科學家發現一種新方法,可從觀測上區分宇宙起源的不同理論。
科大物理學系助理教授王一,與其研究夥伴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和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陳新剛教授和Mohammad Hossein Namjoo合作的研究顯示,於宇宙誕生初期中已存在的各種重質量粒子,可充當「標準時鐘」,用以量度宇宙起初的時間流逝。
三名學者的論文亦提出可標籤極早期宇宙的不同時間階段。新方法的觀測有如拍攝一齣電影,按時間順序揭示宇宙的起源。
王教授表示︰「憑著觀測質量粒子的震盪訊號,我們可得知極早期宇宙的密度漲落是在何時產生。我們或許能夠驗證宇宙起源的演化史。宇宙的起源至今仍是一個謎。」
這項研究為解答宇宙大爆炸的相關問題提供嶄新角度,探討宇宙大爆炸究竟是由膨脹抑或收縮所致。王教授補充︰「我們尋找的時鐘訊號是微細的震盪結構,可由量度宇宙微波背景所引證-即是充滿整個太空的大爆炸殘餘光芒。」
研究結果刊載於宇宙學和天體粒子物理學學術期刊。
請按此獲取更多資訊。

新聞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艾倫‧黑格教授於「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 分享科學的創意與探索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於今天舉辦「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艾倫‧黑格教授擔任主講嘉賓。科大師生踴躍參與講座,反應熱烈。
黑格教授以「創意、探索與冒險-諾貝爾獎的過去與未來」為題,分享他對科學的創意與探索的獨到見解,以及科學研究中創意與冒險精神之間的密切關係。他說:「在科學的世界裡,創意及探索縱有不同,卻是密不可分的。科學突破往往是結合了創意及探索。」他以數個榮獲諾貝爾獎的突破性發現闡釋創意,當中包括他早期有關半導性及金屬性聚合物的發現。
黑格教授亦介紹了他現時的研究範疇及有份參與的企業項目,包括低成本的「塑膠」太陽能電池,以及兩所分別研究抗體治療技術及癌症血液測試的生物科技初創企業。
黑格教授由1982年起於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物理學系任教。他以半導性及金屬性聚合物的領先研究而聞名,並曾獲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等多項殊榮。他曾在科學期刊出版超過1000篇文章,並擁有超過100項專利。他於1990年創立UNIAX公司,該公司其後於2000年被DuPont收購。他是聖塔芭芭拉CBrite公司的聯合創辦人及主席,該公司研發新世代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及液晶顯示器(LCD)背板的相關技術。他亦是Cynvenio及Cytomx Therapeutics的聯合創辦人及副主席,這兩所公司分別研發細胞分類和相關範疇的微流控,以及嶄新的藥物傳送技術。
黑格教授與他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研究團隊一直致力研究半導性及金屬性聚合物科技,特別專注於聚合物場效電晶體中由閘極引致的絕緣體至金屬變化、低成本「塑膠」太陽能電池及自行組裝生產的超高流動性場效電晶體等相關研究。他現時的研究範疇亦包括高探測度寬頻光感測器。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頒發2016年長期服務獎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舉行年度教職員長期服務獎頒獎典禮,表揚服務大學達20年的資深教職員的貢獻。
科大透過設立長期服務獎,向長期竭誠服務的教職員表達謝意,他們的重大貢獻令科大過去25年迅速發展。今年共有89名為大學服務20年的同事獲頒獎項。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與副校長、院長、系主任及部門主管一同出席頒獎典禮,大學更特別邀請得獎者家人及親友前來一起參與,分享喜悅,歡聚一堂。
陳繁昌教授於典禮上致辭時表示:「科大的成就有賴長期服務的教職員所作的貢獻。我非常感激他們努力不懈追求卓越。對於他們為大學盡心盡力的付出,令科大擁有今日的成就,我向他們表達由衷的謝意。」
科大設立長期服務獎,以表揚大學教職員的努力,及進一步加強他們對大學的歸屬感。
傳媒查詢:
魯桂欣
電話﹕2358 6317
電郵﹕sherryno@ust.hk
談家誠
電話﹕2358 8556
電郵﹕johnnytam@ust.hk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與香港管弦樂團呈獻第六屆「創意間的親暱」 慶祝科大25周年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 與香港管弦樂團合作,舉辦獲《金融時報》譽為「精雕細琢的藝術作品」的音樂盛會 - 第六屆「創意間的親暱」,慶祝科大創校25周年。
「創意間的親暱」一直為音樂創作注入創意,邀請作曲家和演奏家透過公開排練就獲選的新晉作曲家的音樂作品進行深入討論,並不斷修改和排練。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很高興「創意間的親暱」作為大學25周年校慶活動之一。他說﹕「科大致力提供全人教育,而音樂是全人教育的一部分,它能啟發同學的創意,令他們邁向成功之路。」
「創意間的親暱」今年將舉辦五周年精選回顧音樂會,由多名香港管弦樂團首席聯同新舊客席藝術家,攜手呈獻一個矚目的精彩室樂表演。今次音樂會是第44屆香港藝術節的節目之一,將於本年三月六日(星期日) 假香港大會堂劇院演出。
今次音樂會除了重溫過往樂季作曲家﹕包括顏名秀(IC2011)、湯文泰(IC2012兼「創意間的親暱」副藝術總監)、卡羅.馬爾蓋蒂奇(IC2013)、安迪秋保(IC2014)以及斯科特.奧德威(IC2015)的作品外,亦會呈獻「創意間的親暱」藝術總監盛宗亮於亞洲首度公演的《深紅》室樂版,並由馬林巴琴新星張鈞量演奏,另有由盛宗亮指揮阿諾·荀伯克動人心弦的《昇華之夜》弦樂版。
有關演出將於科大新開幕的鄭裕彤樓多用途演講廳進行錄音,並由拿索斯國際(遠東)唱片有限公司發行。
盛宗亮將於本年四月與香港管弦樂團全體成員首度進駐科大,舉辦為期三日的公開排練和預演音樂會,樂團並將於4月21 日(星期四)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世界首演音樂會。青年炫技小提琴家朱丹將以客席藝術家身份演奏盛宗亮於香港首演的作品 - 《飛飛歌》小提琴與樂隊協奏曲。
「創意間的親暱2016」於30個國家超過140位作曲家所遞交的交響樂譜中,選出來自美國的羅伯特.麥克盧爾、丹尼爾.特姆金和迪倫.貝克為今年新晉的作曲家成員,其獲選的作品將於這次特別的活動中首次公演。
「創意間的親暱2016」由蘇海文伉儷慷慨贊助,科大與香港管弦樂團攜手呈獻,香港電台為活動之媒體合作夥伴。

新聞
科大商學院與全球風險專業管理協會建立夥伴關係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科大商學院)與全球風險專業管理協會(Global Association of Risk Professionals,簡稱GARP)建立學術夥伴關係,反映科大商學院投資管理學理學碩士課程已符合業界認可標準,讓同學有更佳機會成為全球認可的風險管理專家。
GARP 為一家非牟利機構,也是唯一獲全球認可的風險經理協會,旨在透過教育和推廣最佳行業準則,提升風險管理行業的專業水平。協會提供金融風險管理認證,並可委任金融風險管理師(FRM),即金融風險管理行業中最受尊崇和廣泛認可的認證。
科大商學院財務學系主任高偉翰教授表示:「FRM 是僱主聘請專業風險管理人員時著重的一項標準,也常見於專業金融人才的招聘廣告。」他續稱:「學術夥伴關係對培育新一代合資格的風險經理甚為重要。透過與業內人士及專業協會緊密合作,我們的課程不但反映行業的最新發展,更有助同學裝備自己,面對金融業的重重挑戰。」
GARP 董事總經理及研究與教育課程主管Chris Donohue博士表示:「我們很高興與科大成為合作夥伴。科大商學院投資管理學理學碩士課程是一個獲高度讚揚且設計嚴謹的課程。課程內容為同學提供紮實的理論及實踐基礎,確保他們準備充足,以取得FRM 認證,並能夠在全球風險管理的專業領域中擔任策略性角色。」
科大商學院投資管理學理學碩士課程高達七成為FRM認證的需知內容,可見此碩士課程的架構能滿足市場對金融專業,特別是風險管理人才日益增長的需求。除了提供兼讀制和全日制的學習模式外,課程更與多個專業協會建立學術夥伴關係,如特許另類投資分析師協會(Chartered Alternative Investment Analyst Association,簡稱CAIA)及特許財經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s,簡稱CFA)。
有關科大商學院投資管理學理學碩士課程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舉行鄭裕彤樓開幕典禮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天舉行鄭裕彤樓開幕典禮,標誌著科大校園及教研發展邁向新里程。
科大獲鄭裕彤慈善基金的慷慨捐助,協助大學興建全新的教學及研究大樓,當中備有先進教研設施。為答謝基金對科大的慷慨支持,大學將新大樓命名為「鄭裕彤樓」。新大樓設施參照世界頂尖學府包括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及加州理工學院設計,備有最高國際水平的設施,將有助科大締造富啟發性的教研環境,提升教研實力。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周大福珠寶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及鄭裕彤慈善基金董事鄭家純博士於典禮上致辭時表示﹕「由家父創辦的鄭裕彤慈善基金,在過去30多年來是重點支持本地、內地及海外的教育及慈善項目。香港科技大學在創新科研教育方面成就卓越,今日目睹這幢新建教研大樓擁有國際水平的設備,不單止為學生提供了理想的教與學環境,還構建了本港與內地、海外的科研平台,倡導創新和創意,開拓科研新領域。我寄語同學應好好珍惜這個學習機會,把握機遇,一展所長,日後有能力就回饋社會。」
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先生感謝鄭博士對科大的熱心支持及捐贈,認為這說明鄭博士認同科大以創新推動社會發展的理念。廖先生續稱,鄭裕彤樓的落成可提升科大的教研實力,協助大學實踐科研卓越的使命,而鄭博士對教育界的支持,將為香港整體社會帶來莫大貢獻。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亦感謝鄭博士的慷慨捐贈。陳校長表示,大樓於科大25周年開幕,別具意義。科大將利用大樓一流的設備,充分發揮大學創新求變的精神,追求科研卓越,培育創新人才,以推動香港和內地的社會及經濟發展。
出席開幕典禮的嘉賓包括周大福慈善基金主席及鄭裕彤慈善基金董事鄭家成先生、科大校董會副主席查逸超教授、首席副校長史維教授、副校長(大學拓展)翁以登博士、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李行偉教授以及副校長(行政)賀致信先生等。
鄭裕彤樓樓高八層,面積達一萬平方米,內設一流教研設施,包括先進顯示與光電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機器人研究所以及由科大與微信聯合成立的「微信-香港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等。新大樓屬開放式設計,高度靈活,以促進跨學科研究,並設有大型多用途演講廳,可用作教學或藝術表演,另設有工作空間供科研人員使用,實驗室支援區則提供共用的特殊器材和服務。

新聞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教授在「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 探索量子計算學發展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於1月28日舉辦「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由唯一的華人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教授主持。
姚教授以「量子計算學:醞釀中的偉大科學」為題發表演說,解開原子的奧秘及原子如何能夠釋放出量子計算學的巨大潛力。姚教授亦於演講中深入探討量子計算學的優點及量子計算學將如何改善資訊處理。
姚教授說:「受量子力學所限,計算機在『摩爾定律』下已接近物理極限,量子計算乘時而起,量子計算機為我們提供大膽的方向,既然其發展勢不可擋,倒不如盡量善用量子物理的優點。」
姚教授於1967年獲臺灣大學科學學士學位,主修物理,於1972年獲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及於1975年在伊利諾大學取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姚教授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普林斯頓大學著名高等學府從事教學與研究。於2004年,姚教授加入北京清華大學,成為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
姚教授的研究包括計算理論及其於密碼學、演算法經濟學及量子計算學上的應用。他於2000年取得著名的圖靈獎 (Turing Award),亦屢獲殊榮,包括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喬治‧波里亞獎(George Pólya Prize)、以演算法設計大師命名的克努特獎(Donald E. Knuth Prize)及六個榮譽博士名銜。姚教授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及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及港科院院士。
多位傑出人士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政策領袖、企業領袖與實業家等,應邀蒞臨為「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演講。講座系列的首位主講嘉賓為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前能源部部長朱棣文教授。其他講者包括施耐德電氣主席兼行政總裁趙國華先生、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董事會主席王石先生、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史特曼教授、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Hightower材料科學及工程講座教授及董事講席教授王中林教授、印度儲備銀行行長Raghuram G Rajan博士、Brainchild Design Group及Brainchild Design Consultants創辦人兼設計總監賴平先生,以及微軟應用和服務工程部執行副總裁陸奇博士。科大將邀請更多傑出人士進行演講。
傳媒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