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聞
研究, 研究及科技, 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
科大團隊研發熱電氣溶膠印表機 大幅加快壓電生物薄膜生產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工學院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熱電氣溶膠(TEA)生物印表機,顯著提高了壓電生物薄膜的生產效率。與現有方法比較,這項創新技術能將製膜速度提升數以百倍。憑著這項突破,生物相容和生物可降解電子設備中的壓電部件將得以實現工業規模生產。特別在醫療領域,此技術展現出極大的應用潛力,例如製作術後臨時心臟起搏器中的超聲能量收集器。 壓電生物材料是能夠在機械應變作用下,產生電能的生物材料。有見於其卓越的電機特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吸收性,科學界越來越關注它在生物醫學微機電系統、可穿戴和植入式電子設備以及生物組織治療中的應用潛力。
新聞稿
科大聘最受歡迎AI講師任主播 跳出課室報導大學成就
隨著AI技術發展一日千里,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繼早前首創亞洲第一批「AI講師」後,再創新猷「聘請」獲學生票選為「最受歡迎AI講師」的Fiona出任科大首位AI主播,肩負報導大學
新聞稿
研究, 研究及科技, 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 飛機及航空工程
科大牽頭嫦娥八號國際合作項目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公布,正式通過國家航天局遴選,獲委任領導「嫦娥八號」多功能月面作業機械人暨可移動充電站國際合作項目。科大將領軍海內外航天專家團隊,研製具靈巧操作及移動充電設備的多功能月面機械人,為國家探月任務作出貢獻。  
新聞
研究, 可持續性, 材料科學, 研究及科技, 教與學
新材料「設計師」:打造更先進的太陽能電池
不少人常會選擇逗留在自己熟悉的專業領域內發展,即使已經取得顯著成就,也未必敢於衝出舒適圈。然而,周圓圓教授拒絕固步自封,為拓展他的研究領域永不停息,更不畏困難,積極推動新型太陽能技術走向商業化。 周教授透過「30周年策略招聘計劃」加入科大,現為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副教授。他在親自設計的新實驗室中,帶領研究團隊研發嶄新材料,期望可逐步將可持續能源融入日常生活。
新聞
研究
科大舉辦「改變自然:在計算藝術中探索生命」展覽開幕儀式
新聞
研究, 物理學
科大研究揭示地球深部可能的生命起源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物理系和化學系副教授潘鼎帶領的研究團隊,近日在深地條件下C-H-O-N流體中有機分子的非生物合成與穩定性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研究為生命起源的潛在場所提供了新啟示,成果已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國化學學會期刊》*上。
新聞稿
研究, 研究及科技, 商業, 財務工程學及風險管理, 人工智能
科大推出 InvestLM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 支援金融中小企應用AI技術潛力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科大商學院)繼去年研究團隊成功開發本港首個專為金融界而設、應用於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AI)的開源大語言模型InvestLM後,現正式推出「InvestLM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並將分階段開放予金融服務業免費登記使用。該平台可處理金融相關生成式AI任務,回應質素更可媲美知名通用聊天機器人,可望有效提高業界人士的工作效率。
新聞
科大工學院以人工智能診斷膝關節病患 準確度媲美資深醫生
多序列膝關節磁力共振成像(MRI)是一種非侵入式的先進診斷技術,可準確評估膝關節病理。然而,解讀MRI影像的過程非常複雜,須依靠放射科醫生的高度專業知識,而且十分耗時。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工學院研發了一款新型深度學習模型,以協助醫生辨別12種常見的膝關節異常狀況,同時提升診斷的準確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