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Dr. Allen SHI Adds Impetus to Nurturing Innovative Leaders with Generous Donation
Stories
捐款, 大學發展
史立德博士慷慨捐款 積極培育創新領袖
在追求科研突破與優質教育的路上,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一直獲得大學社群的鼎力支持,得以穩步前行。為表揚史立德博士的慷慨捐款,科大早前舉行「史立德博士資訊科技研習室」命名典禮。 這個設備先進的研習室坐落於清水灣校園的李兆基商學大樓,為科大學生提供多元化學習支援。是次捐款經由史博士創辦的立德慈善基金捐出,將促進大學科研創新,並為學生開拓更廣泛的學習機會。 以教育推進社會發展 在命名典禮致辭期間,華彩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兼創辦人史立德博士分享洞見:「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基石,是培養未來領袖、激發創新的搖籃。香港科技大學作為一所享譽國際的頂尖學府,以其卓越的學術成就和具前瞻性的科研精神,為香港乃至全球培養無數優秀人才。 我很榮幸能夠與科大攜手,為培育下一代貢獻力量。」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感謝史博士的堅實支持:「史博士憑藉卓越的遠見和創新精神,帶領集團在全球包裝及印刷行業中取得非凡的成就。他的成功不僅體現了個人的努力與才華,更展示了香港企業家敢於開拓、追求卓越的精神。史博士的慷慨捐贈為科大學生提供更多學習與發揮創造力的機會,並鼓勵學生在實現理想之時,回饋社會。」 培育下一代商界領袖 科大商學院署理院長許佳龍教授表示:「在數字化迅速發展的時代,投資資訊科技教育設施對培育新一代商業專才至關重要。史立德博士的慷慨捐助將驅動科大在教育與研究領域的持續發展,進一步鞏固我們作為世界級研究型學府的地位。」 有賴大學社群的熱心支持,科大的全球排名持續上升,於《2026年QS世界大學排名》位居全球第44位。此外,泰晤士高等教育的《大學影響力排名2025》亦表彰大學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貢獻,科大連續第二年蟬聯香港榜首,高踞全球第19位。
group photo
新聞
發展, 大學發展, 計算機工程, 溝通
科大與清華簽署三項合作協議 深化教研協作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 早前與清華大學(清華)簽訂三項合作協議,重點推出電子與計算機工程領域首個「碩博銜接課程」、高階管理培訓項目,及共同成立跨校研究基金,全面深化兩校在教研領域的協作。 加深多領域合作 共拓教育科研新機遇 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與校長葉玉如教授,日前接待由清華黨委書記邱勇教授率領的代表團、與清華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楊斌教授及一眾大學高層管理人員,共同見證兩校簽署合作備忘錄。協議重點內容包括: 1)    首創碩博銜接課程:此課程特為兩校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相關專業的學生而設,內容涵蓋兩部分: 於2025-26學年推出的碩士生交換計劃, 兩校學生於碩士畢業後可申請到對方院校攻讀博士課程。 結合清華、科大全球頂尖計算機學科資源(兩校之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均居世界前列),共育世界級電子信息與AI人才,應對數字新世代挑戰。 2)    跨校研究基金:清華與科大將於未來四年,雙方每年各注資一百萬元當地貨幣,成立一個跨校研究基金,以促進不同學科的研究協作。 重點資助領域包括:AI的開發和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先進材料、機械人、能源與環境科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分析、金融科技及其他交叉學科領域。除研究項目外,該基金由跨學科學院統籌管理,亦會贊助舉辦研討會,以及推動短、長期師生交流,期望鼓勵更多研究人員參與跨領域、跨地域的研究,引領創新科研突破。 3)    高階管理培訓項目:繼今年推出中英雙語工商管理博士課程後,科大商學院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再度合作,啟動聚焦科技+管理+金融的跨學科課程。透過跨學科交叉培養,課程將結合分析產業領域實際問題,致力培育能在科技、管理金融等多領域具備創新精神的商業領袖。
HKSCC Executive Committee representatives and guests of honour at the ceremony
新聞
香港賽馬會資助『賽馬會綠續.源園』計劃閉幕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廣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12「負責任消費和生產」的「賽馬會綠續.源園」計劃(計劃),其閉幕禮於5月29日在香港教育大學(教大)大埔校園舉行。 該計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逾港幣1,500萬元,於2021年啟動,至2025年5月完結。計劃由香港科技大學的可持續發展及零碳辦公室負責統籌,並由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透過《香港可持續校園聯盟》共同協作。透過三大重點範疇,推行各項措施及舉辦活動,鼓勵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院校的學生建立可持續生活方式,主要活動涵蓋以下領域: 負責任選擇:低碳飲食、零廢生活、短片創作比賽,以及餐盒借用計劃; 善用資源:綠續校園挑戰、在學生宿舍安裝智慧電表及行為偵測花灑頭; 消費者力量:舉辦衣物交換活動、可持續校園領袖計劃及教育活動。 出席閉幕禮的主禮嘉賓包括環境保護署副署長(減廢)鄭健先生、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副總經理許維峰先生、教大副校長(行政)暨聯盟執行委員會聯席主席方永豪博士,以及香港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及零碳辦公室處長暨「賽馬會綠續.源園」計劃督導委員會主席梁啓明博士。 方永豪博士致歡迎辭時表示:「教大作為2025年香港可持續校園聯盟(聯盟)的召集院校,歡迎各位𦲷臨,希望大家能從我們的校園環境中感受到活力及創意蓬勃的動力。感謝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支持,今日的活動標誌著『賽馬會綠續.源園』計劃的圓滿完成,意味著下一個嶄新篇章的開始。我們在此項目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將有助於進一步推動『負責任消費和生產』這個目標,並攜手合作,以今日的基石成就更好的未來。」 鄭健先生認同計劃的成功 ,他說:「這些措施透過鼓勵減廢、使用可重用物品和提升環保意識,啟發同學建立可持續的生活方式,與香港的廢物管理策略方向一致。」他補充道:「透過培養青年人的綠色習慣,計劃能發揮深遠的漣漪效應,讓影響力擴展至校園以外的領域,同時讓學生明白,他們不僅是未來的領袖,亦是今天的創建者。」 梁啓明博士說:「計劃的成功有賴大家的付出,包括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支持,香港可持續校園聯盟各院校,以及各計劃管理辦公室的參與及貢獻。」
Witnessed by Prof. Harry SHUM (back row, second left), Mr. WANG Chuanfu (back row, second right), HKUST Provost Prof. GUO Yike (back row, first left) and BYD Vice President Ms. LI Wei (back row, first right), Prof. Tim CHENG (front left) and Mr. LUO Zhongliang (front right) sign the agreement.
新聞
發展, 大學發展, 大學聯合
科大與比亞迪汽車成立具身智能聯合實驗室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比亞迪)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成立「香港科技大學–比亞迪具身智能聯合實驗室」(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將聚焦機器人技術與智能製造的前沿研究,致力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為全球科技進步與產業升級注入新動力。 在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先生見證下,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與比亞迪副總裁羅忠良先生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聯合實驗室將設立在科大校園,由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譚平教授(兼馮諾依曼研究院副院長)出任主任,並將設立科學諮詢委員會統籌研究方向,確保實現兼具學術突破性與產業落地價值的成果。 比亞迪將於未來數年投入數千萬港元支持實驗室運營,充分整合科大在人工智能、機器人學等領域的學術優勢與比亞迪的產業經驗,重點攻關具身智能領域。 雙方將探索數據驅動的具身智能研究,涵蓋高效數據採集方法及操作與導航大模型訓練技術。團隊將開發適用於模擬與真實環境的操作數據採集新方案,降低數據獲取成本。所獲數據將用於訓練具身智能大模型,使機器人能在家庭或工廠環境中自主完成多類任務。雙方還將展開自動駕駛方向的合作,提升高階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探索具身智能的未來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先生表示:「近年來,中國製造業的發展速度令人矚目,特別是在效能和創造性方面取得了顯著提升。中國製造業的發展軌跡是從規模擴張走向品質提升——早期我們憑藉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快速擴大規模,如今則需要將中國製造業推向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的新高度。」 他又說:「在比亞迪,我們深刻認識到,要實現製造業的持續升級,必須在科技和底層技術研發上不斷突破。這正是我們與香港科技大學開展戰略合作的重要意義。去年,我們在港科大招聘了超過百名優秀畢業生,其中碩士佔比80%,博士佔比20%。這些來自港科大的高素質人才為比亞迪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在此,我要特別感謝港科大校領導對人才培養的重視,以及為產業界輸送了這麼多優秀人才。」
跨越鴻溝:構建全球健康公平新格局
Stories
健康, 合夥, 環球健康科技
跨越鴻溝:構建全球健康公平新格局
  當全球仍忙於應對新冠疫情的餘波,健康不平等的現象持續加劇,醫護人員短缺的問題亦未見緩解,揭示了全球醫療體系的短板。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在2025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上倡言:「然而,這些嚴峻挑戰的背後,蘊藏着前所未有的合作和創新機遇。」作為主題演講嘉賓,她指出大學能夠在構建更公平及可持續的醫療體系進程中發揮應有的角色。 葉如玉校長強調,大學並不僅是學術機構,更在全球科技前沿地位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學具備獨特優勢——既是連結全球的橋樑和中立平台,也是驅動創新的強勁引擎,能跨越學科、產業和國界之間的隔閡,促進合作共贏。 三策並進 共築康衢 葉校長進一步闡述,大學可透過三大相互關聯的途徑推動醫療體系變革。首先,她指出本港亟需融合科技與創業思維、跨學科複合型的人才,推動醫療創新。世界各地大學已洞悉此趨勢,積極將人工智能及數碼健康納入課程中。葉校長解釋說:「這種跨領域培訓可讓學生研發出遙距醫療平台、預防診斷工具等創新方案,提升醫療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及性,尤其能惠及醫療資源匱乏的地區。」 其次,大學是推動前沿研究成果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的重要平台。葉校長指出︰「大學提供空間讓我們不斷驗證和完善大膽的構思。」以科大孵化的初創企業為例,它們致力研發對準社會需要的創新技術,例如PanopticAI這款非接觸式生命體徵監測系統,結合先進人工智能及信號處理技術,並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認證。
科大獲何耀光慈善基金慷慨捐款
新聞
科大獲何耀光慈善基金慷慨捐款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獲何耀光慈善基金慷慨捐款,以促進學生發展,並豐富其校園生活。為答謝基金會的不懈支持,科大將本科生宿舍第三座命名為「何耀光郭佩珍伉儷樓」,以紀念何耀光伉儷的非凡貢獻。 何耀光先生的長子、何耀光慈善基金主席何世柱先生,日前在其家人、基金會代表及科大高層的陪同下,出席了「何耀光郭佩珍伉儷樓」命名及揭幕儀式。作為福利建築公司的創始人,何世柱已故的父親何耀光先生是傑出的商界領袖,畢生心繫教育,對社會貢獻良多。 福利建築有限公司董事何世柱先生致辭時緬懷先父何耀光先生,他表示:「家父出身貧窮,一生勤奮堅毅,矢志推動教育及學生發展。何耀光慈善基金成立的目的,正正是希望傳承其精神。欣見科大銳意培育具備環球視野的創新科技人才,這與我們的理念不謀而合。我希望是次捐款能有助大學營造一個能促進跨文化交流、啟發創意及開拓視野的學習環境,裨益下一代。」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衷心感謝何耀光慈善基金的捐款,她表示:「何耀光先生一生支持教育,並視之為社會基石,這與科大致力培育頂尖人才以推動經濟及社會進步的宗旨相一致。何氏家族的慷慨解囊,既支援科大提升學生住宿環境及校園生活體驗,亦配合特區政府冀推廣『留學香港』品牌的目標,助力大學吸納更多海外生來港升學。明年,科大將迎來35周年校慶,我們熱切期待與何耀光慈善基金的合作,能共同為香港及國家繁榮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大學發展的堅定支持者 何耀光慈善基金一直熱心支持教育事業和科大發展,積極推動內地及香港的慈善項目,當中包括為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設立助學金計劃,資助有經濟困難的優秀學生;此外,基金亦資助科大「無止橋」學生團隊於內地鄉村築橋惠民。 其他出席儀式的還包括何世樑則師、何世鏗醫生、何世堯先生、何世傑先生、何蕙儀女士、何高紫霞女士及何存恩先生。
科大特別邀請多名本地及區內醫療領袖參與兩場專題環節進行深入討論,探討科技如何提升病患護理、完善醫療服務及營運效率。
新聞
醫學教育, Medical Research, 研究及科技, 研究, 創新, 人工智能
科大參與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 展示醫療科技及人工智能的領先地位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於2025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上,分享其對未來醫學與健康領域發展的前瞻性見解及彰顯其在醫療科技創新方面的領先地位。作為高峰論壇「專題分論壇及醫療創新」界別的唯一合作夥伴,科大向逾千與會者,包括:來自全球的政策制定者、醫療專家、業界領袖、初創公司及投資者,重點介紹科技創新與產學研的合作如何締造更公平及可持續發展的醫療體系。 高峰論壇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合辦,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開幕典禮邀請了多位重量級領導出席,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曹雪濤院士,以及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及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一級巡視員馮海滄先生作特別致辭。 主題環節:推動醫療健康公平與創新 首場主題環節《塑造更公平與可持續的健康體系》匯聚了多位國際知名專家,包括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亞太經合組織衛生工作組主席Victor Yosef MELT CAMPOS醫生、法國大學醫院全國協會主席國際事務特使Frédéric RIMATTEI先生、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Martin TAYLOR先生,以及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副會長吳曉濱博士,並由香港大學教研發展基金主席徐立之教授主持,討論重點為消除醫療差距及發揮學術與產業的協同效應。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我們的時代面對非常複雜的健康議題,從爆發大規模的疫病到醫護人力短缺,都需要各方前所未有的合作。大學是促進全球健康公平的強大催化劑,但沒有任何一間院校或機構能獨自解決系統性挑戰。我們必須透過培育人才、推進轉化研究和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加速從科技創新轉化為產生具影響力成果的過程,讓優質醫療保健成為全民的權利。」 
HKUST-Nurtured Healthtech Startups PanopticAI and SmartCare
新聞
合夥, 醫學教育, 人工智能, 創新, 研究及科技
由科大培育之醫療科技初創企業 PanopticAI及SmartCare與港怡醫院率先推出人工智能驅動的病人護理方案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培育的本地醫療科技創新公司-全境智能有限公司(PanopticAI)及SmartCare 與港怡醫院締結重要的合作里程碑。合作協議簽署儀式由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 、IHH醫療集團首席執行官 Prem Kumar NAIRs醫生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劉會平博士見證,標誌著三方在人工智能驅動護理方面的策略性合作,共同發展並應用智慧診所方案於港怡日間醫療中心,而該中心將於2025年年底啟用。此項合作體現了科大和港怡醫院致力將卓越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並透過大學強大的創業生態系統促進醫療領域的進步。 在此項合作協議下,PanopticAI(科大的衍生公司)和SmartCare(由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孵化創立)將會結合各自的尖端技術,並應用在位於金鐘、全新的港怡日間醫療中心。三方旨在透過開發及推行人工智能輔助的數字化臨床工作流程,將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醫療服務,從而提升服務及營運效率,並提供無縫銜接的個人化病人體驗。   此項三方合作將結合PanopticAI的非接觸式生命體徵監測技術及SmartCare應用多模態語言大模型、以病人為本的診療平台,為港怡日間醫療中心開發一套整合方案。在合作首階段,智慧診所方案的主要功能包括病人求診前的相關人工智能流程,例如網上客戶服務、網上預先登記、病人分流等,港怡日間醫療中心將會試行方案,並作為未來或擴展至港怡醫療網絡診所及其他服務之藍圖。  作為全球創新及創業的領導者,科大透過其企業孵化計劃、創業指導及種子基金,為兩間初創公司提供重要支援。PanopticAI 源於科大在生物醫學與人工智能的跨學科研究,而SmartCare則由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陳浩教授領導的智慧醫療實驗室(SmartLab)開發,充分運用大學在多模態語言大模型及改善臨床工作流程方面的突破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