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2024

香港科大故事
新入学运动员与发明家:启航科大 扬帆逐梦
这个暑假迎来了另一个朗日晴天。阳光洒落在清水湾海面,波光粼粼。学生帆船运动员易希澧 — 友人爱称她「Maddy」— 已然整装待发,准备跟教练和队友展开长达数小时的训练。那边厢在天水围,朱兆邦(Joseph)在中学母校的实验室内埋头苦干,努力优化他为社区长者发明的免提追踪买菜车。
各自怀有高远理想的Maddy和Joseph,不约而同于2024/25学年,入读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继续追梦。他们分别通过两个直接入学计划加入科大校园,包括「学生运动员学习支援及入学计划」和「学校推荐直接录取计划」。科大今年共取录了60多名杰出学生。在学业发展之外,他们将会在科大的全人教育和个人化支持下,尽展才能。
帆船运动员 醉心工程学
Maddy分享:「我一出生就成为了家里的『水宝宝』,因为妈妈在2004年怀着我的时候,一家人正在布吉旅游,并逃过了南亚海啸。」
那次事件或许冥冥中改写了Maddy的人生,她自幼便展现出水上运动的天赋,约一岁便开始习泳,更在七岁那年,因母亲朋友的一个随心建议,让她发现了帆船运动的乐趣。
她笑道:「扬帆运动带给我自由自在的感觉,让我能感受当下,忘却日常生活中杂乱的思绪和忧虑。」那时仍年幼的她只把扬帆出海当作减压的消闲活动,没料到会在15岁那年加入香港帆船队,成为专业运动员。
2023

新闻
科大16名学生今出征杭州为亚运担任义工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派遣全港最大规模的大学生团队,到杭州亚洲运动会出任义务工作。是次出征获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中联办)协调安排,16名科大学生义工,包括多个来自如剑击、榄球、射箭和合球等大学校队的成员,本周初出席了由中联办教育科技部处长方磊主持的培训活动,并于今日中午正式启程前往杭州,参与将于本周六揭幕的第19届亚洲运动会。
此外,3名科大学生和校友亦将以运动员身份,于本届亚运会与各国运动员同场竞技,为港争光。出赛的科大运动员包括透过学生运动员入学计划(SAAS)入读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的伍泰龙,他将代表香港出战本届亚运的三项铁人项目。市场学系学生黄皓隽将出战足球项目;而刚于本年毕业的资讯系统学系校友黄净淳,则将出战运动攀登项目。科大一向着重学生之多元发展,并设有学生运动员入学计划(SAAS),提供奖学金、生活津贴、全面及灵活的学习支援和安排,以助学生运动员同时追求运动及学术成就。
2022
2019

新闻
向目标奋发
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学生李淑筠是香港其中一个顶尖反曲弓箭选手,可惜两度以些微之差未能获得世界级射箭比赛世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亚运会的参赛资格,让她梦碎。无缘参加比赛后,她现正处于休学期,并将于9月复课,完成最后一年大学课程。
淑筠中学时选修理科,但她承认自己并非成绩优异的学生,因此从未想过考入大学。但为了能够像她的韩国射箭选手偶像奇甫倍一样能够参加世大,她发奋学习,最终于 2015 年考入香港科技大学。
2017 年世大的入围资格看似容易但机会却在她身边擦身而过。淑筠大受打击,非常失望。后来,她放眼2018年的亚运会。可是再一次,她的出赛排名未能代表香港作赛,再次与大型赛事失诸交臂。
淑筠只难过了一阵子,便立即重新振作。她的坚毅和凡事皆可为的精神与香港科技大学的核心价值不谋而合。科大一直提倡勇于尝试 ,从失败中学习,并且鼓励学生努力不懈大胆追求梦想。
她的家庭背景塑造了她的性格。出身微寒的她在天水围长大,父母需要工作照顾五名子女。淑筠需自掏腰包支付射箭所需用品及参加海外比赛的费用。然而,射箭的装备昂贵,需付约港币 3,500元才能买到十多支优质的箭,因此,她在射箭班当教练,并兼职信息科技工作来应付庞大支出。
淑筠说:「在香港,若没有经济支持,是很难成为顶尖运动员的。」幸好,科大透过例如校友基金的资助,大大舒缓了她由于财政困难而无法参加锦标赛的压力。
她表示,除了财政支持外,教学人员、学系以及行政部门均尽力支持她继续投入射箭生涯。为了确保她能够参加重要的海外比赛,学校既为她的中期试改期,又延长功课提交日期,让她不用担心追不上学业进度。
教授们都十分乐意在学术及全人发展上给予支持。淑筠特别感谢计算机科的蔡友集博士给她无比支持,她说:「蔡教授支持我参加体育运动,更重要的是,他在人生及职业决策上,给予我非常宝贵的意见。」有别于其他人的态度,蔡教授支持淑筠休学一年的决定,因为他深信淑筠清楚知道作为一名学生和射箭选手应如何走自己的路。
工程学院的女生不多,作为其中一员,淑筠有幸在以男性为主的的环境下学习,因为他们都很乐意助她解答疑难。她认为性别差异对学习工程没有影响,而她本人对程序设计情有独钟。

新闻
A. Kwok运动空气动力科研计划 科大、体院携手助单车队提升表现
新鸿基地产发展执行董事郭基辉先生将捐助600万港元,给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一项运动空气动力科研计划,协助提升单车运动员在东京2020奥运会的表现。
在体育专员杨德强先生、香港体育学院(体院)副院长蔡玉坤先生、体院精英训练科技总监苏志雄博士、科大工学院副院长莫国泰教授、中国香港单车总会主席梁鸿德先生、体院单车总教练沈金康先生及精英单车运动员李慧诗的见证下,郭基辉先生、体院院长李翠莎博士及负责项目的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张欣教授今日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启动“A. Kwok运动空气动力科研计划”。在是次计划中,张教授及其团队与竞技运动中具领导地位的技术人员合作,协助运动员于赛事中提升竞争力。
郭基辉先生表示,“继大力推动全民参与的新地香港单车节和普及单车运动的新地单车学院,我希望从更多方面推动香港单车运动的发展。黄金宝、黄蕴瑶、郭灏霆、李慧诗等,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故事,成为香港单车运动发展的催化剂。我期待这次三方的合作可以为港队再创佳绩!再创历史!”
张教授指大学很高兴可以透过科技为香港体育界作出贡献。他表示 :“在所有顶级赛事中,奖牌得主之间的成绩往往只有数秒甚至毫秒之差。香港单车队无疑是世界上最优秀、成就最高的车队之一。我希望科技能有效协助单车手提升表现。”
体院院长李翠莎博士表示,“当今体坛的竞争非常激烈,透过运动科学提升运动员表现亦是国际趋势。今次的合作能进一步加强精英训练的科研支援,协助运动员在国际体坛争取佳绩。”
体院单车总教练沈金康表示 :“我乐见三方合作开展科研计划,希望可藉此进一步提升训练质素。” 精英运动员李慧诗亦出席活动,她说 :“作为运动员,我十分期待是次科研计划能够协助提升运动员的整体表现,让我们能在赛事上发挥最佳水平。”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体育学院携手加强精英运动员双轨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和香港体育学院(体院)今天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香港精英运动员在训练与学业之间的双轨发展。
透过是次合作备忘录,体院可推荐全职精英运动员入读科大的本科生课程。大学将按个别情况提供灵活的学业安排措施,包括调节学分要求、考试时间及课堂出席率要求等。科大亦会成立由教员及运动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跟进运动员的学习进度及其个人发展需要;为配合精英运动员的密集训练和比赛时间表,大学亦会考虑容许他们把所修读的本科课程年期延长最多一倍。
获推荐的运动员亦可受惠于科大近日推出的「杰出运动员入学及奖学金计划(SAAS)」,这个全新入学计划旨在协助学生运动员于追寻梦想的同时,亦能在科大接受优质教育。成功申请之学生,除可享受以上提及的灵活学业安排措施,更可获每年最多港币42,100元的助学金及55,000元生活津贴。此外,科大亦会为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比赛开支提供资助,另设有预防和治疗受伤的训练和运动辅导服务。
备忘录由科大署理首席副校长庞鼎全教授和体院院长李翠莎博士签署,并获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林文怡教授、署理学务长周敬流教授,以及体院小区关系及市务总监李忠民先生见证。
李翠莎博士表示:「体院十分重视运动员的全人发展及年青运动员的可持续成长,今天所签订的备忘录让运动员以更灵活的方式接受大学教育,让他们追逐运动梦想的同时,得以继续学业,成功落实双轨发展的概念。感谢科大认同体院推动运动员全人发展的愿景,并期望在未来与科大有更紧密的合作。」
庞鼎全教授称:「是次合作不仅促进年青运动员在体育和学习方面的双轨发展,亦有助提升科大社群的运动文化和多元性。多年来,科大一直支持学生运动员,认同他们的贡献,为他们提供奖学金及支持,大学期望今次合作能进一步加强我们对香港年青运动员的支持。」
周敬流教授亦指出:「科大和体院将紧密合作,致力协助精英运动员以最理想的方式平衡学习与训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