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闻
科大举办健康同乐日 展医疗科技 共筑健康社区
医疗科技进步有助提升大众生活质素,但个人身体健康则有赖良好生活习惯。有见及此,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4月11日)举办的第三届同乐日,特别以运动和健康为主题,于校园内设置多个以滑雪、赛车、单车、篮球及拳撃等活动摊位,为现场逾千名科大师生、校友、中小学生和公众人士,进行体能与智力的大考验。
除摊位游戏外,科大亦设置展览,介绍多个由科大团队研发的最新医疗科技,涵盖睡眠测试、检测癌症细胞成像技术、预防青光眼装置、视网膜疾病药物导入及AI牙齿检测技术。其中科大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更提供两部VR健身单车机,结合虚拟街景,让参加者由科大踩单车「出发」游历九龙市区。此设备平日设置于长者复康中心,旨在提升长者的运动能力及认知能力。
科大现正申请建立香港第三间医学院,多位同学与现场参与者于校园内一幅标示着「Shaping the Future of Medicine(塑造医学未来发展)」的大型马赛克壁画上,踊跃张贴打气字句,齐齐「集气」支持科大推动医学创新。
2021
2020

新闻
与抑郁共舞
不少备受尊敬的学者鲜有向同事、学生,甚至陌生人谈及自己的心结和挣扎。任教于管理学系和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并在最近荣获跨学科课程事务处卓越教学奖(研究院组别)的霍士德教授,便决定分享自己数十年来对抗抑郁症的心路历程,希望洗刷精神疾病背负的污名,鼓励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勇敢求助。
霍教授(左)荣获跨学科课程事务处卓越教学奖(研究院组别)。
面带微笑的霍教授说:「抑郁症对生活的影响无孔不入—做事的动力、出门的意欲,连饮食、说话,甚至与人相处的方式,都会变得很不一样。这就像在泥滩上跑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特别吃力。假如不了解我的背景,相信大部分人也看不出我有抑郁症!」
霍教授形容自己是「功能性抑郁」—即表面大致与常人无异,但内心长期与情绪交战。谈及此病的原委,他归因于自己的一半华人血统,让他小时候在白人为主的国家生活期间经常给其他小孩吐口水,甚至从学校跟踪回家。他忆述:「我的抑郁症其实源于种族欺凌。当年我跟随家人从新西兰移居北美时只有九岁。而当时的美国和加拿大,种族之间缺乏包容﹐导致我在成长阶段不时受人欺凌。」
自此,抑郁症变成恶性循环,霍教授更会「自我欺凌」,对自己十分苛刻,越陷越深。深受父亲猝逝、第一名孩子夭折、失去终身教职、跟妻子离婚等连串不幸事件打击下,结果他在服食抗抑郁药物的同时,倚靠买醉和安眠药度日。他曾尝试戒掉滥药的习惯,可是那段时期他感到更为孤独无助。他说:「我当时的情绪极度不稳,更不断自责,直到踏入三十岁才开始寻求协助。」

新闻
释放学子心灵
一如各地学子,科大学生也在努力适应因全球疫症大流行和局部封城所带来的影响。当生活出现翻天覆地的转变,不少人因前景不明朗而越发焦虑不安。
对主修生物科技、应届毕业生钟施朗而言,前景似乎尤其黯淡。由于全球经济受疫症重创,这一届毕业生将面对近数十年最严峻的就业环境。
她说:「毕业班学生为前途感到忧心和忐忑,是人之常情,但我们这一届还要面对其他问题。现在同学之间无法面对面一起讨论问题,令人更加沮丧。」
阅读相关文章: 抓紧逆市中的难得机遇
疫症爆发前,去年历时数月的社会事件已大大影响正常授课。在大学最后的关键一年,施朗真正可以在校上学的日子只有短短两个月。
科大学生辅导中心主管及临床心理学家陈彩银博士指出,今次疫症波及全球,即使没有任何诱因﹐越来越多人不期然会感到惶恐焦虑。她说:「部分学生对新冠病毒感到不安和沮丧,我们的职责就是为这些同学提供支援。」
2017
新闻
Space-Out Helps You!
CHAN Kai Ho, Hercules, a year 4 student of Risk Management & Business Intelligence Program (RMBI) has won the Champion of International Space-Out Competition in Taipei. As a US certified hypnotherapist, Hercules encourages students to space-out which helps improve mental st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