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领袖思维

弃脱口秀深耕学术:汪扬谈际遇和目标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是科大新任副校长(大学拓展)汪扬教授的人生写照。年轻时一心投身笑话创作的他,最终选择在学术领域驰骋,成就斐然。在访问中,他除了笑谈事业上的际遇,也阐述了就任新职后的抱负和目标。

1978年,年轻的汪扬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可惜入学体检证实他患有色盲,令一心修读物理学的他无法如愿,只好改修数学。自此,小伙子开始在数字世界打拼,1989年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随即加入乔治亚理工学院。只要顺势而为,这位年轻学者大概会顺理成章地埋首教研工作,成为著作等身、享誉国际的数学家。然而,当时他对于自己是否要走上学术研究之路,始终举棋未定。

汪教授笑说:「我那时还真的未有立定主意,心里总希望多作尝试。我认识一位哈佛同学,一边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一边受聘为David Letterman(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撰写笑话,而且老是吹嘘笔耕比从事科研更易赚钱!我当时心里嘀咕,自己的幽默感还要胜他一筹呢! 」

汪教授

于是,他决定小试牛刀,把自己每天创作的 20则笑话,投稿到美国深夜电视清谈节目The Tonight Show with Jay Leno 。他慨叹谓:「稿件寄出后全数石沉大海,失望非常。有一天,我终于按捺不住打电话问个究竟!」皇天不负有心人,节目主持人Jay Leno亲自给他回电,并叮嘱小伙子耐心等候。数天后,信箱果然收到一张支付稿酬的支票!回忆旧事,汪教授仍然雀跃:「他真的买了我其中一则笑话!那一刻真的乐不可支。」兴奋过后,冷静深思自己的付出与回报,让他醍醐灌顶。汪教授总结这场人生小实验说:「绞尽脑汁写成的笑话,原来只值40美元!这样的投资绝不化算。经此一役,反而坚定了我钻研数学的心志。」

立定志向后,汪教授在乔治亚理工学院深耕足足18个寒暑,从入职时的助理教授拾级而上,逐步晋升为数学系副系主任。他其后转职密歇根州州立大学,出任数学系系主任七年,成功延揽不少人才,包括三位声名显赫的斯隆研究奖学金(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得主。他任内另一项重大成就,是消弭学系里不同流派之间的嫌隙。要评价汪教授对密歇根州州立大学的贡献,一件发生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的轶事正好说明一切—汪教授当时于欧洲出席国际会议,无意中听到一位素未谋面的与会者打趣道: 「所有有志竞逐美国总统宝座的人,都应该到密歇根州州立大学数学系去学习。」汪教授不失自豪的说:「这句话可说是对我的最大赞誉。」

后来汪教授再次面临事业上的抉择—休斯顿大学和科大同时向他招手,分别邀请他出任理学院院长及系主任。后者无疑与他之前的工作性质大同小异,吸引力自然稍逊,但汪教授素来不为成见所牵绊,最终还是决定亲到科大校园参观,再作决定。

汪教授

「美国和香港,究竟哪儿才有更好的发展? 这个问题着实困扰我好一阵子。不少朋友都认为科研的重心已在东移,能到香港发展,是不可多得的黄金机会。」汪教授认为朋友所言非虚。美国或许仍执全球高端研究的牛耳,但中国也在从后赶上,亦步亦趋。 「在未来10至20年,中国的科研实力相信可与美国并驾齐驱,平分秋色。亚洲地区潜藏的创新机遇,特别是包括香港在内的大湾区、北京和上海,更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

加入科大后,汪教授不久已晋升理学院院长,并于2020年10月就任副校长(大学拓展)一职。 「我会十分怀念过往钻研学术的日子,但身为科大香港及广州校区的副校长,我将有机会发挥更大影响力,为大学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就任副校长后,为大学延揽人才成了他其中一项重点工作。中国内地的院校或许在资源上占优,但却丝毫未损他对科大的信心。他说:「科大的学术气氛浓厚,无分职级高低都能尽展所长;西式科研环境提供广阔的学术探索空间,为学者所向往。」

另外,汪教授也非常重视与校友加强联系:「大学应该与校友建立伙伴关系,互相扶持,并努力让外界了解科大校友的过人之处。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拓展事业,科大的名声亦因此得到提升。我衷心盼望大家可以群策群力,让科大这个品牌更上层楼。」

本文的英文原文刊登于科大校友通讯 (2020 冬季号)

注册收取我们的最新消息

了解香港科技大学的最新动态、活动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