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3

新闻
奖项, 共同核心, 公共政策
政治游戏:谁说政治科学教育乏味无趣?
提起政治,很多学生都选择采取避之则吉的态度,认为复杂的政治问题最好留给政治人物去解决。 然而,只要我们明白每一个政治决定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便会更积极投入地参与讨论政治议题。 假如你也有同感,那么王家礼教授就是你的最佳导师。 这位科大社会科学及公共政策学部社会科学教育高级讲师兼助理教授的课堂充满趣味又有启发性,一向座无虚席,深受学生欢迎。 他在SOSC 3520 「理解比较政治学」课程上的出色教学表现,更让他赢得科大2022「卓越核心课程教学奖」。 
新闻
跨学科, 教育
科大设立跨学科学院 提升跨学科教育与研究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为进一步提升其跨学科研究与教学能力,正式把大学跨学科课程事务处升格为跨学科学院(学院)。新学院将配合社会需要,灵活推出崭新的教学课程,以及推动包括艺术科技和生物设计等新兴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科大全力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科枢纽,而发展跨学科人才乃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因素。为吸引、培养并挽留这些人才,科大特别成立跨学科学院,以加强支援大学于六大研究领域1延聘跨学科教员的举措,并培育能应对当前社会多样而复杂议题的学生。 新学院不仅在聘请新兴领域跨学科教员方面拥有更大的灵活度,亦将于现时11个本科及研究生跨学科课程之外,推出一个全新的科技创新硕士课程,以及拓展现有的学术计划,进一步加强不同学院之间的融合交流。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表示:「面对全球人口老化及气候变化等迫切议题,传统的单一学科已不足以应对,需要透过融合不同学术范畴、取长补短来解决,跨学科的方式于教育和科研领域中亦因而显得日趋重要。是次跨学科课程事务处升格为跨学科学院,展现了我们为协助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而致力培育跨学科人才的决心,同时也是科大踏上HKUST 3.0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以迈向成为学习、探索和创新方面的卓越大学的目标进发。」 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表示:「除了推进跨学科课程及研究,学院亦会作为一个学术枢纽,以灵活的政策来增强跨学科研究的影响力,以实现科大的目标,包括在新兴领域聘请英才、支持跨校园计划以增强与港科大(广州)的合作等。」 科大跨学科学院院长屈华民教授表示:「跨学科学院将优化及拓展现时的重点项目如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及综合系统设计。同时,学院将进一步探索新兴领域的崭新教学方法及科研计划,如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元宇宙、艺术科技、生物设计及跨学科科学计算等。我非常高兴见证我们的世界级教员和顶尖学生,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努力创新、造福社会。」 跨学科学院正筹备推出的科技创新硕士课程,将由科大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培育了五间独角兽以及众多初创公司的传奇企业教育家李泽湘教授设计。课程旨在培育一批工程科技知识与市场营销技巧兼备的专业人才,以推动技术转移及研究成果落地。
新闻
科大与应科院联合开办首个兼读博士生工作计划 培育科研人才完善创科生态圈
根据协议, 科大与应科院将会联合筛选申请人。获选者将会受聘于应科院成为全职研发人员,并于科大修读兼读制博士课程。
新闻
专访享受创造之乐趣的科学家孙飞教授
孙飞教授认为动手创造新事物是一种探索体验,他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2022

新闻
奖学金, 本科生
科大宣布为2022联招申请学生推出弹性收生安排
科大将为2022年经联招申请入学的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收生安排。
新闻
从商业教育到父子传承
刘绍民教授跟科大及工商管理学院(商学院) 的关系真挚深厚,由最初担任客席副教授,到后来出任副教授以及本科课程主任(营运管理学),教泽广被二十载,最近获校方颁发长期服务奖。刘教授桃李满天下,被他教过的学生更包括他的四位儿子。  我从前可没想过以教学为终身事业。 刘教授笑说:「我从前可没想过以教学为终身事业!中学毕业后,我的成绩未能让我升读大学,只好一边在银行当成本及营运分析员,一边进修成为认可管理会计师,再前往美国深造。」  在彼邦取得管理科学博士学位后,刘教授留美教学,转眼十余载,早已在当地成家立业。2001年,正值科大商学院物色一位能结合国际与香港商业教学策略的教员,刘教授于是回港应聘。 那一刻,他没想过这份工作一做便20多年,科大更成了四位儿子的心仪学府。  刘教授的长子Joshua(工商管理学士综合商业管理学2011年毕业生)说:「爸爸当时说我们只会在香港逗留两年,结果年复年,后来香港成为了我们的家。 」 步伐永远向前 初执教时的首要任务是将教学内容本地化,引入本地商业案例。 刘教授携家人回流,安顿一切,让孩子在香港成长。 然而其教学方法却从不停步,永远与时并进。采用北美传统商业案例授课对刘教授可谓驾轻就熟,但本港学生对美国商业案例的来龙去脉和企业困境未必有充分理解。因此,将教学内容「本地化」便成了他初来科大执教鞭时的首要任务。 
新闻
大地之母的守护者
/
新闻
提升学生潜能为己任 (只供英文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