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6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HeadStart卓越领先计划 透过早期职场体验及职业发展指导 提升新生竞争力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首届HeadStart卓越领先计划透过早期职场体验及职业发展指导计划,旨在给予一、二年级的本科生在日趋国际化、竞争激烈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一个「领先优势」。
由科大校董会成员梁嘉彰女士、廖家俊教授及人文学部人文教育助理教授邵梅仪发起,HeadStart卓越领先计划于今年2月启动。有别于一般实习计划,HeadStart卓越领先计划包含3个部分,包括实习、师友及伙伴,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体验及职场训练。
邵教授表示:「计划的诞生源于创办人一个简单的愿望,就是希望香港年轻新一代能展望将来,有一个不同的愿景。我们希望他们能学习盼望,相信他们的未来取决于自己,透过努力及坚定的信念,年轻人可以追随自己的心及热诚,他们亦可以成为具影响力的领袖,将我们的社会以至世界建设成更美好的地方。」
计划的主要活动包括工作坊和关于提高职场意识的人际关系技巧的培训、与行政人员会面、公司考察、行政人员辅导和指导以及拓展人际网络。透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但更早得到关于职业意见、而且因而变得自信,更有能力与职场接轨。与此同时,亦令不同学系的同学联系起来,增进友谊。
56名来自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及跨学科课程事务处的学生获机会到24间本地及国际企业实习。本地生占六成一,内地生占一成,而来自日本、新加坡、台湾、美国及其他国家及地区的非本地生则占二成九。提供实习机会的企业业务包括零售、投资银行、科技、地产发展、媒体以及创意工业等。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微型激光器 开创光计算领域新纪元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研究团队成功于硅上研制出微型激光器,不但令新一代微型电脑处理器的运行速度更快,亦大大减少耗电,对光互联与光计算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这项创新研究由科大方氏工程学教授兼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刘纪美发现,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桑迪亚国家实验室与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完成,是半导体工业界的一项重要突破。
硅衬底是太阳能电池以至集成电路等现代电子产品的基石,但由于硅晶格与激光材料并不相配,两者一直以来均无法完美结合。直至刘教授的团队成功于硅上「长出」了亚波长腔激光器,才实现了根本性突破,展示在硅上创建高密度发光元素的广阔前景,有关发现近日于《应用物理学快报》发表,并成为封面文章。
刘教授表示﹕「这种回音走廊模式的激光器是一种非常具吸引力的光源,可广泛应用于晶片上的光通讯、数据处理及化学传感等领域。将激光器直接集成在微型处理器上,对提高微型处理器的性能及降低耗能至为重要,这不但有利于推进硅基光电技术的发展,亦是新一代绿色讯息技术和计算的理想解决方案。」
一直以来,光子是用于远距离高通量数据传输中最经济兼最具能源效益的方案。随着这项硅衬底的新型激光器出现,光子亦有望可应用于短距离的数据通讯上,将可大大提升数据传输的速度。
为制作这种回音走廊模式的激光器,刘教授于硅面刻印出纳米图案,将硅晶格异质生长的天性缺陷,锁定于有规律的纵横格模式当中,再利用量子点激光器的受激辐射处于单个量子点之中这一特殊性能,进一步降低有源材料区对生长缺陷的敏感度。随后,团队利用激光泵,提升电子的能量级别,实现激光器激射。
此款微型激光器的直径只有1微米,较传统的激光器长度缩短了1000倍,面积则减少约100万倍。
传媒查询: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首次举办中学生创业体验日营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于8月8日至12日举办首届的「科技领导及创业体验日营」,目的是加深中学生对创业的了解,及透过为科技产品制定业务计划的小组专题报告,一尝创业的滋味。
参加者是十五位即将升读中三或中四的学生,共八女七男,来自七间中学。在五天的日营中,他们与科大科技领导及创业哲学硕士课程的同学交流,及到科学园参观由该课程的同学所成立的初创企业。他们亦分组制作专题报告,提出如何突显指定科技产品在市场上的特色及优势,以及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从而亲身体验创业家的工作。此外,他们亦参观了校园及实验室,了解校园的创业文化及生活。
工学院副院长(研究及研究生教务)及科技领导及创业哲学硕士课程主任杨经伦教授表示:「这个创业体验日营将学院的创业教育推展至初中生,是我们的一个崭新计划。科技创新及领导能力是达至成功创业的关键。我们希望这次活动能培育同学的创业精神,并启发他们将来投身创业。」
在日营中,同学认识创业的元素、成功创业家需要具备的特质、成为创业家的得着及挑战,了解到在香港及华南地区的创业资源,如共用工作间、资金来源、创业比赛。透过制作专题报告,提升他们的合作及沟通能力,并了解到这些能力在创业环境的重要性。
科技领导及创业哲学硕士课程副主任余瑞富教授称:「我们希望这些体验能开拓同学的创新思维,并让他们及早了解如何实践创业。创业并非遥不可及或难以达到,他们可以由现阶段开始作准备。」
工学院近年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学院于2014年秋季开办科技领导及创业哲学硕士课程,并于2014年春季与工商管理学院合办为本科生而设的创业副修科目。学院师生成立多所初创企业,包括由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毕业生汪滔先生成立的大疆创新,汪先生并于2014年获《福布斯》杂志中国版选为中国十大创新人物。
传媒查询
廖曼华 (Diana Liu)
电话:2358-8982
电邮:egdiana@ust.hk

新闻
马到功成
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及航天工程学系二年级学生梁蔼文于7月2日代表香港前往瑞典弗灵格(Flyinge)出战第11届世界大学马术锦标赛,并于场地障碍赛准决赛中勇夺第四名。在不足一个星期后,她随即转战伊朗首都德黑兰参与国际马术障碍赛Concourse de Saut International青年组(Young Riders),并在赛事中崭露头角。
虽然骑手需按规定策骑陌生马匹,但仍无阻梁蔼文勇夺一金一银的殊荣。梁蔼文称:「成为运动员让我学会在逆境中坚持下去,无惧前路的困难,也不向挑战低头。」
梁蔼文自六岁起开始学习策骑,全因这种锲而不舍,勇于面对挑战的个性,成就了梁同学入读科大机械工程学系的梦想。虽然她亦获英国顶尖大学取录,但她认为「科大是香港提供工程学的最佳学府。」在科大念书,梁蔼文既可以与自己的马匹继续策骑训练;亦可追寻一直以来对汽车和科技的浓厚兴趣,利用数学和物理的知识发挥所长。
要踏上策骑精英之路,梁蔼文每星期练习六天,每次三小时。她承认,同时兼顾训练、比赛和学业并不容易,但相信个人的策骑技巧、训练经验,以及「乐于学习和聆听不同意见」的态度,助她迎向挑战。
梁蔼文对未来抱有大志:「我的短期目标是参与亚运会,并希望有朝一日能出征奥运。此外,我亦有意进修工程学硕士课程。」

新闻
A Beautiful Transformation
Dare to challenge yourself with new environment, new people and totally different culture? Isha CHATURVEDI paid a lot effort to overcome homesick and cultural shock and now is engaged in the University than anyone else, see how HKUST has transformed her in 3 years’ time.
Isha CHATURVEDI, Year 3, BSc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新闻
Gold Performance
There is much more than academic achievement for a fruitful University life. We believe taking part in sports, music and art help students to boost active learning and living. The story of Raymond Sumitra Lukman set a good example of making a balance between chasing his swimming dream and pursuing study or even career.
Raymond Sumitra Lukman from Indonesia is a true champion – the Year 1 School of Science undergraduate recently won HKUST sports team’s first gold medal at the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 of Hong Kong (USFHK) annual aquatic meet for 21 years. Let’s find out more about his swimming achievements and his life at the University.
When did you start swimming competitively, and what is your specialist event?

新闻
A Thought-provoking Tour to the Fresh Fish Traders’ School
Education does not only take place in classrooms. At HKUST, we encourag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better by taking a step closer to those who are underprivileged. After visiting Fresh Fish Traders’ School, Tan Jing Jing from SHSS would like to share reflections about her feelings and learnings in this visit.
TAN Jing Jing, SHSS, Year 1
I was very pleased that I could take part in “Back to School Tour: Visit to Fresh Fish Traders’ School” which was held by Student Housing Residential Life Office on 13 November 2015. Different from other voluntary activities, this time we had the chances to come up with creative ideas to interact with the local primary students. After joining this activity, I got some insight and understood the lives of loc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ore importantly, I have enhanced the skills of organ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 which equipped me better for the future.

新闻
出淤泥而不染
太阳能是一种技术发展成熟的可再生能源,然而由于首期投资及维修成本不菲,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不算广泛,Sundial Technology最新研发产品,或有助太阳能应用普及化。
由科大四名学生组成,电子及计算器工程学系范智勇教授出任顾问的Sundial Technology,成功研发具有防反射及自洁功能的太阳能板薄膜,其原理就如荷叶效应(lotus effect),当有水珠在薄膜表面凝结,水珠会『弹走』尘埃,达到自我洁净。该队伍表示,每年单是中国内地用于清洗太阳能板的费用估计高达156亿港元,能源消耗达900亿千瓦小时。若利用他们研发的纳米薄膜,将可大大减省有关支出及能源消耗。
团队成员之一,电子工程及计算器学系博士二年级生徐光海称,面对地球暖化等环境问题,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有增无减,团队主力研究太阳能相关技术,是希望改善太阳能发电表现,使更多人采用再生能源,他们研发的纳米薄膜,则能大大减低使用太阳能的成本。
产品无论在环保效益及商机皆有很大潜力,因此团队亦致力寻找生产及推出市场的机会,知识转移往往成为科研能否持续的关键。「我们面对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实验室规模的科研变成商业产品。」团队经历多番尝试,终于凭借其研发,以完整的商业企划,勇夺科大100万元创业计划大赛冠军。
获奖为团队打了一支强心针,他们亦将与内地著名太阳能板制造商合作测试,期望不久将来可作自动化生产,惠及社会。总括创业经验,徐光海认为,在科创路上,除了好的团队及远景,科研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十分感谢科大能源研究院在研究量产方面给予我们很大支持。」
请按此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