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9

新闻
科大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开展工程教育与研究合作 (只供英文版本)
A high-level delegation led by James M. McKelvey Prof.
新闻
青年创业, 生物技术, 化学生物工程, 创新
追寻非一般的医学梦
中学时期的黄嘉钱立志行医,但公开考试成绩不如预期,粉碎了他悬壶济世的梦想。不过,俗言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年试场失意,反而为小伙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宝贵机遇。 嘉钱最后获科大录取,攻读生物化学及细胞生物学,其后继续深造,刚于今年完成科技领导及创业哲学硕士课程。修读硕士期间,他偶然读到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孙飞教授一篇有关智慧水凝胶的论文。在医学界,智能水凝胶又名「软物质」,通常用于药物递送、干细胞治疗等生物医学范畴。
新闻稿
海洋科学, 细胞生物学
科大研究团队揭示新病毒特征 或有助对抗全球暖化和研制抗病毒药物
全球暖化以及温室气体排放让海洋中的含氧量在过去数十年间持续下降1 ,污染并破坏我们的生态系统。为了遏止这个趋势,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研究团队发现一种机制,有望提升一种环保水生细菌清除二氧化碳的能力,为海洋生产更多氧气。 俨如陆地上的树木,蓝绿藻(又名蓝细菌)于海洋进行光合作用,为海洋生物提供氧氧,地球逾20%的二氧化碳都是经由它们所吸取。可是,全球每天有近半的蓝绿藻,因被捕食或受病毒感染而死亡,当中单是一种名为噬藻体的病毒,每日便杀死达全球总量五分之一的蓝绿藻。
新闻稿
大学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 创新, 研究
港科大(广州)获国家教育部批准筹建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日前获国家教育部批准进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港科大(广州))的筹建工作,为科大揭开新一页。新校园将与科大保持同等质量和水平,与清水湾校园优势互补,致力培育人才及推动香港与大湾区、以及大湾区与世界各主要城市在教学产研上的合作,加强知识转移,以弥补本港创科产业的不足。
新闻稿
生命科学, 研究
科大以崭新合成生物学方法 破解大肠杆菌素致癌的机制 有助研究预防大肠癌方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一个跨学科研究团队发现,人体肠道中大肠杆菌所释出的一种毒素,与大肠癌有关。研究不但为大肠杆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带来新见解,更有助推动预防全球第三常见癌症「大肠癌」 的研究*。
新闻稿
研究, 物理学, 人工智能
科大研究团队研发全球首个全光学多层神经网络 有助研发新一代人工智能硬件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可用作深度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的全光学神经网络,不但能让人工智能在处理较复杂的问题上﹕例如辨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或风险评估等范畴,进一步追近人类,更可在能耗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以光速进行运算。
新闻
STEM教育, 生物学, 生命科学
让 STEM教育走出桎梏的生物学
数理科技(STEM)是近年香港教育界的流行语,不少学校增拨资源添置科技配件,但在生命科学部的周敬流教授眼中,却有偏离本质之虞。香港以填鸭式教育闻名,学生缺少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训练,然而,这种能力却是STEM教育的要素之一。主次失焦,不仅会令科学教育走进死胡同,也难以培育香港需要的发明家或科学家。 周教授说:「STEM 的真谛,在于让学生学习探索事情的方法、态度、原则和应用规则。可惜在香港不少高中和大学,学生学习的只是信息,忽视了背后的逻辑和分析。」
新闻稿
环保汽油, 研究及科技, 电动车, 能源
科大率领团队成功研制可充电液态燃料 为电动车及电网供电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领导的跨学府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一种环保充电液体燃料。计划全面成功后,将对全世界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包括把电动车的充电时间由数小时缩短至数分钟。 电燃料如果以太阳能或风能充电,就会具 「碳中和」的优点;像化石燃料一样,它可以很方便地输入电网,或输入车辆内。 这研究名为「用于可再生能源供电站及电动汽车的电燃料储能技术基础研究」,由科大的赵天寿教授领导;其他团队成员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