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闻
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宏伟教授荣获三项国际大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暨土木及环境工程系讲座教授吴宏伟教授近日荣获三项由顶尖机构颁发的殊荣,包括英国特尔福德金奖 、由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颁发的Donald Stanley最佳论文奖 ,以及《计算机与岩土工程》期刊的Scott Sloan 最佳论文奖。这些奖项表彰了吴教授在泥石流体力学、可持续废物管理和斜坡安全等领域的超卓学术成就。
吴教授在岩土工程及土力学方面是国际知名的学者,其专业研究领域包括非饱和土力学、生态岩土学及泥石流和山泥倾泻防治。根据2024年史丹佛大学公布的全球顶尖2%科学家排名,他是唯一一位在地质与测绘工程及土木工程子领域中,跻身“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前五名的华人教授,同时也是五人中最年轻的一位。吴宏伟教授日前获国家科技部委任新近成立的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双主任之一。
吴宏伟教授表示:“这些荣誉并非是我个人的单独成就,而是整个团队协同努力的见证。我有幸共同领衔一所全国重点实验室,将一如既往,继续与全球学术界、产业界及政府深化合作,紧密对接国家战略目标,以全力推动具影响力的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
吴教授在岩土工程及土力学领域贡献卓著,成就斐然。其重要成果包括创立了状态相关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及应用,并根据此理论开发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这些理论与设备已被全球超过300家科研机构与大学采用,相关理论更成功应用于内地与香港、巴西以及东南亚多国的工程项目上。这些科创成果充分体现了多元协作和跨界融合的重要价值。
此外,为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吴教授近期在其“状态相关非饱和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开创了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 生态岩土学。其所编著的相关教科书已被内地、香港以及全球多国大学采用,引领学科的发展。这门新的交叉学科理论,将为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新闻
香港科大陈飞教授荣获2025年卢克·霍华德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副主任陈飞教授荣获国际城市气候协会(IAUC)颁发的2025年卢克·霍华德奖。陈教授为大中华地区第二位获此国际殊荣的学者,是次奖项肯定他于城市气候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及超卓贡献。
作为国际大学气候联盟颁发的最高殊荣,卢克·霍华德奖每年颁授予在国际城市气候学领域中表现卓越的学者,以肯定其在研究、教学及服务中的贡献。IAUC赞扬陈教授在推动城市气候模型方面的所展现的国际领导力和影响力,当中包括协助制订政策和开发工具,以保护脆弱地区。
陈教授表示︰「非常感谢国际城市气候协会给予我的肯定。我与科大的缘分始于2004年的合作项目,合作带来的启发超越学术研究层面,更激发我对探索城市化对区域天气与气候影响的热忱。这种协作精神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我,当中引发的灵感更持续激励我在研究上不断突破,并为我带来此项殊荣。」
陈飞教授为城市气候学及气象研究学知名学者,拥有逾28年经验,同时在世界气象组织(WMO)与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等国际机构担任重要职务。他曾领导多个国际项目,致力开发天气预测和气候模型,并建立极端天气预警系统。目前,由陈教授领导、于世界气象组织和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下的城市预测项目,聚焦于预测和减轻极端天气现象,如局部暴雨和热浪引发热岛效应以及空气污染所带来的灾害和影响。
陈教授现正与科大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刘启汉教授、冯志雄教授和石晓明教授,以及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杨嘉川教授合作,领导新一代全球城市天气预测模型的开发。该模型透过跨学科协作,整合物理科学、社会科学及人工智能技术,致力提升热带沿海城市就天气灾害与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及时间性。今次获颁2025年卢克·霍华德奖的殊荣,不仅彰显陈教授在城市气候学领域的卓越贡献,更是继2024年获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后,对其丰硕学术成就的再度肯定。

新闻
香港科大学者戴希教授问鼎有「中国诺贝尔奖」之称的2025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今日揭晓2025年度获奖名单。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蒙民伟博士纳米科学教授兼物理系讲座教授戴希,荣获2025「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以表彰其于凝聚态物理学及拓扑材料领域的开创性贡献。
「未来科学大奖」于2016年成立,是中国首个由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发起的世界级科学大奖,有「中国诺贝尔奖」之美誉。大奖设有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奖项,以表扬于这些领域具优秀表现、以及对大中华区有卓越科研贡献的科学家。单项奖金高达一百万美元。
戴希教授以量子材料理论研究闻名国际,2010年他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方忠教授一起,通过理论计算预言了在磁性掺杂的拓扑绝缘体薄膜中可以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三年后,这一预言被另一位未来科学大奖得主——薛其坤教授领导的实验团队成功实现,是科学界第一次发现这一重要的物理效应。戴希教授及团队在2015年首度在固体材料中发现外尔费米子,引起物理学界轰动,并被权威期刊《物理评论》评为创刊125年来49项最具开创性研究之一,属当中唯一来自中国的工作。2024年,其主力参与的拓朴电子态研究更夺得中国自然科学最高荣誉「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以及「陈嘉庚科学奖数理科学奖」。戴教授与其研究伙伴 ——方忠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教授,亦一同荣膺是次「未来科学大奖」殊荣。
发挥香港科研力量 开拓基础研究疆界
戴教授对获奖表示欣喜:「我由衷感谢评价委员会对我、以及多年来与我并肩作战的研究团队成员工作的认可。这份荣誉,是对我们整个团队不懈努力的最佳回报。我们长期致力从第一原理的角度剖析问题,透过研究实际的材料体系探索事物的本质,以促进物理理论的学术研究与实验科学的融合。此次获奖不但大力推动了拓朴物态研究的发展,更让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跻身国际最前沿。未来,我期望能继续发挥香港于学术研究的独特优势,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2024

新闻
港科大张利民教授:数字孪生预防灾害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Professor Limin Zhang, Head and Chair Professor of the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was awarded the inaugural National Engineer Award in January 2024. He was the only scholar from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to receive such a prestigious accol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