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Beyond the Storm: A Climate Expert’s Vision for Actionable Climate Adaptation Solutions
Stories
可持续性, 智慧校园, 智慧城市, 可持续智慧校园
智胜风暴:气候专家冀身体力行 助城市应对极端天气
在香港,每逢盛夏的台风季节,可能会遇上山泥倾泻、内涝、塌树等状况,场面有时令人触目惊心。而过去10年间,极端降雨也更频繁袭港,其强度甚至超越黑色暴雨警告信号的程度。这个趋势正好揭示全球暖化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安全的影响日增,让我们不禁反思:在面对大自然的怒号时,应当如何做好准备? 气候专家陈飞教授为此积极寻求解决方案。2024年,他加入科大担任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副主任。陈教授曾于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工作逾28年,现时在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身兼要职,开发可预测多重灾害的崭新天气预警系统,务求助大湾区及东南亚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冲击。

2024

新闻稿
科大率先推出公营大学首个官方弹性工作地点政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致力推行灵活及家庭友好政策,以建立包容及关爱雇员的工作环境。科大最近推出每周弹性遥距工作日和特别假期,旨在增强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并促进以雇员为本文化。 自2019冠状病毒大流行以来,遥距工作逐渐普及化。科大认识到日新月异的科技对现代工作环境的影响,遂率先就弹性工作地点正式制定政策,并成为第一所建立弹性工作政策的政府资助大学,作为吸引和挽留杰出人才策略中的一环。自今年十月起,科大员工可依据其工作性质,选择每周一天遥距工作。
新闻
非物质文化保育:老字号饼店继承人的致胜秘方
如果你曾亲临长洲庆祝太平清醮,那你必定品尝过郭锦记饼店出炉的平安包。今年,这家拥有超过50年历史的老字号饼店在短短一周内便售出高达60,000个平安包,成绩斐然。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离不开香港科技大学校友、郭锦记饼店第二代传人郭宇钿(Martin KWOK)的辛勤付出。他于七年前接手家族生意后,逆转了老字号品牌的命运。然而,Martin 的志向远不止于此,他怀揣着更宏大的抱负——保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闻稿
可持续性, 可持续智慧校园, 可持续发展, 大学发展, 电动车
科大扩充校园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 促进可持续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为实现大学「2028可持续发展挑战」减排目标,未来三年将投放最高港币4000万元,为清水湾校园内逾三成的停车位,加装电动车充电设施和相关软件配套,以及培养可持续的通勤习惯。 为支持香港特区政府的「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并协助大学减少大学车辆和教职员通勤衍生的排放,科大将为校园内约360个停车位,配备输出功率不低于7千瓦(7kW)的中速充电设施。这个优化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后,科大将拥有本地高教界别最完善的电动车配套。 

2023

新闻稿
科大「街坊」带您漫步校园 饱览美景 编织回忆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由校友创立的社企「街坊带路」合作,在本月初正式推出「科大深度游」(HKUSTours) 活动。由众多不同背景的科大成员,包括现任或已退休的教职员及校友自愿担任导赏员,带领参与导赏团的科大成员及公众人士游览校园和坑口社区,加深大众对科大和周边地区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借此增强科大与社群的连系。导赏员包括自创校起于李兆基图书馆工作逾30年的Edwin,以及在海洋研究实验中心担任技术员的科大校友Bernadette,他们对科大充满美好回忆,借带领导赏团向参加者分享他们的「科大情」的故事。
新闻
科大「街坊」:凝聚社区力量 加强邻里连结
香港生活繁嚣,城市节奏急速,你有否停下脚步,尝试发掘社区里鲜为人知的宝藏和有趣故事?香港科技大学校友谭健乐(Luke)与友人创办社企「街坊带路」,就是为了让这些被埋没的珍宝重现大家眼前。透过培训社区导赏员,他协助社区成员保育香港多姿多采的文化,以及促进和睦的社区关系。 Luke的热诚和投入引起了科大的关注,校方因此邀请他共同开展一个全新项目「科大深度游」﹐以加深大众对科大及周边社区的认识及欣赏。 拉近人与社区的距离
新闻
可持续性, 海洋生物, 校友
守护鲸豚   拯救海洋生命
新闻稿
可持续性
科大试行两智能减废节水措施 推动八大可持续校园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成功试行两项由「赛马会绿续.源园」计划(计划)设计的减碳措施——人工智能可重用餐盒借用系统及智能节水花洒头,这两项措施将于2023年秋季在香港可持续校园联盟(联盟)旗下八所资助大学全面推行。 过度消耗即弃用品及水资源,不但对环境造成严重负担,更会增加碳排放,加剧全球气候暖化。为推动校园可持续发展,科大率先于2月在校园试用智能节水花洒头,并于6月中推行人工智能可重用餐盒借用系统,在短时间内已分别节省约100万公升水,相当于7千7百名香港人一天的平均耗水量,以及节省逾300个即弃餐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