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5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率领代表团 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冬季达沃斯」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获邀出席于今年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与全球领袖交流分享。科大教授亦将在「冬季达沃斯」主持「创想研究室」。科大是今年亚洲唯一获邀主持创想研究室的高等学府。举办创想研究室的其他六所院校包括牛津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及卡内基美隆大学等。
陈繁昌校长是世界经济论坛其中一个小组会议「环球大学领袖论坛」 (GULF)的成员。GULF由全球25所顶尖大学的校长组成,包括耶鲁大学、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校长。陈校长将探讨大学如何透过与业界合作,以创新科技提高经济增长、创造职位、培育创新及推动创业。此外,科大四名教授包括李德富教授、新明工程学教授杨强教授、冯雁教授及辛达德教授,将在「创想研究室」上与国际知名的学者及专家,讨论将前沿科技应用到社会,结合虚拟与现实。
出席冬季达沃斯的多国领袖包括国家总理李克强、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总理默克尔及美国国务卿克里等。这个一年一度的论坛,只有论坛成员及获邀请的嘉宾出席。论坛成员由全球约一千名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组成,有关企业的年收入额一般在50亿美元以上。将出席今年论坛的金融界政策决策者,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莉丝蒂娜•拉加德;企业领袖有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华为创办人兼行政总裁任正非、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主席乔治・索罗斯、谷歌执行董事长艾瑞克・施密特、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欧智华及摩根大通集团行政总裁杰米戴蒙。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举足轻重,让国际领袖交流真知灼见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世界经济论坛由始创人兼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先生于1971年成立,是独立国际性组织,总部设于日内瓦,并在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拥有观察员身份。论坛每年云集全球2,500个商界、政府及国际机构领袖和学者,深入探讨全球面临的重大议题及提出应对策略。政治及经济决策者的参与,包括20国集团领袖,能够确保论坛取得的成果会发挥最大影响力。论坛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新局势」,将讨论超过50项于论坛提出的建议和措施,在地区和全球、工业、商业及教育等议题作出改革。
传媒查询 :

新闻
创新铝合物应用广泛 为建筑界带来曙光
起初只为研究铝的广泛应用,为建筑界带来新技术,谁不知最后却成就了更耀眼的结果。
2011年,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陈锐斌教授获全球领先铝生产商UC RUSAL(俄铝)资助,研究如何扩阔铝于建造业方面的应用。由于铝质地较软,无法承受重力,于建筑方面一向只被应用到如窗框等较轻便的结构上。三年以来,研究期即将完结之际,陈教授发现一种新技术,可产生一种称之为复合铝的新铝合物,为研究带来突破。
陈教授表示﹕「一直以来,工程界将碳纤维黏贴到铝的表面以提升铝的硬度,但如今透过纳米科技,我们成功改变碳纤维的构造,首次令它可于结构层面与铝完全融合,这种复合铝的应用范围比传统铝更为广泛,不但可用于制造电子产品、汽车、飞机,亦能运用到更多建筑物的结构部分。」
陈教授正为新物料申请专利,而研究将进行至明年六月,以便陈教授团队进一步研究大量生产这种新铝合物的可行性。复合铝不单比传统铝强韧,传导性能亦更强。虽然它不及钢铁坚韧,但其质轻及防锈特性,适合应用作建筑物天花、飞机外壳、汽车外壳以及框架等结构。若与陈教授团队另一种发明相变物料一同使用,复合铝更可用于建造大厦的外墙。这种新式建筑外围结构比由钢筋水泥建成的较为便宜及环保。
陈教授续称﹕「虽然很多大厦都装有隔热层,但由恒温系统产生的冷暖空气仍会透过大厦幕墙与大厦结构之间的罅隙溜走,可引致高达百分之四十的能源损耗,但由我们发明的智能建筑围护结构则可大量减省这种损耗。」
该新式结构由复合铝、相变物料、石膏板以及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组合而成,已通过香港、上海、北京以及莫斯科的楼宇安全测试。
请按此获取更多资讯。

新闻
5-G无线系统的精彩世界
目前,全球正采用第四代(4-G)无线系统,但研究人员正日以继夜研发新一代5-G无线系统,预计将于2020年面世。未来的5-G系统如何领先当今的4-G技术?据称新系统的数据容量将会扩大1000倍,并能连接多达1000倍以上数量的设备,能源效率比现在优胜1000倍,届时即享有更快速的比特率(bit rate)及明显改善时延问题。此外,5-G系统将支持新的应用场景,例如机器间通讯(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s)。要达到上述目标并非易事。在早前的科大 “Science-for-Lunch” 午餐座谈会上,刘坚能教授分享了他的最新观点和系统应用的情况,以及面对的技术性挑战和其中的机遇。
现可于此收看有关讲座的分享。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欧德孟教授荣膺美国物理学会院士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宣布物理学系主任欧德孟教授荣膺2014年度美国物理学会院士。美国物理学会凝聚态物理分部的赞辞指出:欧德孟教授「开发及利用自旋极化低能量电子显微镜,以了解固体表面的物理现象。」
欧德孟教授于1991年加入科大,成为创办物理学系的成员之一。1997年,欧德孟教授获颁科大理学院教学奖,并由2011年起担任物理学系主任至今。欧德孟教授研究凝聚态物理,以了解固体表面、界面及薄膜纳米结构的形态、动力学、电子和磁学特性,包括扩散与生长、动力学不稳定性,以及量子尺寸效应。
美国物理学会院士颁授计划旨在表扬一些对物理研究、领导或服务、或于科学及科技应用有卓越贡献的会员。经过严谨的遴选程序,每年获选院士的会员不多于会员总数的0.5%,因此所有获选的院士都是备受业内人士尊崇的杰出会员。
传媒查询:
鲁桂欣
电话﹕2358 6317
电邮﹕sherryno@ust.hk
卢凯琳
电话﹕2358 8556
电邮﹕charmainelo@ust.hk
2014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创新线上学习课程 荣获Wharton-QS Stars Awards 两个奖项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获颁发有高等教育界「奥斯卡奖」之称的Wharton-QS Stars Awards 2014: Reimagine Education两个奖项,以肯定大学对推动创新网上教学的成效。
Wharton-QS Stars Awards 2014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沃顿商学院SEI高阶管理研究中心和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QS)合办,是全球首个创新教学大奖,以表扬高等教育界中,提升学习及就业能力的创新教学法。
科大首席副校长资深顾问(创新教学与在线学习)、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庞鼎全教授领导的小组,在来自43个国家、427所院校及企业的队伍中脱颖而出,其「香港虚拟大学」计划在混合学习组别中获得亚军。「香港虚拟大学」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重组及协作基金资助成立,旨在为世界各地的学员提供一个网上学习平台,让他们修读本港多所大学的优质课程。
「香港虚拟大学」让学员有机会修读本身院校没有的课程,亦可作为中学生衔接升学的桥梁。计划为学员提供持续进修的机会,同时为教师提供宝贵的意见。虚拟大学采取混合教学模式,包括网上面授课程,学员可根据个人的进度学习,更具弹性。沃顿商学院及QS赞扬「香港虚拟大学」为创新学习作出杰出贡献。
科大在混合学习组别中,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同获亚军;冠军是美国犹他大学,季军由哈佛大学获得。此外,科大为本港及澳门超过140间中学提供化学家线上学习课程,透过生动有趣的录影、研讨会及实验课堂,让中学生修读大学程度的化学课程,吸引超过8,000名学生报读,获大会颁发自然科学奖冠军。
科大首席副校长史维教授恭贺庞教授及其团队,他表示:「是次获奖肯定了科大在创新电子教学的成效。透过科大的计划,学员除了可以体验大学的课堂,混合式课程亦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知识及发问技巧。科大将进一步推广创新的线上学习,让全球更多年青人受惠。」
庞教授称:「我很高兴科大团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国际赛事中,获得优秀的成绩及认同。这些奖项显示科大不仅致力推动及发展创新教学,并且处于领导位置。」
「香港虚拟大学」的学员认为,课程引起了他们对科学及研究的兴趣,更为他们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与各地学员讨论交流,增长科学知识。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新大楼开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 霍英东研究院新大楼今日于广州南沙资讯科技园正式开幕,大学并签订国家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建设意向书,以及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协议,进一步促进香港及内地的科研合作及知识转移。
出席霍英东研究院新大楼开幕典礼的嘉宾包括国家科技部港澳台办公室主任马林英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部长李鲁教授、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副局长马绍祥先生、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丁红都先生和其他领导,以及霍英东集团主席霍震霆先生和南沙资讯科技园董事长霍震寰先生等。此外,科大署理校董会主席唐裕年先生、校长陈繁昌教授、首席副校长史维教授及其他大学高层亦出席典礼。
科大今年先后与广州市政府及南沙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以霍英东研究院为平台,共同在南沙加强粤港科技成果转移,并引进国际上的成功发展经验,营造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的研发氛围。开幕典礼上,科大签订国家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建设意向书,进一步推动发展两地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此外,霍英东研究院分别与国家公安部、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电信、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恩智浦半导体,以及山东琦泉集团等机构签订多项合作协议,加强推动与内地的产学研合作。
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表示,大学致力结合产学研,将科研成果应用到业界,贡献社会。科大很荣幸能为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合作,特别在科技研发、知识转移及人才培训方面尽一分力。科大培养不少创新企业,例如在南沙发展的发光二极管(LED)企业晶科电子等,我们期望研究院将进一步培养更多创新企业和科研人才。
霍英东研究院院长倪明选教授表示,研究院的顺利发展有赖各级政府和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作为科大在内地进行科研技术转移的重要基地,研究院将继续发挥大学在科研、教育、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引进新技术和高端人才,为香港、内地及其他地方提供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平台。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学生队伍胜出首届医疗保健产品设计比赛 友邦保险认为产品具市场发展潜力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四名硕士生凭借一套创新护踝,嬴得大学首届「医疗保健产品设计马拉松」。该护踝协助运动员改善错误步姿,避免受伤并提升运动诣艺,比赛赞助商友邦保险认为产品具市场发展潜力,现正与学生队伍商讨发展路向,并将引入创投基金研究开发产品。
该套配有感应器的护踝连接智能手机应用程式,不但可训练用家学习不同运动、武术及舞蹈动作,更可搜集数据,让运动教练或物理治疗师遥距提供建议及监督,协助用者掌握正确的运动及复康姿势。科大科技领导及创业课程硕士生Jitesh Chhabria 受其足伤启发,联同三名同学陈永康、叶永铿及杨溪组成队伍NGgear设计有关产品参赛。四届世界重量级泰拳比赛冠军Alain Ngalani、天使基金投资者及健身中心Crossfit 852创办人Theodore Lo与前香港榄球代表队队员兼Coastal Fitness创办人Ed Haynes均有就产品提供意见。
友邦保险集团下设的创新发展小组AIA Edge主管莫鸿逵先生表示,医疗保健乃亚洲区今日面对最大的挑战及机遇。「科大学生展示了电子科技应用于医疗保健上的惊人潜力,同学提出的创新思维反映我们还有很多解决方案应对今日社会面对的医疗问题。」
「医疗保健产品设计马拉松」由两个科大学生组织﹕创业联盟(VEN) 以及Design Alpha筹组发起,工学院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及科大创新中心协办。参赛者于个半月内参与六堂有关设计思维的课程,经两轮筛选后由评判选出六名决赛队伍角遂冠军。
比赛目的旨在为参赛者提供资源及辅导,助他们发展具市场价值的产品。友邦保险与本港领先的创业培训公司Nest合作,为可穿戴的高科技保健产品构建平台,将创新的设计概念转化成商品,惠及友邦的客户群。透过结合大学创新意念以及商界支持,设计马拉松的影响力得以倍增,为香港的创新工业作出贡献。
科大创新中心副主任宋思齐教授表示,今次比赛借镜史丹佛大学设计学院及国际知名设计公司Ideo的概念,将设计思维哲学与比赛模式结合,应用于开发高质素的健康及保健产品,是为香港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