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糖尿眼及黄斑病变的人,一般需接受眼球注射治疗——使用幼针将药物直接注射入眼。 这种入侵性治疗带有一定风险,而且令人望之生畏,胆小者未必能够接受。
孙玮良(Langston)在科大攻读博士学位时,便与校内其他研究人员研发以超声波导入药物的非入侵性治疗技术。 现时,他正与药厂合作,把这种技术推出市场。
促使Langston钻研创新治疗技术的契机,源于他与妻子各自的祖父,同样患有视网膜病变,需要接受眼球注射治疗。
「爷爷很勇敢,挨了四至五针! 但太太的爷爷却因害怕而拒绝打针,结果病情恶化。」
他与团队于是着手研究超声波导入技术,但最初没太多相关知识作参考,差不多要由零开始。
「当时,学术界对眼睛护理没有太大兴趣。 我们也只好摸着石头过河,一切自行摸索了。」
新技术不用施针,消除恐惧的源头,也令治疗时间减短一半。
团队一路钻研,直至发现可利用一种特定频率超声波,在不损眼组织的情况下将药物导入眼球,才真正出现突破。
Langston解释:「新技术不用施针,除掉令人惧怕的元素。 眼球其实颇为脆弱,即使病人不怕打针,打针次数也是有限的。 我们发现一些超声波频率有助药物分子渗入眼内,这是滴眼药水一般不能取得的效果! 于是,我们便继续改良超声波的使用过程。」
他说,新技术亦可缩短病人在诊所的治疗时间,减至平均注射时间的一半。
现时,测试程序已近尾声。 Langston正透过他于2016年科大博士毕业后不久创办的宏声医疗科技,与北美、欧洲及亚洲不同的药厂磋商,期望将新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
这项突破传统的治疗技术有望为大量病人带来佳音。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每年有三至五亿视网膜病变患者需要接受入侵性眼部手术,而按Langston估计,当中多至八成病人可以受惠于超声波治疗。 他亦预期这种治疗技术能用于耳、鼻、喉等软组织。
赢得奖项令我们的技术得到大药厂的肯定,还收到不少意见。
宏声现时是全球唯一掌握超声波导药入眼技术的研究团队。 公司最近荣获显赫的 2021 Medtech Innovator 亚太区大奖,证明新技术获得外界肯定,Langston 和同事亦因此大受鼓舞。 「这个奖让我们有信心大步迈向另一阶段。 技术更得到大药厂的肯定,并给予我们不少意见,有助快速改良产品。 我们知道团队正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回顾Langston至今的创业路,比赛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在求学时期,他与团队已数度参赛,包括2014年的科大百万奖金创业大赛,并勇夺亚军。 翌年,团队更成为首支逐鹿全球最大及奖金最高的大学生商业比赛——「莱斯大学创业计划大赛」(Rice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的亚洲队伍。 这些经验不仅有助团队改进研究方法,亦使他们有机会掌握将治疗技术商业化的学问。
另外,科大及香港政府的资助也至为关键。 他说:「我们早期获得科研实践基金 (Bridge Gap Fund) 和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 (TSSSU) 的资助,对我们申请专利和营运大有帮助,也让我们 能更具体切实地推销新技术。」
从研究员晋身医疗科技公司掌舵人,Langston衷心感激科大给予他的发展机会。 自2007年入读化学工程及生物分子工程学系一年级 (后改名为 「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他便抓紧时间努力学习药物设计的全盘知识, 又自发到周迎教授的研究实验室帮忙,进而师承周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研究工作和不断学习。
「得到周教授指导是我的运气。 她是了不起的老师,对研究质素有很高要求,使我学会从不同角度看事情。 也许有人认为研究方法只适用于研究的工作,但其实应用泛围广泛,当中包括营商。 这是我学会的重要技巧,可以帮助我适应不明朗的环境。」
妈妈与癌症搏斗,令我立志从事医疗科技。
回望过去,Langston 的事业与家人的经历息息相关。 在他快要入读大学时,母亲证实患上癌症,在此之前,他根本从未想过自己会投身医疗科技研究。
「我看着妈妈在治疗期间承受痛楚,也见证标靶药物如何帮助她减轻疼痛,改善患病时的生活质素。 医疗科技可以减少癌症病人在治疗时的折腾,我便立志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他对科研的热情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初入大学时已立定志向,心无旁鹜。
「我渴望追寻知识,了解世间万物的原理。 我小时候已喜欢科学,希望可以学以致用,改善生活,造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