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ies
研究與創新

飛越無限:低空經濟蓄翼待飛

2025-04-07
#創新
#研究及科技
#基礎建設
香港低空經濟概念圖。

香港低空經濟概念圖。

科大團隊以小型無人機為基礎,研發一套全自動緊急救援運送服務系統。

科大團隊以小型無人機為基礎,研發一套全自動緊急救援運送服務系統。

假如登山者在西貢偏遠山徑突然中暑暈倒,以往可能需等候近一小時才獲得救援,現在香港研發了一套創新的無人機運送系統,只消幾分鐘便能穿越蜿蜒山路,把救生醫療物資「速遞」到患者身旁。這並非遙遠的未來憧憬,而是香港現正構築的城市藍圖。

無人機已經成為全球城市的新寵,利用小型無人機及先進空中運輸系統,能全方位提升城市交通、物流、緊急救援的速度,甚至上演壯觀的無人機表演,與眾同樂。中國內地預測,低空經濟可望在2030年前達到兩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規模,改寫市民的日常生活模式。

香港也正迎頭趕上這股低空經濟的浪潮,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新成立的低空經濟研究中心,致力將這片領空推向新的高度。

中心主任兼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李默教授正是科大推動低空經濟研究的領軍人物,他率領團隊研發一套名為「AeroRelief」的嶄新救援運送系統,利用先進空中運輸技術提供全自動化、一站式的緊急救援服務。這套系統能透過人工智能精準分析求救通話,自動裝載醫療物品,如自動心臟除顫器及醫藥用注射筆等,並將物資直接送到患者手中。此系統建基於大型語言模型等尖端科技,能自動判斷求救人士所需的救援物資和設備,規劃最佳運送路線,並即時追蹤飛行狀況。

這項研發對登山愛好者及偏遠居民來說,意義重大。在生死一線的危急關頭,每秒鐘都性命攸關,例如中暑、心臟病和嚴重過敏等緊急情況,病情可以急轉直下,因此必須把握頭15分鐘黃金救援時間。 

李教授表示︰「由科大飛到西貢萬宜水庫只需10分鐘,開車卻要50分鐘,相信無人機緊急救援運送服務可及時到位,搶救生命。」

 

AeroRelief 的示範短片

 

低空經濟的發展前景固然令人振奮,但監管卻面臨不少挑戰,必須謹慎處理。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確保空域交通井然絕非易事,涉及到安全、空域管理及公眾對噪音和私隱的擔憂。此外,香港市區密集的摩天樓群也為監管增添難度。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科大建議在清水灣校園劃設10平方公里的監管沙盒,已獲政府批准成為首批監管沙盒試點項目之一,並在科大舉行了啟動禮。在沙盒的指定範圍及空域內,將會模擬各種場景和飛行航線,全面測試低空空域管理。項目收集到的數據和經驗,將為未來的監管法例、基礎建設及應用等提供寶貴的實證支持。

 

政府宣佈首批監管沙盒試點項目正式啟動,當中包括科大團隊的研究項目。

 

李教授解釋道:「我們需要在技術突破與公共安全之間取得平衡,確保我們的創新科技能有效應用,包括建立穩健可靠的地空通訊系統及應急應變措施,如在全球定位系統失效時制訂替代路線。」

他期望政府能放寬目前對無人機重量、飛行高度及視覺範圍的限制,便利研究人員更靈活地進行全面、詳細測試,提升研發效率。研究團隊正與香港警務處及消防處商討實測工作。

 

李默教授(右二)與研發團隊成員

 

科大的低空經濟相關項目還包括︰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張欣教授領導低空飛行器設計、噪音控制和飛行安全研究、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張福民教授正研究一套先進的海空協調巡航系統、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鄭展鵬教授開發數碼雙子圖無人機管理平台,以及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楊海教授領導先進空中運輸網絡發展策略研究,由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資助。

 

張欣教授積極開發低噪音低空飛行器,並在真實風況下測量和控制噪音排放。

 

張福民教授致力於海空協調巡航和避險研究。

 

低空經濟研究中心致力通過公私營與學術界的緊密協作,推動低空經濟領域的革新。自中心成立以來,已有各界機構表達合作意向。李教授表示︰「我們正積極與業界夥伴商量合作,業界對我們的研發項目充滿信心,期待與中心合作將新科技引進市場,這些合作將助力尖端研究轉化應用,帶來實際影響。」

中心已經制訂全面的發展計劃,通過重點創新支柱推動低空經濟產業,不僅專注於空域管制及工程規劃,還深入研究安全和感測技術,以充分發揮無人機的服務潛能,並優化空域與路線規劃,利用微氣象數據提升運作效能。

建立穩健的數碼基建及實際應用至關重要,團隊正進行多個前沿項目,全面推進感知、通訊、數據管理、人工智能及網絡技術等核心科技。這些創新將收集關鍵數據、支持可持續商業發展,並促進政策優化及監管改革,為低空經濟注入強大動力。

科技為這片天空繪製出全新藍圖,香港勢必在低空經濟改革中擔當重要角色。李教授對此充滿期待︰「當科技、法規和視野齊備,天空再也不是極限,而是無盡可能的起點。我們定能推動香港成為領先的空中創新樞紐,在低空經濟的的新世界展翅翱翔。」

註冊收取我們的最新消息

了解香港科技大學的最新動態、活動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