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聞
科大校董會匯聚頂尖醫學專家及學者 為籌建第三間醫學院提供專業意見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宣佈成立校董會顧問小組,為科大校董會提供專業及策略意見,以實踐建設香港第三間醫學院的願景。顧問小組將由在醫學、公共衛生及教育界均廣受尊崇的梁智鴻醫生擔任主席。 校董會顧問小組的成員擁有多元的背景,由來自全球各地、具備廣博學識及見解的知名醫學專家與學者所組成。成員包括前英國衛生部長、倫敦帝國學院保羅哈姆林外科講座教授Ara DARZI勳爵,他於推動微創手術、手術機械人和影像導向手術等技術應用上擁有卓越成就;備受推崇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教授何大一教授,他發明的聯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俗稱「雞尾酒療法」,徹底改革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的治療方法;史丹福大學著名醫學教授 Roger KORNBERG 教授,他憑藉研究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於 2006 年獲頒諾貝爾化學獎;以及新加坡傑出眼科醫生兼臨床科學家黃天蔭教授,他於2022年起出任清華大學醫學院創始主任。 為支持政府及其新成立的工作組發展香港成為國際醫療培訓、研究和創新樞紐,以及培養更多醫生的願景,科大於本年初表示有意籌建第三間醫學院,今次成立校董會顧問小組,乃大學就實踐有關目標的最新舉措。顧問小組將為科大校董會提供專業知識和意見,協助校董會領導此重要項目的發展方向,以應對人口老化所帶來的醫生人手短缺的挑戰。 梁智鴻醫生擁有近 60 年的泌尿科專科醫生經驗,在醫療和公共領域均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他亦曾擔任多項公職,包括醫學界功能界別立法會議員、香港醫院管理局主席及行政會議非官方成員。梁醫生在擔任香港大學校董會主席期間(2009-2015),於建立港大深圳醫院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梁醫生是香港大學醫學院的榮譽教授。
新聞
人工智能, 大數據, 計算機工程
科大成功研發四大AI醫學大模型 革新醫療保健領域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成功研發四大嶄新的AI醫學大模型,推進醫療保健領域的發展。這批AI醫學大模型旨在協助全科及專科醫生診症,能為多達 30 種癌症及疾病提供診斷和預後評估,部分模型的準確度更可與擁有 5 年或以上經驗的專業醫療人員媲美。 是次研究透過科大的人工智能運算設施進行,在充足的運算力下,這些AI醫學系統得以由大量數據建構而成,結合團隊創新的機器學習訓練策略,性能表現比其他現有模型更為優秀。領導研究的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陳浩教授指出,單單是其中一個針對病理學而設的 AI 基礎模型,便曾處理逾1.6億張醫學圖像,涵蓋32癌症類別。 四大模型包括: •    MOME(乳癌診斷)為首個以大模型方式分析多參數磁力共振(MRI)影像的AI模型,針對乳癌診斷而設。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此模型能助醫生分析病人的乳房MRI,輔助他們快速區分乳房腫瘤屬良性或惡性,從而盡量避免病人進行不必要的病理穿刺化驗。此外,此AI模型更能預測患者對化療的反應,為病人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系統的準確度能與具有5年或以上經驗的放射科醫生相媲美,對為病人開創非入侵性及個人化的治療管理有莫大幫助。
新聞
獎項及排名, 獎項
鄭光廷教授獲頒2024年度「CCF海外科技人物獎」
HKUST Vice-President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f. Tim CHENG Kwang-Ting was honored with a 2024 CCF Oversea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Award by 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 (CCF). Prof. Cheng is concurrently a Chair Professor jointly in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Director of AI Chip Center for Emerging Smart Systems (ACCESS), a research center under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s InnoHK initiative.
新聞
教與學, 本科生, 大學盛事
科大新學年推五個全新本科課程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將於本周六舉辦本科入學資訊日,並於今日率先公佈將在下學年(2025/26)推出五個新課程,涵蓋生物醫學及健康科學、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微電子和能源等範疇。新課程既回應社會對醫療科研和新興科技專業人才的需求,亦為同學提供更廣闊的課程選擇。此外,工學院除了一直沿用的「學院」收生制,今年將新加入「學系」收生途徑,實行「學院學系」雙軌入學架構,為已有清晰學術志向的同學提供更多升學選項。 五個新課程分別由科大的理學院和工學院推出。由理學院推出的「生物醫學及健康科學」和「科學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課程,前者讓同學接觸先進的診斷和疾病建模技術,後者則培訓同學把數據分析技巧應用至各個科學領域當中。「生物醫學及健康科學」課程的畢業生,將來可成為製藥或醫學科技公司、研究機構及醫療諮詢領域的專業人士。他們亦可選擇於臨床醫學、遺傳病諮詢和生物醫學研究等方面繼續深造,將來為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出力。而「科學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課程則期望透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提升同學於實用數學方面的能力。畢業生應能熟練應用各種專業工具,就不同領域議題進行數據分析,以應對各行各業所面對的挑戰。 至於工學院所推出的三個新課程,則涵蓋「人工智能」、「微電子及集成電路」和「能源及環境工程學」。其中,「人工智能」課程將培訓同學利用設計及編寫人工智能演算法等,解決不同領域的實際問題;畢業生未來除可選擇繼續深造,亦可在人工智能相關的崗位擔任工程師、數據科學家,甚或創業。「微電子及集成電路」課程內容則涵蓋半導體運作原理,以及晶片電路設計和打印等,課程亦將致力啟發學生推動量子技術、機械人、微電子和先進材料等新興領域的創新。而「能源及環境工程學」課程內容則包括可持續能源、再生能源以及轉化原材料的原理及相關政策; 同學畢業後可於相關行業出任工程師,或在環境工程顧問行業發展。
新聞
科大歡迎新任校董會副主席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歡迎行政長官委任施熙德女士出任科大校董會副主席,任期由2024年11月1日起生效。 施熙德女士自2018年出任科大校董會成員,她為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兼公司秘書,於法律、法規、合規與公司管治事務有逾三十載經驗。她為英格蘭與威爾斯、香港及澳洲維多利亞省之合資格律師,亦是特許公司治理公會及香港公司治理公會成員。施女士是校董會法律事務委員會創會主席、財務委員會副主席、大額標書審批委員會主席,以及多個委員會的成員。在這些崗位上,她一直就大學的重大政策和策略發展提供建議,涵蓋財政、知識轉移、人力資源政策及大學管治等。 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歡迎施女士的新任命,他表示:「施女士自2018年加入校董會以來,一直堅定不移地支持科大的發展。她在法律與公司治理等領域經驗豐富,為科大領導層提供寶貴意見。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創作科大首支校歌的過程中也擔當了重要角色,校歌不但加強了大學成員的歸屬感,亦體現了科大的核心價值。我期待與施女士有更緊密的合作,並深信她履新後將繼續發揮所長,協助校董會處理不同範疇的工作,共同帶領大學再創高峰。」 沈教授亦感謝即將卸任的校董會副主席楊佳錩教授,多年來對科大校董會的盡心貢獻。楊教授自2016年8月起出任大學司庫,其後於2021年11月獲委任為校董會副主席。沈教授說﹕「楊教授不僅協助校董會定期檢視職權範圍及成員資格等事宜,以提升大學的治理水平,亦領導不同的委員會,為科大的財務穩健與人事管理出謀獻策。他任內在籌建港科大(廣州)一事上亦貢獻良多,值得表揚。我衷心祝願他未來一切順利。」  
新聞
獎項及排名, 獎項
高等研究院閻連科教授榮獲2024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只供英文版本)
Prof. YAN Lianke, IAS Sin Wai Kin Professor of Chinese Culture, has been awarded the 2024 Hsing Yun Global Chinese Literary Prize (Contribution Award). He is recognized for his dedication to the creation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literature.
新聞
工程學, 計算機科學, 本科生, 人工智能, 工程學教育創新
A Journey into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HKUST with New BEng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gram(只供英文版本)
Hello, aspiring wizards and witches of technology! If you’ve ever dreamed of casting spells with code or inventing extraordinary devices, let me take you on a journey through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SE) a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Whether you’re a curious Muggle or a prospective student, prepare for an adventure filled with excitement and discovery!
新聞
科大識別新基因 為治療脊髓損傷帶來突破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領導、有關神經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為治療中樞神經系統(CNS)損傷帶來新希望。研究人員透過識別一種調節多種類型CNS軸突再生的新基因,為修復受損的神經網絡邁出重要一步,相關研究結果已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 成年哺乳類動物的CNS缺乏自我修復能力,是治療脊髓損傷的主要困難,令這些損傷可能導致如癱瘓等永久性殘疾。早於2019年,科大生命科學部劉凱教授帶領的團隊在《神經元(Neuron)》期刊上發表的一篇研究,便曾揭示,lipin1基因透過神經元脂質代謝的分子機制,於調節CNS軸突再生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科學界仍須進一步研究軸突再生的複雜分子機制,了解如何利用這些機制治療脊髓損傷。 Lipin1是一種參與脂質代謝的酶,降低視網膜神經節細胞中的lipin1水平可以指導神經元從合成存儲脂質轉向膜組分磷脂,進而促進神經修復。其中,有些脂質還可以參與訊號傳遞,包括磷脂酸(PA)和溶血磷脂酸(LPA),可以活化重要的細胞通路,包括mTOR通路,對細胞生長和存活十分重要。 是次研究中,劉凱教授帶領的團隊設計了一種專門針對lipin1 mRNA的新型shRNA,並將其封裝在AAV病毒載體中,借助AAV遞送至神經元,能夠將lipin1 的水平降低63%。研究發現,降低神經元中的lipin1水平會增加PA和LPA的含量,從而活化mTOR和另一種訊息分子STAT3。這些變化顯著促進了神經再生,揭示了lipin1-PA/LPA-mTOR相關的回饋迴路在損傷後阻止神經再生的過程中,扮演着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