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HKUST Provost Prof. GUO Yike (right) and University of Bristol Vice-Chancellor and President Prof. Evelyn WELCH (left) sign an MoU and a Global Knowledge Network agreement.
新聞
GEGCA
HKUST and University of Bristol Join Forces for Global Research Impact(只供英文版本)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warmly welcomed Prof. Evelyn WELCH, Vice-Chancellor and President, and Michael BENSON, Director of Global Partnerships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stol on May 20 to deepen research ties and spark new collaboration. Hosted by HKUST Provost Prof. GUO Yike and HKUST (Guangzhou) Vice-President and Dean of HKUST Fok Ying Tung Graduate School Prof. Charles NG, the visit marked a key milestone. The two universities signed an MOU and launched a joint Global Knowledge Network research seed grant initiative to drive global academic collaboration and maximize research impact.
香港科大與溢達集團開展五年合作計劃  賦能學生推動可持續創新
新聞
合夥, 可持續性, 可持續發展, 環境保護
香港科大與溢達集團開展五年合作計劃 賦能學生推動可持續創新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溢達集團攜手推出一項為期五年的創新研究計劃,旨在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大灣區可持續發展進程。根據合作協議,科大學生將在教授指導下,每年兩度到訪溢達集團位於桂林的可持續發展園林「十如」(Integral)進行實地考察,就環境監測、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提出可持續發展建議。 該園區佔地逾50萬平方米,去年更獲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選為「二十年二十佳」可持續發展案例之一。 工業與自然融合的生活實驗室 坐落於中國首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桂林,「十如」呈現了紡織服裝行業開創性的發展模式,結合文化承傳、優質就業、創新理念和環境永續,展示了製造業與大自然可以和諧共存。園區融合了綠色能源應用、零廢水排放系統與創新染色技術,更擁有國內首個天然染料植物專類園與天然染色研發中心,成為「未來工廠」的新典範。 在此五年合作框架下,科大學生團隊將在桂林啟動沉浸式研究項目,透過收集如碳足跡和能耗等量化環境指標與質性生產流程資料,並進行生物採樣,團隊會撰寫分析報告,以評估「十如」製衣工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並提供建議,促進紡織及製衣業的可持續發展。
科大化學家發現新手性橋聯多環合成方法
新聞
研究, 化學
科大化學家發現新手性橋聯多環合成方法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化學系孫建偉教授和林振陽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發現催化對映選擇性II 型[5+2]環加成反應,並就合成手性橋聯多環結構的挑戰提供了應對方案,尤其是那些帶有橋聯七元環亞單元的複雜分子結構。這種嶄新的方法使用了3-氧化吡喃葉立德分子,能控制合成分子的形狀,有望日後能快捷又有效地合成更多其他複雜化合物,包括一些重要的天然合成物和藥物分子。 手性橋聯多環結構,尤其是帶有橋聯七元環亞單元的結構,是一種複雜而又非常重要的分子結構,常見於自然界的天然合成物和一些有用的藥物中,但過往要合成這種複雜的分子結構非常困難。 在現有的方法中,多功能偶極分子(例如 3-氧化吡喃葉立德分子)內 [5+2] 環加成是少數能夠合成此類複雜分子又比較有效的方法。這次研究是催化對映選擇性 II 型環加成首次成功合成分子,可說是在合成複雜天然合成物方面上的重大突破。 研究團隊在催化不對稱氧化吡喃鎓葉立德的type II型[5+2]環加成反應中,要實現高對映選擇性控制的同時,更成功克服了產生反Bredt規則的高張力雙鍵的挑戰。與過往的共價催化策略不同,這次研究是首次將非共價的手性酸催化策略應用到氧化吡喃鎓葉立德的環加成反應中,為該類反應的不對稱控制提供了新方向。值得一提的是,由研究團隊的實驗室所發展的SPHENOL骨架衍生的手性磷酸在該類環加成反應中表現出了優異的效果。手性磷酸具有雙重作用,既作為決定速度的烯醇化過程的催化劑,又作為對映體選擇性C-C鍵形成的手性催化劑。 透過這個嶄新的催化方法,期望將能合成各種多功能的橋環結構,而且這些結構本身亦是關鍵中間體,有潛質能進一步再合成一些重要的天然合成物和藥物分子。孫教授補充:「這個策略不但可以擴展到其他不對稱環加成反應,更為複雜分子的快速合成和多樣化提供了基礎。」 這項研究已於2025年5月在《Nature Synthesis》期刊上發表。    
新聞
合夥, 醫學教育
科大與東華學院攜手合作 共同推進跨學科醫療健康教育發展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東華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旨在加強雙方在跨學科醫學教育、創新研究、知識轉移及社區外展服務等領域的合作。優勢互補 協同創新憑藉科大在科研創新的雄厚實力,以及東華學院在培育護理及輔助醫療業等人才的優勢,雙方的合作將聚焦五大重點範疇:(一)為雙方學生提供學習與臨床實習輪換機會;(二)開發融合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跨專業創新課程,培育面向未來的醫療人才;(三)推動前沿領域的跨學科研究;(四)推廣社區服務發展;(五)共建卓越中心,促進醫療教育、研究轉化及臨床護理方面的突破。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感謝東華學院的支持,她表示:「未來的醫療發展有賴不同醫療專業人員的共同協作。當醫生、護士、藥劑師、物理治療師和相關領域的人員聯動起來,便能構建一個高效和以病人為中心的系統。在科大,我們重視前沿研究與成果轉化,為應對人口老化和慢性疾病等社社會挑戰提供實際的解決方案。通過將人工智能診斷、智能康復和數據分析融入培訓,我們正培育能應對現代醫學複雜性的新一代醫療人才,為香港及其他地區的跨專業教育樹立典範。」東華學院校長陳慧慈教授表示:「這份合作備忘錄讓我們可充分發揮各自的專長,互相汲取經驗,為雙方院校帶來正面的影響。就東華學院而言,是次合作關係不僅為學生開拓了更多學習和參與前沿科研的機會,以裝備他們成為全面的醫療專業人才,還促進我們的教職員與科大同儕之間的交流,分享知識,一起應對醫療界的重大挑戰,攜手改善社會大眾的健康。我們正銳意發展成一所私立大學和應用科學大學,今天與科大簽訂的協議,彰顯了院校合作的多元模式和深遠影響 —— 匯聚傳統研究型大學和應用科學大學的優勢,推進學術發展,共創新里程。」  
科大獲何耀光慈善基金慷慨捐款
新聞
科大獲何耀光慈善基金慷慨捐款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獲何耀光慈善基金慷慨捐款,以促進學生發展,並豐富其校園生活。為答謝基金會的不懈支持,科大將本科生宿舍第三座命名為「何耀光郭佩珍伉儷樓」,以紀念何耀光伉儷的非凡貢獻。 何耀光先生的長子、何耀光慈善基金主席何世柱先生,日前在其家人、基金會代表及科大高層的陪同下,出席了「何耀光郭佩珍伉儷樓」命名及揭幕儀式。作為福利建築公司的創始人,何世柱已故的父親何耀光先生是傑出的商界領袖,畢生心繫教育,對社會貢獻良多。 福利建築有限公司董事何世柱先生致辭時緬懷先父何耀光先生,他表示:「家父出身貧窮,一生勤奮堅毅,矢志推動教育及學生發展。何耀光慈善基金成立的目的,正正是希望傳承其精神。欣見科大銳意培育具備環球視野的創新科技人才,這與我們的理念不謀而合。我希望是次捐款能有助大學營造一個能促進跨文化交流、啟發創意及開拓視野的學習環境,裨益下一代。」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衷心感謝何耀光慈善基金的捐款,她表示:「何耀光先生一生支持教育,並視之為社會基石,這與科大致力培育頂尖人才以推動經濟及社會進步的宗旨相一致。何氏家族的慷慨解囊,既支援科大提升學生住宿環境及校園生活體驗,亦配合特區政府冀推廣『留學香港』品牌的目標,助力大學吸納更多海外生來港升學。明年,科大將迎來35周年校慶,我們熱切期待與何耀光慈善基金的合作,能共同為香港及國家繁榮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大學發展的堅定支持者 何耀光慈善基金一直熱心支持教育事業和科大發展,積極推動內地及香港的慈善項目,當中包括為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設立助學金計劃,資助有經濟困難的優秀學生;此外,基金亦資助科大「無止橋」學生團隊於內地鄉村築橋惠民。 其他出席儀式的還包括何世樑則師、何世鏗醫生、何世堯先生、何世傑先生、何蕙儀女士、何高紫霞女士及何存恩先生。
科大與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深化合作
新聞
科大與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深化合作 培育可持續發展領域研究人才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第三度與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簽署諒解備忘錄,深化八年來的合作關係,是次協議將進一步加強雙方對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挑戰的合作,當中包括推動「安妮塔·康蒂可持續創新研究獎學金」計劃,致力培育新一代兼備創新思維及環保意識的研究人才,裝備下一代應對氣候變化為全球所帶來的迫切挑戰。 促進跨界交流 該獎學金於2023年設立,以紀念法國海洋學先驅、亦有「海洋之母」(la Dame de la Mer)之稱的安妮塔·康蒂(Anita Conti)。她對海洋生態學及海洋保育突破性的科研貢獻,至今仍啟迪後世。此為香港首個同類型的獎學金計劃,獲獎的科大年輕科研人才將前往法國進行短期研究項目,而今年起,科大亦會迎來首批來自法國的博士生及博士後研究員,他們將展開最長為期三個月的研究,聚焦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工作。 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早前舉辦「法國x科大交流酒會」,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與法國駐港澳總領事杜麗緹女士於會上簽署是次備忘錄,並向2025年度獎學金計劃的得獎者頒授獎項。 響應科大淨零排放願景 杜麗緹女士於致辭時強調與科大合作的重要性,她指出:「由2015年簽署《巴黎協定》、以至即將於2025年6月在法國尼斯舉行的聯合國海洋會議,均反映法國一直積極促進全球就可持續發展議題深入交流。科大對可持續發展具備宏大願景及領航思維,並致力締造淨零排放的大學校園,此次合作彰顯了雙方的信念一致,共同為應對全球可持續發展挑戰出力。」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感謝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多年來的堅定支持,她表示:「自2017年『法國-科大創新科技中樞園』成立以來,我們與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緊密合作,在同一理念及願景下,建立了強大且充滿活力的夥伴關係。是次再度續簽備忘錄,反映雙方互相信任,在推動前沿研究、教育及創新方面攜手並肩。我深信我們的合作將為香港、法國乃至全球帶來突破性的解決方案,引領社會進步。」
科大特別邀請多名本地及區內醫療領袖參與兩場專題環節進行深入討論,探討科技如何提升病患護理、完善醫療服務及營運效率。
新聞
醫學教育, 醫學研究, 研究及科技, 研究, 創新, 人工智能
科大參與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 展示醫療科技及人工智能的領先地位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於2025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上,分享其對未來醫學與健康領域發展的前瞻性見解及彰顯其在醫療科技創新方面的領先地位。作為高峰論壇「專題分論壇及醫療創新」界別的唯一合作夥伴,科大向逾千與會者,包括:來自全球的政策制定者、醫療專家、業界領袖、初創公司及投資者,重點介紹科技創新與產學研的合作如何締造更公平及可持續發展的醫療體系。 高峰論壇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合辦,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開幕典禮邀請了多位重量級領導出席,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曹雪濤院士,以及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及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一級巡視員馮海滄先生作特別致辭。 主題環節:推動醫療健康公平與創新 首場主題環節《塑造更公平與可持續的健康體系》匯聚了多位國際知名專家,包括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亞太經合組織衛生工作組主席Victor Yosef MELT CAMPOS醫生、法國大學醫院全國協會主席國際事務特使Frédéric RIMATTEI先生、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Martin TAYLOR先生,以及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副會長吳曉濱博士,並由香港大學教研發展基金主席徐立之教授主持,討論重點為消除醫療差距及發揮學術與產業的協同效應。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我們的時代面對非常複雜的健康議題,從爆發大規模的疫病到醫護人力短缺,都需要各方前所未有的合作。大學是促進全球健康公平的強大催化劑,但沒有任何一間院校或機構能獨自解決系統性挑戰。我們必須透過培育人才、推進轉化研究和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加速從科技創新轉化為產生具影響力成果的過程,讓優質醫療保健成為全民的權利。」 
HKUST-Nurtured Healthtech Startups PanopticAI and SmartCare
新聞
合夥, 醫學教育, 人工智能, 創新, 研究及科技
由科大培育之醫療科技初創企業 PanopticAI及SmartCare與港怡醫院率先推出人工智能驅動的病人護理方案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培育的本地醫療科技創新公司-全境智能有限公司(PanopticAI)及SmartCare 與港怡醫院締結重要的合作里程碑。合作協議簽署儀式由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 、IHH醫療集團首席執行官 Prem Kumar NAIRs醫生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劉會平博士見證,標誌著三方在人工智能驅動護理方面的策略性合作,共同發展並應用智慧診所方案於港怡日間醫療中心,而該中心將於2025年年底啟用。此項合作體現了科大和港怡醫院致力將卓越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並透過大學強大的創業生態系統促進醫療領域的進步。 在此項合作協議下,PanopticAI(科大的衍生公司)和SmartCare(由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孵化創立)將會結合各自的尖端技術,並應用在位於金鐘、全新的港怡日間醫療中心。三方旨在透過開發及推行人工智能輔助的數字化臨床工作流程,將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醫療服務,從而提升服務及營運效率,並提供無縫銜接的個人化病人體驗。   此項三方合作將結合PanopticAI的非接觸式生命體徵監測技術及SmartCare應用多模態語言大模型、以病人為本的診療平台,為港怡日間醫療中心開發一套整合方案。在合作首階段,智慧診所方案的主要功能包括病人求診前的相關人工智能流程,例如網上客戶服務、網上預先登記、病人分流等,港怡日間醫療中心將會試行方案,並作為未來或擴展至港怡醫療網絡診所及其他服務之藍圖。  作為全球創新及創業的領導者,科大透過其企業孵化計劃、創業指導及種子基金,為兩間初創公司提供重要支援。PanopticAI 源於科大在生物醫學與人工智能的跨學科研究,而SmartCare則由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陳浩教授領導的智慧醫療實驗室(SmartLab)開發,充分運用大學在多模態語言大模型及改善臨床工作流程方面的突破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