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8

新聞
科大研究團隊發現愛滋病病毒包膜蛋白的適存度 或有助開發對抗疫苗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科研人員領導的一支跨學科國際研究團隊,首次發現一個電腦方程式框架,能分析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或愛滋病病毒)中一隻關鍵蛋白適宜存活的度數(適存度),或能為未來疫苗的設計鋪路,逼使該致命病毒變異成一種特定的形態,最終令其枯竭死亡。
雖然現今醫學昌明,近日亦陸續出現一些能破壞愛滋病病毒的抗體,但由於這種病毒可通過突變,逃避已知的抗體反應,因此至今仍未發現有效的愛滋病病毒疫苗,而病毒突變的特性,亦令尋找解決方案難上加難。
如今,科大的Matthew McKay教授與雷可業教授,夥拍麻省理工學院的Arup Chakraborty教授和其科研隊員,利用大數據分析,提出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團隊運用一個電腦程式框架,計算組成愛滋病病毒尖刺上一種名為gp160多蛋白的適存度。適存度是從蛋白序列方式推算出來,有關病毒的健康狀況﹕即其正確組裝、複製和傳播感染的能力。掌握病毒的適存度,能為科學家提供重要線索,知悉針對病毒哪一部份的尖刺蛋白,便能逼使它變異成另一種型態,嚴重削弱其健康、複製及繁殖的能力。
McKay教授是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兼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夏利萊博士副教授﹔雷教授則是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的研究助理教授以及科大高等研究院的青年學人。是次研究成果剛於上月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
雷教授表示:「是次研究需要估計的參數接近440萬個。如果沒有運用大數據,根本無法進行這樣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