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7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與矌視科技簽署合作備忘錄 建立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聯合實驗室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 和矌視科技(Face++)昨日簽署合作備忘錄,聯手成立「矌視-科大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聯合實驗室」,通過人工智能和電腦視覺技術,改善人類生活服務體驗,並發展圖像識別和理解等研究,拓闊知識領域,標誌著矌視和科大合作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人工智能是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作為深度學習及電腦視覺科技的先行者,矌視科技擁有世界領先的硬件技術及智能算法,包括「刷臉支付」及「城市天眼」等由它們自行研發、獲國內廣泛使用的技術。而科大的電腦視覺研究不但備受國際認可,其境物識別技術更屬世界領先,加上機械人及自動化系統乃科大五大策略發展範疇之一,能與矌視的人臉識別技術優勢互補,創出更新穎的應用層面。
備忘錄由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及曠視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印奇簽署。陳校長說:「作為研究型大學,科大致力發展尖端科研以迎接不同的機遇。矌視是人工智能和電腦視覺行業的領跑者,是次合作將結合雙方的優勢,讓科大前沿的科研成果與業界的經驗結合,為相關領域的發展創製出更好的產品與技術。」
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表示:「從偏學術研究型團隊到現在的商業化市場化公司,這其中必然有所取捨,我一直堅持在技術信仰和價值服務中尋求平衡。正因為曠視在不斷深挖行業,我們越能體會到科學底蘊和技術基礎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在今年設立了學術委員會,邀請姚期智、鄭南寧等院士作為曠視的顧問,同時我們也希望和以香港科技大學為代表的國際一流學府建立聯合實驗室,以和學界走得更近、保證產學研的前沿性。今天來到科大倍感親切,我想今天是一個非常好開始,我們將以此為起點,相信未來會有非常多科技合作。」
聯合實驗室由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權龍教授領導,研究範疇包括人工智能、電腦視覺、三維重建、圖像分析、識別與理解等。實驗室匯聚雙方的科研人才,給合學界與業界的優勢,共同開發更智能的視覺應用。是次合作亦涵蓋孵化創業項目及人才培訓方面,將為科大同學帶來更多實習與就業機會。
權教授指﹕「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聯合實驗室,將科大多年來世界一流的計算機視覺研究成果,以及由科大孵化的視覺三維重建 Altizure, 通過Face++ 這樣強大的人工智能商業平臺,共同打造城市大腦,以走在人工智能服務於現代城市的世界最前沿。」
2016

新聞
微軟人工智能及研究部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博士 於「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剖析人工智能的未來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舉辦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由微軟人工智能及研究部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博士擔任主講嘉賓。科大師生踴躍參與講座,反應熱烈。
沈博士以「實現人工智能﹕從機器主導至人類主導、從感知到認知、從理性至感性」為題,與聽眾分享微軟對加速實現人工智能的願景、付出的努力以及實際進展。
沈博士於講座中剖析人類將如何從學習電腦的世界,演變至一個電腦了解及明白人類、並主動協助我們的世界;人類又將如何把今日識別圖像與文字的電腦,發展成他日可闡釋周遭環境的電腦;而今日負責執行簡單任務及數字分析的機械人,未來又將如何演變為向我們提供資訊並作情感交流的機械人。
沈博士亦提及將深層神經網絡應用於電腦視像及語音識別系統的最新進展,以及微軟於中國、日本及美國,透過結合智商與情商,和可交談的電腦技術,推出模擬智能對話的嶄新電腦程式chatbots。他續分享微軟發展人工智能的理念,是以造福人類為原則,讓機器與我們合作,提高人類的技術和能力,而非取代我們。
科大首席副校長史維於演說後,以「人工智能與電腦視覺的未來」為題,與沈博士主持小組討論。其他小組成員計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兼資訊與工程科學部主任高文、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孫劍博士,以及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權龍教授。
沈博士在電腦視覺及電腦圖像方面的研究貢獻良多,並因此成為美國電腦協會和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沈博士亦為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客座教授,並於2011年獲科大頒發榮譽院士。沈博士於微軟負責推動人工智能策略、領導公司前瞻研究以及涵蓋基建、服務、應用程式及代理等發展工作。他亦同時是領先全球計算機科學界的微軟研究部的掌舵人,並領導公司工程師團隊與研究部的整合工作。
「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演講嘉賓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政策領袖、企業領袖與實業家等。講座首位主講嘉賓為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兼美國前能源部部長朱棣文教授。欲了解詳情,請瀏覽網址https://25a.hkust.edu.hk/eng/dss.php。
傳媒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