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和清華大學共同首次揭示真核生物DNA複製解旋酶的立體結構

2015-08-04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生命科學部香港賽馬會高等研究院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團隊,首次揭示在DNA複製過程中有極重要角色的 MCM2-7複合體近乎原子般大小的立體結構,為雙鏈DNA在複製過程中的「解鏈機理」揭開新一頁。 這項突破性發現於2015年7月29日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發表(http://dx.doi.org/10.1038/nature14685),並獲同期雜誌內的「新聞與觀點」專欄重點撰文評述(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14643.html)。 真核生物中的雙鏈DNA結構緊密,進行複製前必須先「解鏈」,當中圍繞著雙鏈DNA的MCM2-7複合體,則成為解鏈過程的重要一環;儘管多年來有大量針對MCM2-7複合體的研究,但它們如何令DNA分解則依然成謎。 科大戴碧瓘教授和清華大學高寧教授共同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先進的冷凍電鏡技術,首次揭示MCM2-7複合體的3.8 Å高解像度的立體結構,有助更深入了解結構極其穩定的雙鏈DNA,在自我複製的過程開始時會分裂的原因。這項突破性研究帶來的重大發現亦已經刊載於同期《自然》期刊中的「新聞與觀點」(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14643.html)。 現為科大生命科學部訪問教授的戴碧瓘教授,於康奈爾大學當助理教授時創立她的實驗室,並於1983年與其團隊發現MCM2-7基因作為DNA複製過程中的重要元素;而科大生命科學部研究助理教授翟元樑博士則在研究中擔當重要角色,務求純化MCM2-7複合體以達致拍攝冷凍電鏡圖像的龐大數量和高質素的要求。 傳媒查詢:
魯桂欣
電話﹕2358 6317
電郵﹕sherryno@ust.hk
陳亮均
電話﹕2358 8556
 戴碧瓘教授(左)和翟元樑博士揭示解旋酶的立體結構。
戴碧瓘教授(左)和翟元樑博士揭示解旋酶的立體結構。
50326
subscribe
註冊收取我們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