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研發人工智能導線辨識技術保障病人安全

2022-10-03
(左圖) 醫護人員只需利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拍攝所有醫療儀器,系統便會協助他們辨識導線。(右圖) 人工智能系統便可以透過圖像識別及數據增強,準確地把幼細的導線(圈中所示)從眾多醫療儀器及用具中區分出來。

(左圖) 醫護人員只需利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拍攝所有醫療儀器,系統便會協助他們辨識導線。(右圖) 人工智能系統便可以透過圖像識別及數據增強,準確地把幼細的導線(圈中所示)從眾多醫療儀器及用具中區分出來。

人工智能系統實時核對醫護人員點算導線的結果(圈中所示)。

人工智能系統實時核對醫護人員點算導線的結果(圈中所示)。

香港科技大學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能夠辨識導線的人工智能技術,協助醫護人員在進行置入「中央靜脈導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手術後點算導線,減低導線意外遺留在病人體內的機會。

技術由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陳雙幸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自去年十一月起已在將軍澳醫院進行臨床應用。在十九宗應用個案中,均能準確及迅速地識別從病人體內取出經使用的導線,證明有效加強保障病人安全。 

導線(Guidewire)是常見於醫療程序的細線。醫護人員一般會利用塞爾丁格拉技術(Seldinger Technique),透過導線協助引導導管(catheter)置入人體靜脈,以便導入液體、輸注藥物或監察血液流動狀況。現時,醫護人員需在正式完成醫療程序前,人手點算及核實所有曾置入人體的導線是否已被移除。

為了提升病人及手術安全,陳教授團隊利用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技術,研發出嶄新的「人工智能檢查工具」,以核實醫護人員點算導線的結果。醫護人員確認系統所顯示的導線數目,並經人手點算後,會利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拍攝包含導線在內的所有醫療儀器的照片,人工智能系統便可以透過圖像識別及數據增強(Data augmentation)技術,準確快捷地把幼細的導線從眾多醫療儀器及用具中區分出來和進行點算,並即時核實醫護人員的人手點算結果。

陳教授說﹕「有別於人類,人工智能系統不會疲勞或分神,即使長時間覆核醫護人員的人手點算結果,均可維持最高的準確性及效率。我們很高興可以把電腦視覺方面的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減少人為錯誤的機會。展望未來,我們期望可以把有關技術擴大至導線以外的其他醫療用品,減低它們遺留於病人體內的風險。」

將軍澳醫院麻醉科及手術室顧問醫生鄭鴻佳醫生說﹕「導線是置入中央靜脈導管手術中常用的工具,但偶爾會出現不慎遺留在病人體內的情況。醫護人員一直盡力透過不同措施預防有關事件,而實施工作清單是其中一個最新及常用的措施。將軍澳醫院早前已引入電子點算系統,防止手術工具和醫療物料包括導線遺留於病人體內,把導線辨識技術融入電子點算系統能夠進一步加強預防。」

將軍澳醫院智慧醫院發展統籌、麻醉科及手術室部門主管司徒靈醫生說﹕「醫院管理局一直推廣發展『智慧醫院』,而將軍澳醫院是其中一個試點。人工智能導線辨識技術的成功落實,正正體現了智慧醫院的發展能夠提升醫院的營運效率、病人安全及服務質素。」

除了人工智能導線辨識及點算技術,陳教授亦正把其定位探測的研究成果,應用於追蹤認知障礙症病人,以及床及輸液泵等醫院設備。

(From left) Dr. CHENG Hung-kai, Consultant, Department of Anaesthesia & Operating Theatre Services of Tseung Kwan O Hospital, Prof. Gary CHAN, Professor from HKUST’s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Dr. Dione SZETO, Chief of Service, Department of Anaesthesia & Operating Theatre Services and Convenor of Smart Hospital Taskforce, Tseung Kwan O Hospital
(左起) 將軍澳醫院麻醉科及手術室顧問醫生鄭鴻佳醫生、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陳雙幸及將軍澳醫院智慧醫院發展統籌、麻醉科及手術室部門主管司徒靈醫生

 

傳媒查詢:
林淑媛                
電話﹕2358 6313
電郵﹕anitalam@ust.hk    

王敬蓮
電話﹕2358 6306/ 5190 7882
電郵﹕lindywong@ust.hk 

subscribe
註冊收取我們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