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研究人員發現肽類抗生素耐藥性機制 有助研發對付超級細菌的新抗生素

2018-03-20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研究團隊首次發現,細菌對廣泛肽類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原因。肽類抗生素一般被視為最後防線藥物,是次發現為開發對抗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提供新方向。

科大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錢培元及其研究團隊發現,「D-型胺基酸特異性多肽耐藥酶」(DRPs)便是導致細菌對肽類抗生素出現耐藥性的源頭,而這個發現來得非常合時,因為團隊於多個不同種類的細菌當中,均發現這種酶的蹤跡,為持續不當使用抗生素敲響警號。

肽類抗生素﹕包括分別用於治療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感染的萬古霉素和多粘菌素,由於耐藥性風險較低,一直被視為對付多重耐藥性細菌(超級細菌)最有力的武器。過往也有研究顯示,細菌對個別肽類抗生素存在耐藥性,但鮮有涉獵肽類抗生素的廣泛耐藥現象及其相關因素。在今次的研究中,錢教授分析了六千多個細菌基因組大數據,並通過基因編輯、化學及酶學分析等途徑,反覆驗證出細菌內的DRPs,確實對大部分含有D-型胺基酸的肽類抗生素出現高耐藥性,有關影響層面覆蓋多種細菌。

本身亦為科大捷成David von Hansemann 理學教授及海洋科學系署理主任的錢教授指﹕「DRPs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各類細菌中,若人類繼續濫用抗生素,病原菌便有機會從自然界中獲得該耐藥基因,令更多肽類抗生素失效,導致延誤甚至無法治療的問題。」

他補充﹕「人們不當及過度使用抗生素,加劇耐藥問題,所以有關肽類抗生素耐藥性的研究更顯得重要。增加對肽類抗生素耐藥性的認識,不但為醫學界提供早期預警,亦有助我們研發應付超級細菌的新抗生素。發現DRPs只是一個開端,希望未來有更多研究,針對肽類抗生素的使用及發展。」

是次研究結果已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化學生物學》中發表。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www.ust.hk)是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其科學、工程、商業管理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均臻達世界一流水平。科大校園國際化,提供全人教育及跨學科研究,培育具國際視野、創業精神及創新思維的優秀人才。科大一向以學術嚴謹和研究成果豐碩著名,其研究於香港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2014研究評審工作」獲得最多「世界領先」評級。科大於最新的《QS》年輕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2,而科大的畢業生在2017年度的全球大學就業能力調查排名第12位,位列大中華院校之首。

傳媒查詢:

林淑媛
電話﹕2358 6313
電郵﹕anitalam@ust.hk

王敬蓮
電話﹕2358 6306
電郵﹕lindywong@ust.hk

 錢培元教授(左二) 及其研究團隊首次發現細菌的「D-型胺基酸特異性多肽耐藥酶」可以令肽類抗生素無效。
錢培元教授(左二) 及其研究團隊首次發現細菌的「D-型胺基酸特異性多肽耐藥酶」可以令肽類抗生素無效。
 錢教授手持的樣本中,沒有圓圈的部分顯示肽類抗生素已被DRPs分解。
錢教授手持的樣本中,沒有圓圈的部分顯示肽類抗生素已被DRPs分解。
 DRPs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各類細菌中
DRPs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各類細菌中
87420
subscribe
註冊收取我們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