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3

新聞
海洋生物, 海洋科學, 氣候變化, 生態與環境
隱藏深海的熱浪對珊瑚礁構成威脅
        2019年四月至五月,位於南太平洋中部法屬坡利尼西亞莫雷阿島一帶的珊瑚礁經歷了長時間且嚴重的高溫白化。由於該年並非厄爾尼諾年份,一般並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此本事件令全球海洋科學界百思不解。         由香港科技大學海洋科學系艾力克斯・懷亞特(Alex Wyatt)助理教授領銜的國際團隊對這宗不尋常的珊瑚白化事件展開了調查。 研究人員發現,這次災難與反氣旋渦流的通過有關。該渦流使該區域海平面升高,並使溫度較高的海水集中在珊瑚礁上,進而導致海洋熱浪大規模地隱藏在水面之下。 團隊的研究成果最近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 。         過往關於珊瑚白化模式的研究,大多數仰賴於海水表面溫度的測量。以這種方法收集數據,並未能全面了解海洋溫度升高對海洋生態系統、乃至對熱帶珊瑚礁的威脅。雖然以衛星大範圍的海表溫度監測資料有其重要用途,卻不能協助科學界監測海面數米以下區域的熱能,亦無法探究在水表面之下,熱能變化如何影響生態群聚。
新聞
生物學, 生命科學
研究揭示DNA解旋機制 為癌症治療帶來新曙光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聯同香港大學(港大)與法國居禮研究所共同發現了人體MCM2至MCM7蛋白複合體(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2-7,微小染色體維持蛋白2-7)調控DNA 複製起始(Replication Initiation)的新機制。 此發現可被應用於研發新型、高效及更具針對性的抗癌藥物。這項研究成果現已刊登在國際頂尖科學期刊《細胞》雜誌上(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我們的生命由單個受精卵細胞形成時開始。在母體子宮內,受精卵通過細胞分裂而發育成多細胞個體。在每次分裂中,編碼遺傳信息的基因組DNA都會被準確複製。每個細胞攜帶的DNA總長度約為兩米,其通過摺疊、整合成為23對染色體。在人的一生中(約70年),人體將合成接近一光年長度的DNA(10^16米)。在複製的過程中,首先須利用解旋酶將雙鏈DNA分解成兩條單鏈DNA,其後DNA聚合酶以此為模板,合成兩條新的互補配對的雙螺旋DNA。若調控過程中出現一絲紊亂,都可能導致嚴重後果,例如腫瘤或遺傳疾病等。          「破解DNA複製的機制是認識生命奧秘的關鍵。」領導這項研究的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翟元樑博士說。「而解析複製機器蛋白質結構是了解其分子功能最核心的步驟,因為只有親眼看到,才能相信。」

2022

新聞
科大公布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研究 提出人才發展路向
科大商學院就香港培育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人才公佈首個深入研究結果,為香港構建相關人才庫提出指引路向。
新聞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回應「香港創科發展藍圖」
葉玉如校長非常認同和支持「香港創科發展藍圖」提出的四大發展方向和八大策略重點。
新聞
可持續性
科大推出本港大學首項新環境、社會與管治(ESG)投資策略 進一步推動零碳排放
科大成為香港首間致力終止投資化石燃料的大學。
新聞
獎項及排名
科大教授獲選IEEE院士及成為IEEE通訊學會Edwin Howard Armstrong成就獎首位香港得主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四位傑出學者最近獲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頒發殊榮。除了三位教授新當選IEEE院士,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新明工程學教授李德富教授榮獲2022年IEEE通訊學會「Edwin Howard Armstrong成就獎」,是該獎項自1958年頒發以來首位來自香港的得獎者,也是以往眾多傑出得主中少有的亞洲學府代表。 該獎項以被譽為「FM收音機之父」的美國無線電工程師Edwin Howard Armstrong命名,他是完整FM收音機系統的發明者。此獎項每年頒發一次,旨在表揚一位在通訊及網絡領域作出長期傑出貢獻的人物,是業界意義重大的獎項。李教授憑著在自適應正交分頻多重進接及無線系統設計的創新及持續貢獻而獲頒此獎。
新聞
獎項, 研究, 創新
科大兩位傑出學者獲頒2022年度裘槎基金會「前瞻科研大獎」及「優秀科研者獎」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兩位來自物理系的傑出學者﹕李贊恒教授以及助理教授Berthold Jäck 博士,近日分別獲裘槎基金會頒發「裘槎優秀科研者獎2022」及「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2022」。 李教授的研究圍繞超材料賦予的各種非凡光學現象,突出的例子包括隱形斗篷和超分辨率成像。他目前的興趣是變換光學、超表面、非厄米光學和復雜介質。除了電磁波,他熱衷於將超材料的概念擴展到聲波和彈性波。超材料承諾提供基於定制共振微結構的材料特性,以提供傳統方法中難以實現的材料參數。憑藉裘槎優秀科研者獎,他將利用材料增益和損耗、材料參數的時變能力,目前稱為時變超材料,以及超材料在量子光学領域的應用,探索構建超材料的新維度及其物理现象。這些超材料可用於製造非常靈敏的傳感器,實現非互易信號通信並開發新的量子成像技術。(請按此參閱李贊恒教授簡歷)
新聞
2022年科大氣候適應及復原力大會 政經領袖研討香港氣候政策與綠色金融發展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主辦,本港首個聚焦適應氣候變化的大型會議-------氣候適應及復原力大會(CARE2022),今天舉行「政策及綠色金融論壇」後圓滿閉幕。 為期三天的CARE2022於12月10日開幕,獲政府多個決策局及部門支持。會議以跨領域的知識及觀點交流為方針,凝聚公營及私營部門的持份者就香港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作深入而全面的討論。 與會者於會議最後一天(12月12日)舉行的「政策及綠色金融論壇」,就政策、風險、抗逆及復原、人才和融資等氣候變化相關議題作出了高層次的討論。政府與金融監管機構的決策者,聯同銀行、投資、能源、航運、地產、氣候數據及技術等界別的領袖在會上集思廣益,旨在加強香港在氣候風險管理和融資方面的能力。 論壇主禮嘉賓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先生致辭時表示: 「氣候變化為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香港作為連接全球資本與機遇的國際金融中心,在應對氣候挑戰方面有著獨特而不可或缺的角色。」許局長闡述政府在這方面的措施,包括發行綠色債券,培育綠色人才,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以及致力引領香港發展為國際優質自願碳市場。他強調只有持份者緊密合作,香港才能成為區內綠色及可持續金融樞紐。 香港擁有充滿活力的綠色金融生態系統,銀行業是當中重要部分。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先生,於論壇上就綠色金融政策相關協作及生態系統提升發表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