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Thumbnail
新聞
醫療健康科技
科大培育之初創企業SmartCare與中大醫院攜手合作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培育的本地醫療科技初創公司SmartCare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大醫院)宣布建立重要合作夥伴關係,旨在通過人工智能(AI)驅動的創新解決方案,提升醫療服務水平。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標誌著共同開發AI醫療技術方案的決心,致力將尖端技術應用於醫療場景。 是次合作結合SmartCare在醫療AI技術的專長與中大醫院對提供卓越醫療服務的承諾,旨在應用先進的AI技術,優化臨床工作流程,提升病人照護,並提高中大醫院的營運效率。 根據合作備忘錄,由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孵化創立的SmartCare將提供其尖端的AI技術解決方案,包括以病人為本的診療平台,而中大醫院將開放其AI實驗室,促進這些解決方案的開發與整合。雙方合作將為應用創新工具奠定基礎,革新病人就診體驗並全面提升醫療成效。 SmartCare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鄭毅誠醫生表示:「我們很高興與中大醫院攜手合作,透過AI革新醫療服務。我們的AI驅動解決方案旨在優化臨床工作流程,讓醫護人員更專注於病人護理。通過是次合作,我們將為醫療業界樹立創新典範。」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表示:「與SmartCare的合作充分體現我們致力採用創新技術以提升病人護理的決心。通過將AI結合臨床實踐,我們希望提升臨床工作效率,並為病人提供更個人化及更高效的醫療體驗。」 合作備忘錄為進一步討論和磋商具體合作細節奠定基礎。雙方將衷誠合作,實現以病人福祉和醫療卓越為本的共同目標。
本年度的「長期服務獎頒獎典禮」表揚了19位服務科大20年、125位服務科大30年,以及14位服務科大35年的員工。
Stories
獎項, 獎項及排名, 社區, 聯繫
向忠誠致敬:158位科大長期服務者的歲月見證
忠誠,是在默默奉獻中淬煉而成的美德。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長期服務獎旨在向這份精神致敬。今年共有158位服務滿20年或以上的同仁獲獎,科大更首次頒發35年服務獎,表彰在大學創校前已加入、至今奉獻了35個寒暑的元勳。他們的故事彰顯了科大社群深厚的承諾與歸屬感,為科大今天的成就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讓我們一同認識其中三位傑出的長期服務獎得主。  默默的脊樑 黃啟邦 •  學務長辦公室支援助理 •  服務35載   回溯科大的發展歷程,鮮有人比黃啟邦的足跡更早烙印於此。現任學務長辦公室支援助理的他,18歲便加入科大,親歷科大的創校過程,並見證了無數重大里程碑。 「在大學早期籌備階段,我曾在中環和尖沙咀的臨時辦公室工作。」啟邦回想當年,大學奠基儀式的現場盛況至今仍歷歷在目。科大正式開校以來,他便紮根清水灣校園,主要於學生事務處任職。
AstraZeneca Hong Kong and HKUST Sign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to Advance Life Sciences and Healthcare Innovation
新聞
合夥, 國際化及環球伙伴, Medical Research, 醫療健康科技
香港科技大學與阿斯利康簽署合作備忘錄 攜手推動生命科學及醫療創新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阿斯利康香港(阿斯利康)今日宣佈簽署合作備忘錄,旨在加速本地生命科學生態圈的研發進程以及創新發展,進一步強化雙方過往的長期合作基礎。簽署儀式於科大獨角獸日2025上舉行,該活動匯聚一眾企業家、投資者及業界領袖,作技術知識交流與合作。 是次合作備忘錄在科大校長及晨興生命科學教授葉玉如教授,以及阿斯利康香港及澳門總經理吳珊女士的共同見證下,由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及阿斯利康香港醫學事務負責人(生物製藥及罕見病)黃天鴻先生正式簽署。 是次合作同時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框架,促進雙方在醫學、生命科學及醫療保健領域的研發機會,最終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質效用,推動醫學進步。 合作的另一核心是結合阿斯利康深厚的臨床專業知識與科大在計算生物學的領先研究,將尖端的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生命科學領域。借助這些新穎技術,醫療診斷及病理圖像分析的效能將得以提升,為完善精準治療(precision treatment)、生成高質量的真實世界證據(real-world evidence)及改善醫療服務提供強大助力。 此外,是次備忘錄發揮的協同效應將對擷取醫療數據至關重要,特別是複雜的多組學及臨床數據。這些數據會被轉化為可行的洞見,為呼吸系統、心血管及腎臟疾病等代謝相關疾病開發有效的治療策略,當中包括動脈粥樣硬化、心臟衰竭、慢性腎病及糖尿病腎病等。 建基於雙方已有的合作基礎,是次合作亦會在癌症治療領域開推動更先進和精準的治療方法,涵蓋從篩查、分子診斷到監測的整個過程。與此同時,雙方會共同為其他罕見病研發創新的治療方案,旨在找出新的治療標靶點、路徑及抗藥性機制。 阿斯利康香港及澳門總經理吳珊女士表示:「我們很高興能與香港科技大學在長久的合作基礎上更進一步,共同推動生命科學的進步。憑藉多年的共同研究經驗,我們將應用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技術,為主要代謝疾病研發創新治療策略,以提升診斷準確度、個人化治療、及整體病人護理水平,同時推進我們在癌症及罕見病研究的合作。這份合作備忘錄發揮的協同效應對為病人創造新的效益至關重要,並將為香港醫療研發的生態系統提升至新水平鋪路。」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 Sustainable Is Attainable
新聞
化學生物工程, 能源, 可持續性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 Sustainable Is Attainable(只供英文版本)
As a pioneering electrochemist and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Prof. SHAO Minhua is accelerating the clean energy transition and seeking to fast forward top faculty and young talents in making their own contribution to a resource-friendly world.
科大於《QS世界大學排名2026》躍升3位至44名
新聞
獎項及排名, 排名
科大於《QS世界大學排名2026》躍升3位至44名 穩踞全球五十強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在最新的《QS世界大學排名2026》中,上升三位至全球第44位,彰顯科大致力於學術卓越、開創性的研究及國際化教學,同時亦大力推動創新和多元化教研的發展。 今年的排名涵蓋106個國家或地區超過1,500所院校,規模屬歷來最大。科大在學術聲譽、研究成果及國際化方面的表現尤為出色,並於教育及就業指標方面取得明顯進步。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我們很高興得悉科大在QS世界大學排名的持續攀升,充分反映我校對卓越教育與研究的不懈追求。教職員工和學子們辛勤耕耘、全情投入終獲回報,令我感到十分欣喜。科大仝人始終致力於拓展知識與創新的疆界,並積極與不同夥伴合作,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改善生活的解決方案,為社會帶來變革性的影響。」 全球英才滙聚 科研實力卓越 科大滙聚全球頂尖人才,教研人員和學生分別來自逾40個國家及80多個地區,全球校友網絡達10萬人。根據《全球大學就業能力排名》,科大畢業生長期位列全球30強,廣受僱主青睞和認可,充分展現他們在各行各業的適應能力。 科大研究實力昭著,於多項研資計劃中均刷新紀錄,包括近日於香港政府100億港元「產學研1+計劃」(RAISe+)中取得最多獲批項目。科大教員亦領航多個國家級與世界級研究項目,涵蓋人工智能、深空探索、氣候變化、神經科學、機械人、微電子、低空經濟及海洋科學等領域。 展望將來,科大將繼續努力在教學產研各方面追求卓越,致力為社會作出貢獻。      
HKUST delegation
新聞
可持續性, Thought Leadership
科大於《泰晤士高等教育影響力排名》中蟬聯全球二十強及香港第一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的《大學影響力排名2025》蟬聯全球第19位,連續第二年榮登香港及內地院校榜首。 是次排名旨在表彰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有卓越貢獻的院校,共計審視了2,500所大學。科大於SDG 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SDG 11(可持續城市及社區)及SDG 15(陸地生物)這三大範疇的表現尤為突出,充分反映其在建設創新強韌基建及工業、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及保育陸域生態系統的領導地位。 踐行承諾:以行動驅動可持續未來 科大副校長(行政)及署理副校長(大學拓展)譚嘉因教授表示:「這項殊榮印證科大把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研究、教育及校園運營的決心。透過跨界別合作,我們開創應對全球挑戰的解決方案 - 從訂立《淨零排放行動計劃》以至多個創新的校園項目,致力成為實踐可持續未來的典範。」   科大多年來一直於國際舞台上彰顯可持續發展的領導地位,分享其校園作為零碳、零廢生活實驗室的最佳實踐經驗,並展示如何透過前沿研究及全球合作,深化可持續影響力。 大會焦點:科大引領可持續發展對話及解決方案 是次大學影響力排名由泰晤士高等教育在伊斯坦堡舉辦的「全球可持續發展大會」上公佈。大會吸引逾5,000名全球思想領袖、創新者及政策制定者聚首一堂,為可持續發展出謀獻策。科大的專家學者於活動中分享大學如何就應對氣候挑戰及改善人類生活方面作出貢獻,並展出多項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技術方案,包括: •    應用於智能建築的垂直太陽能板 •    以廢料轉化建材的環保磚,以及 •    應用於城市發展的多功能納米塗層 重點議題:氣候適應與智慧城市 作為大會論壇合作夥伴,科大主導多項核心議題討論:
Prof. Alex HE Jingwei Receives the IPPA Transition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 Award 2025
新聞
公共政策, 研究, 成就
Prof. Alex HE Jingwei Receives the IPPA Transition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 Award 2025(只供英文版本)
Prof. Alex HE Jingwe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he Division of Public Policy (PPOL) has been recognized with the Transition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 Award 2025 by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 Policy Association (IPPA). 
跨越鴻溝:構建全球健康公平新格局
Stories
健康, 合夥, 環球健康科技
跨越鴻溝:構建全球健康公平新格局
  當全球仍忙於應對新冠疫情的餘波,健康不平等的現象持續加劇,醫護人員短缺的問題亦未見緩解,揭示了全球醫療體系的短板。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在2025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上倡言:「然而,這些嚴峻挑戰的背後,蘊藏着前所未有的合作和創新機遇。」作為主題演講嘉賓,她指出大學能夠在構建更公平及可持續的醫療體系進程中發揮應有的角色。 葉如玉校長強調,大學並不僅是學術機構,更在全球科技前沿地位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學具備獨特優勢——既是連結全球的橋樑和中立平台,也是驅動創新的強勁引擎,能跨越學科、產業和國界之間的隔閡,促進合作共贏。 三策並進 共築康衢 葉校長進一步闡述,大學可透過三大相互關聯的途徑推動醫療體系變革。首先,她指出本港亟需融合科技與創業思維、跨學科複合型的人才,推動醫療創新。世界各地大學已洞悉此趨勢,積極將人工智能及數碼健康納入課程中。葉校長解釋說:「這種跨領域培訓可讓學生研發出遙距醫療平台、預防診斷工具等創新方案,提升醫療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及性,尤其能惠及醫療資源匱乏的地區。」 其次,大學是推動前沿研究成果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的重要平台。葉校長指出︰「大學提供空間讓我們不斷驗證和完善大膽的構思。」以科大孵化的初創企業為例,它們致力研發對準社會需要的創新技術,例如PanopticAI這款非接觸式生命體徵監測系統,結合先進人工智能及信號處理技術,並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