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5

新聞
5-G無線系統的精彩世界
目前,全球正採用第四代(4-G)無線系統,但研究人員正日以繼夜研發新一代5-G無線系統,預期將於2020年面世。未來的5-G系統如何領先當今的4-G技術?據稱新系統的數據容量將會擴大1000倍,並能連接多達1000倍以上數量的設備,能源效率較現時優勝1000倍,屆時即享有更快速的比特率(bit rate)及明顯改善時延問題。此外,5-G系統將支援新的應用場景,例如機器間通訊(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s)。要達到上述目標並非易事。在早前的科大 “Science-for-Lunch” 午餐座談會上,劉堅能教授分享其最新的觀點和系統應用的情況,以及面對的技術性挑戰和箇中機遇。
現可於此收看有關講座的分享。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物理學系歐德孟教授榮膺美國物理學會院士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宣佈物理學系主任歐德孟教授榮膺2014年度美國物理學會院士。美國物理學會凝聚態物理分部的讚辭指出:歐德孟教授「開發及利用自旋極化低能量電子顯微鏡,以了解固體表面的物理現象。」
歐德孟教授於1991年加入科大,成為創辦物理學系的成員之一。1997年,歐德孟教授獲頒科大理學院教學獎,並由2011年起擔任物理學系主任至今。歐德孟教授研究凝聚態物理,以了解固體表面、界面及薄膜納米結構的形態、動力學、電子和磁學特性,包括擴散與生長、動力學不穩定性,以及量子尺寸效應。
美國物理學會院士頒授計劃旨在表揚一些對物理研究、領導或服務、或於科學及科技應用有卓越貢獻的會員。經過嚴謹的遴選程序,每年獲選院士的會員不多於會員總數的0.5%,因此所有獲選的院士都是備受業內人士尊崇的傑出會員。
傳媒查詢:
魯桂欣
電話﹕2358 6317
電郵﹕sherryno@ust.hk
盧凱琳
電話﹕2358 8556
電郵﹕charmainelo@ust.hk
2014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創新線上學習課程 榮獲Wharton-QS Stars Awards 兩個獎項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獲頒發有高等教育界「奧斯卡獎」之稱的Wharton-QS Stars Awards 2014: Reimagine Education兩個獎項,以肯定大學對推動創新網上教學的成效。
Wharton-QS Stars Awards 2014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沃頓商學院SEI高階管理研究中心和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合辦,是全球首個創新教學大獎,以表揚高等教育界中,提升學習及就業能力的創新教學法。
科大首席副校長資深顧問(創新教學與在線學習)、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龐鼎全教授領導的小組,在來自43個國家、427所院校及企業的隊伍中脫穎而出,其「香港虛擬大學」計劃在混合學習組別中獲得亞軍。「香港虛擬大學」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重組及協作基金資助成立,旨在為世界各地的學員提供一個網上學習平台,讓他們修讀本港多所大學的優質課程。
「香港虛擬大學」讓學員有機會修讀本身院校沒有的課程,亦可作為中學生銜接升學的橋樑。計劃為學員提供持續進修的機會,同時為教師提供寶貴的意見。虛擬大學採取混合教學模式,包括網上面授課程,學員可根據個人的進度學習,更具彈性。沃頓商學院及QS讚揚「香港虛擬大學」為創新學習作出傑出貢獻。
科大在混合學習組別中,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同獲亞軍;冠軍是美國猶他大學,季軍由哈佛大學獲得。此外,科大為本港及澳門超過140間中學提供化學家線上學習課程,透過生動有趣的錄影、研討會及實驗課堂,讓中學生修讀大學程度的化學課程,吸引超過8,000名學生報讀,獲大會頒發自然科學獎冠軍。
科大首席副校長史維教授恭賀龐教授及其團隊,他表示:「是次獲獎肯定了科大在創新電子教學的成效。透過科大的計劃,學員除了可以體驗大學的課堂,混合式課程亦培養了他們的科學知識及發問技巧。科大將進一步推廣創新的線上學習,讓全球更多年青人受惠。」
龐教授稱:「我很高興科大團隊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國際賽事中,獲得優秀的成績及認同。這些獎項顯示科大不僅致力推動及發展創新教學,並且處於領導位置。」
「香港虛擬大學」的學員認為,課程引起了他們對科學及研究的興趣,更為他們提供一個理想的平台與各地學員討論交流,增長科學知識。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新大樓開幕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 霍英東研究院新大樓今日於廣州南沙資訊科技園正式開幕,大學並簽訂國家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建設意向書,以及多項產學研合作項目協議,進一步促進香港及內地的科研合作及知識轉移。
出席霍英東研究院新大樓開幕典禮的嘉賓包括國家科技部港澳台辦公室主任馬林英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部長李魯教授、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副局長馬紹祥先生、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丁紅都先生和其他領導,以及霍英東集團主席霍震霆先生和南沙資訊科技園董事長霍震寰先生等。此外,科大署理校董會主席唐裕年先生、校長陳繁昌教授、首席副校長史維教授及其他大學高層亦出席典禮。
科大今年先後與廣州市政府及南沙開發區管委會簽訂合作框架協議,以霍英東研究院為平台,共同在南沙加強粵港科技成果轉移,並引進國際上的成功發展經驗,營造科技創新及產業化的研發氛圍。開幕典禮上,科大簽訂國家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建設意向書,進一步推動發展兩地科研成果轉化平台。此外,霍英東研究院分別與國家公安部、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中國電信、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華東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恩智浦半導體,以及山東琦泉集團等機構簽訂多項合作協議,加強推動與內地的產學研合作。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表示,大學致力結合產學研,將科研成果應用到業界,貢獻社會。科大很榮幸能為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合作,特別在科技研發、知識轉移及人才培訓方面盡一分力。科大培養不少創新企業,例如在南沙發展的發光二極管(LED)企業晶科電子等,我們期望研究院將進一步培養更多創新企業和科研人才。
霍英東研究院院長倪明選教授表示,研究院的順利發展有賴各級政府和合作夥伴的鼎力支持。作為科大在內地進行科研技術轉移的重要基地,研究院將繼續發揮大學在科研、教育、人才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引進新技術和高端人才,為香港、內地及其他地方提供創新技術的產業化平台。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隊伍勝出首屆醫療保健產品設計比賽 友邦保險認為產品具市場發展潛力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四名碩士生憑藉一套創新護踝,嬴得大學首屆「醫療保健產品設計馬拉松」。該護踝協助運動員改善錯誤步姿,避免受傷並提升運動詣藝,比賽贊助商友邦保險認為產品具市場發展潛力,現正與學生隊伍商討發展路向,並將引入創投基金研究開發產品。
該套配有感應器的護踝連接智能手機應用程式,不但可訓練用家學習不同運動、武術及舞蹈動作,更可搜集數據,讓運動教練或物理治療師遙距提供建議及監督,協助用者掌握正確的運動及復康姿勢。科大科技領導及創業課程碩士生Jitesh Chhabria 受其足傷啟發,聯同三名同學陳永康、葉永鏗及楊溪組成隊伍NGgear設計有關產品參賽。四屆世界重量級泰拳比賽冠軍Alain Ngalani、天使基金投資者及健身中心Crossfit 852創辦人Theodore Lo與前香港欖球代表隊隊員兼Coastal Fitness創辦人Ed Haynes均有就產品提供意見。
友邦保險集團下設的創新發展小組AIA Edge主管莫鴻逵先生表示,醫療保健乃亞洲區今日面對最大的挑戰及機遇。「科大學生展示了電子科技應用於醫療保健上的驚人潛力,同學提出的創新思維反映我們還有很多解決方案應對今日社會面對的醫療問題。」
「醫療保健產品設計馬拉松」由兩個科大學生組織﹕創業聯盟(VEN) 以及Design Alpha籌組發起,工學院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及科大創新中心協辦。參賽者於個半月內參與六堂有關設計思維的課程,經兩輪篩選後由評判選出六名決賽隊伍角遂冠軍。
比賽目的旨在為參賽者提供資源及輔導,助他們發展具市場價值的產品。友邦保險與本港領先的創業培訓公司Nest合作,為可穿戴的高科技保健產品構建平台,將創新的設計概念轉化成商品,惠及友邦的客戶群。透過結合大學創新意念以及商界支持,設計馬拉松的影響力得以倍增,為香港的創新工業作出貢獻。
科大創新中心副主任宋思齊教授表示,今次比賽借鏡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及國際知名設計公司Ideo的概念,將設計思維哲學與比賽模式結合,應用於開發高質素的健康及保健產品,是為香港首次。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全球排行16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於本年度的全球大學就業能力調查及排名(Global Employability University Survey and Ranking 2014)躍升兩級至16名,位列大中華院校之首。此項調查同時於美國«紐約時報»報導。
該調查共訪問了4,500名來自全球20個國家的招聘與行政人員,包括美國、中國、日本、英國、墨西哥、摩洛哥、西班牙及歐洲其他地區,當中超過一半受訪者來自1,000間全球領先的公司。大部分受訪者認為,國際化的大學模式將會是大勢所趨,各院校應提供學習就業理論和實踐並重的環境,以準備學生投身社會。報告亦指出,著重發展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學科(STEM)的院校排名相對較佳。
調查由法國人力資源顧問公司Emerging及德國主要研究機構Trendence合作進行,根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亞洲院校的就業能力排名於僱主眼中不斷提升,佔本年度首150家學府的五分之一,相比2011年高出兩倍。科大於去年的排名為18。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對大學排名上升表示欣喜:「對於世界各地的僱主樂於聘用科大畢業生,我感到十分鼓舞。調查結果亦印證了我們全人敎育的成果,致力培育全才,以國際視野應對問題。作為中國最國際化的大學之一,科大的多元學習環境開拓學生的視野,提升能力,讓他們身處不同環境與情況都能應對自如。」
陳校長續稱:「此調查較其他大學排名更具意義,調查結果指出科大畢業生工作表現良好,且受全球公司歡迎。」
為加強學生的競爭及就業能力,科大積極與全球250間頂尖學府合作,包括200個交流夥伴,透過交流、實習與義工服務,增加學生的全球經驗。科大期望將本科生參與海外交流的比例由現時的四成提升至五成。
科大的學生就業中心亦會有策略地協助學生按興趣作出就業計劃、掌握瞬息萬變的就業市場及僱主的要求。大學並充分利用企業、專業團體及校友的龐大網絡,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2014年全球大學就業能力調查及排名詳情:http://emerging.fr/press_release_en.html。
傳媒查詢: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於全國飛機設計比賽中勝出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五名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本科生,早前參與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航)舉辦的首屆全國飛機設計比賽,於153隊由航天研究員、碩士及博士生組成的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奪得第二名。
科大隊伍設計的雙座輕型運動飛機「游龍」,於機腹安裝水翼以縮短起飛時間,並配以可摺疊的機翼增加地面操作的靈活度,其下反翼尖的設計亦可減少飛機於水面起飛時翼尖觸碰水面的機會,提升安全度。科大現正與中航合作,為內地私人飛機市場設計同類型的雙座輕型運動飛機,得獎學生將獲邀參與研製工作。
是次為五名得獎學生﹕陳浩然、蔡智翔、李家瑩、謝雨揚和朱遠航首次設計載人飛機,他們花了一個月所構建的一比十「游龍」模型,現正於中航工業通飛位於珠海的總部作展覽。科大與中航通飛研究院的參賽隊伍同獲亞軍,冠軍則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支十人隊伍所奪得。
同為傑出航空工程師的科大首席副校長史維教授,欣見科大年輕隊員充分發揮天份與創意,成功於大型比賽中獲得肯定。他表示﹕「其實香港很多年輕人對設計及構建新一代飛機器充滿熱誠和興趣,我們致力協助他們實踐飛行夢,透過把握區內高增值工業的潛力,為蓬勃的航空業出一分力。」
科大正籌組一個航空航天工程的主修課程,積極與航空業界開展科技交流及研究合作夥伴關係。過去兩年,科大於創新及科技基金及中航的支持下進行多個研究項目,包括開發飛機引擎壓氣機葉片氣動彈性設計的關鍵技術、研究將納米複合材料應用於飛機結構、全視角高精度三維測量儀的開發和應用,以及空心葉輪適應式五軸加工及測量等。科大及中航更簽訂了一系列協議提升雙方科研合作。
科大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主任趙汝恆教授表示﹕「航空工程是一個高增值的產業,可為整個亞洲區帶來大量就業機會及經濟利益,作為區內的航空樞紐港以及中國的門戶,香港應捉緊機遇,與內地的合作夥伴共同發展這個高科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