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5

新聞
我們是否仿效造物主,重新以基因設計再造生命? 
科技日新月異,不但使我們更深入認識生物世界的奧妙,為人類健康帶來希望,亦讓我們更瞭解引至疾病的潛在機制,因而能早日作出診斷、風險評估,以及開創嶄新的治療方法。科技的進步甚至可以使以往不可想像的事情也能做到,包括用重組基因對抗感染、開發特效藥、改善環境以及供應更便宜的能源。合成生物學是否能為人類疾病提供良方,還是我們正在跟上帝較量?我們應把這項嶄新科技拒於們外,還是應為著人類的福祉而善加利用?周敬流教授早前在科大 “Science-for-Lunch” 午餐座談會上,與我們分享了其對這個課題的一點見解。 現可於此收看有關講座的分享。
新聞
工程學, 國際
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兩教授獲選IEEE院士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馮雁教授及俞捷教授獲譽滿國際的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頒授2015年度院士榮銜,令科大的IEEE院士總人數上升至35人。 馮雁教授的研究範圍包括語音理解、機器翻譯、多語種處理及音樂信息檢索,她於人機互動領域所作出的貢獻而獲頒IEEE院士榮銜。俞捷教授的研究方向則包括高速及無線光通信集成電路設計、高頻CMOS晶體管和無源器件建模,以及用於生物植入感應器的無線能量傳輸電路,其於CMOS射頻集成電路設計和器件建模範疇具傑出貢獻而當選IEEE院士。 馮教授是科大人類語言技術中心的創辦成員之一,該中心為大中華區首個此類研究中心,並培育眾多業內及學術領袖。馮教授兼任科大InterACT國際實驗中心總監,以及科大女教授協會的創會主席。她也是帶領以數據驅動方法研究自然語言處理的業界知名協會ACL SIGDAT的候任副主席及董事會成員,並曾擔任IEEE信號處理組語音與語言技術分會委員長達6年,以及所有語音與語言領域國際會議的技術主席及地區主席。她曾為IEEE Transactions on Audio、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ACM Transactions on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以及Transactions on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等國際期刊的副主編。馮教授並是多家科技公司的創辦人,於巿場上推出首個商業化的中國自然語言搜尋器、網上機器翻譯系統,以及自動分析音樂內容的推薦系統。馮教授於1988年於美國麻省的伍斯特理工學院獲得電機工程學士學位,1993及1997年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分別取得電腦科學碩士及博士學位。
新聞
大學聯合, 國際, 商業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率領代表團 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冬季達沃斯」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獲邀出席於今年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與全球領袖交流分享。科大教授亦將在「冬季達沃斯」主持「創想研究室」。科大是今年亞洲唯一獲邀主持創想研究室的高等學府。舉辦創想研究室的其他六所院校包括牛津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及卡內基美隆大學等。 陳繁昌校長是世界經濟論壇其中一個小組會議「環球大學領袖論壇」 (GULF)的成員。GULF由全球25所頂尖大學的校長組成,包括耶魯大學、牛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校長。陳校長將探討大學如何透過與業界合作,以創新科技提高經濟增長、創造職位、培育創新及推動創業。此外,科大四名教授包括李德富教授、新明工程學教授楊強教授、馮雁教授及辛達德教授,將在「創想研究室」上與國際知名的學者及專家,討論將前沿科技應用到社會,結合虛擬與現實。 出席冬季達沃斯的多國領袖包括國家總理李克強、法國總統奧朗德、德國總理默克爾及美國國務卿克里等。這個一年一度的論壇,只有論壇成員及獲邀請的嘉賓出席。論壇成員由全球約一千名具影響力的企業領袖組成,有關企業的年收入額一般在50億美元以上。將出席今年論壇的金融界政策決策者,包括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莉絲蒂娜•拉加德;企業領袖有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華為創辦人兼行政總裁任正非、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主席喬治・索羅斯、谷歌執行董事長艾瑞克・施密特、匯豐控股有限公司集團行政總裁歐智華及摩根大通集團行政總裁傑米戴蒙。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舉足輕重,讓國際領袖交流真知灼見並建立合作伙伴關係。世界經濟論壇由始創人兼主席克勞斯.施瓦布先生於1971年成立,是獨立國際性組織,總部設於日內瓦,並在聯合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擁有觀察員身份。論壇每年雲集全球2,500個商界、政府及國際機構領袖和學者,深入探討全球面臨的重大議題及提出應對策略。政治及經濟決策者的參與,包括20國集團領袖,能夠確保論壇取得的成果會發揮最大影響力。論壇今年的主題為「全球新局勢」,將討論超過50項於論壇提出的建議和措施,在地區和全球、工業、商業及教育等議題作出改革。 傳媒查詢 :
新聞
創新鋁合物應用廣泛 為建築界帶來曙光
起初只為研究鋁的廣泛應用,為建築界帶來新技術,誰不知最後卻成就了更耀眼的結果。 2011年,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陳銳斌教授獲全球領先鋁生產商UC RUSAL(俄鋁)資助,研究如何擴闊鋁於建造業方面的應用。由於鋁質地較軟,無法承受重力,於建築方面一向只被應用到如窗框等較輕便的結構上。三年以來,研究期即將完結之際,陳教授發現一種新技術,可產生一種稱之為複合鋁的新鋁合物,為研究帶來突破。 陳教授表示﹕「一直以來,工程界將碳纖維黏貼到鋁的表面以提升鋁的硬度,但如今透過納米科技,我們成功改變碳纖維的構造,首次令它可於結構層面與鋁完全融合,這種複合鋁的應用範圍比傳統鋁更為廣泛,不但可用於製造電子產品、汽車、飛機,亦能運用到更多建築物的結構部分。」 陳教授正為新物料申請專利,而研究將進行至明年六月,以便陳教授團隊進一步研究大量生產這種新鋁合物的可行性。複合鋁不單比傳統鋁強韌,傳導性能亦更強。雖然它不及鋼鐵堅韌,但其質輕及防鏽特性,適合應用作建築物天花、飛機外殼、汽車外殼以及框架等結構。若與陳教授團隊另一種發明相變物料一同使用,複合鋁更可用於建造大廈的外牆。這種新式建築外圍結構比由鋼筋水泥建成的較為便宜及環保。 陳教授續稱﹕「雖然很多大廈都裝有隔熱層,但由恆溫系統產生的冷暖空氣仍會透過大廈幕牆與大廈結構之間的罅隙溜走,可引致高達百分之四十的能源損耗,但由我們發明的智能建築圍護結構則可大量減省這種損耗。」 該新式結構由複合鋁、相變物料、石膏板以及聚異氰脲酸酯泡沫塑料組合而成,已通過香港、上海、北京以及莫斯科的樓宇安全測試。 請按此獲取更多資訊。
新聞
5-G無線系統的精彩世界
  目前,全球正採用第四代(4-G)無線系統,但研究人員正日以繼夜研發新一代5-G無線系統,預期將於2020年面世。未來的5-G系統如何領先當今的4-G技術?據稱新系統的數據容量將會擴大1000倍,並能連接多達1000倍以上數量的設備,能源效率較現時優勝1000倍,屆時即享有更快速的比特率(bit rate)及明顯改善時延問題。此外,5-G系統將支援新的應用場景,例如機器間通訊(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s)。要達到上述目標並非易事。在早前的科大 “Science-for-Lunch” 午餐座談會上,劉堅能教授分享其最新的觀點和系統應用的情況,以及面對的技術性挑戰和箇中機遇。 現可於此收看有關講座的分享。
新聞
科學, 國際
香港科技大學物理學系歐德孟教授榮膺美國物理學會院士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宣佈物理學系主任歐德孟教授榮膺2014年度美國物理學會院士。美國物理學會凝聚態物理分部的讚辭指出:歐德孟教授「開發及利用自旋極化低能量電子顯微鏡,以了解固體表面的物理現象。」 歐德孟教授於1991年加入科大,成為創辦物理學系的成員之一。1997年,歐德孟教授獲頒科大理學院教學獎,並由2011年起擔任物理學系主任至今。歐德孟教授研究凝聚態物理,以了解固體表面、界面及薄膜納米結構的形態、動力學、電子和磁學特性,包括擴散與生長、動力學不穩定性,以及量子尺寸效應。 美國物理學會院士頒授計劃旨在表揚一些對物理研究、領導或服務、或於科學及科技應用有卓越貢獻的會員。經過嚴謹的遴選程序,每年獲選院士的會員不多於會員總數的0.5%,因此所有獲選的院士都是備受業內人士尊崇的傑出會員。 傳媒查詢: 魯桂欣 電話﹕2358 6317 電郵﹕sherryno@ust.hk   盧凱琳 電話﹕2358 8556 電郵﹕charmainelo@ust.hk  

2014

新聞
創新, 教與學, 教育, 獎項
香港科技大學創新線上學習課程 榮獲Wharton-QS Stars Awards 兩個獎項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獲頒發有高等教育界「奧斯卡獎」之稱的Wharton-QS Stars Awards 2014: Reimagine Education兩個獎項,以肯定大學對推動創新網上教學的成效。 Wharton-QS Stars Awards 2014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沃頓商學院SEI高階管理研究中心和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合辦,是全球首個創新教學大獎,以表揚高等教育界中,提升學習及就業能力的創新教學法。 科大首席副校長資深顧問(創新教學與在線學習)、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龐鼎全教授領導的小組,在來自43個國家、427所院校及企業的隊伍中脫穎而出,其「香港虛擬大學」計劃在混合學習組別中獲得亞軍。「香港虛擬大學」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重組及協作基金資助成立,旨在為世界各地的學員提供一個網上學習平台,讓他們修讀本港多所大學的優質課程。 「香港虛擬大學」讓學員有機會修讀本身院校沒有的課程,亦可作為中學生銜接升學的橋樑。計劃為學員提供持續進修的機會,同時為教師提供寶貴的意見。虛擬大學採取混合教學模式,包括網上面授課程,學員可根據個人的進度學習,更具彈性。沃頓商學院及QS讚揚「香港虛擬大學」為創新學習作出傑出貢獻。 科大在混合學習組別中,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同獲亞軍;冠軍是美國猶他大學,季軍由哈佛大學獲得。此外,科大為本港及澳門超過140間中學提供化學家線上學習課程,透過生動有趣的錄影、研討會及實驗課堂,讓中學生修讀大學程度的化學課程,吸引超過8,000名學生報讀,獲大會頒發自然科學獎冠軍。 科大首席副校長史維教授恭賀龐教授及其團隊,他表示:「是次獲獎肯定了科大在創新電子教學的成效。透過科大的計劃,學員除了可以體驗大學的課堂,混合式課程亦培養了他們的科學知識及發問技巧。科大將進一步推廣創新的線上學習,讓全球更多年青人受惠。」 龐教授稱:「我很高興科大團隊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國際賽事中,獲得優秀的成績及認同。這些獎項顯示科大不僅致力推動及發展創新教學,並且處於領導位置。」 「香港虛擬大學」的學員認為,課程引起了他們對科學及研究的興趣,更為他們提供一個理想的平台與各地學員討論交流,增長科學知識。
新聞
國際化及環球伙伴
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新大樓開幕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 霍英東研究院新大樓今日於廣州南沙資訊科技園正式開幕,大學並簽訂國家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建設意向書,以及多項產學研合作項目協議,進一步促進香港及內地的科研合作及知識轉移。 出席霍英東研究院新大樓開幕典禮的嘉賓包括國家科技部港澳台辦公室主任馬林英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部長李魯教授、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副局長馬紹祥先生、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丁紅都先生和其他領導,以及霍英東集團主席霍震霆先生和南沙資訊科技園董事長霍震寰先生等。此外,科大署理校董會主席唐裕年先生、校長陳繁昌教授、首席副校長史維教授及其他大學高層亦出席典禮。 科大今年先後與廣州市政府及南沙開發區管委會簽訂合作框架協議,以霍英東研究院為平台,共同在南沙加強粵港科技成果轉移,並引進國際上的成功發展經驗,營造科技創新及產業化的研發氛圍。開幕典禮上,科大簽訂國家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建設意向書,進一步推動發展兩地科研成果轉化平台。此外,霍英東研究院分別與國家公安部、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中國電信、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華東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恩智浦半導體,以及山東琦泉集團等機構簽訂多項合作協議,加強推動與內地的產學研合作。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表示,大學致力結合產學研,將科研成果應用到業界,貢獻社會。科大很榮幸能為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合作,特別在科技研發、知識轉移及人才培訓方面盡一分力。科大培養不少創新企業,例如在南沙發展的發光二極管(LED)企業晶科電子等,我們期望研究院將進一步培養更多創新企業和科研人才。 霍英東研究院院長倪明選教授表示,研究院的順利發展有賴各級政府和合作夥伴的鼎力支持。作為科大在內地進行科研技術轉移的重要基地,研究院將繼續發揮大學在科研、教育、人才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引進新技術和高端人才,為香港、內地及其他地方提供創新技術的產業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