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5

新聞
服務學習之旅 傳遞愛與希望
「科大侍學行」是科大致力推動師生服務社會的計劃,透過與社區組織合作建立夥伴關係,提高同學的公民意識。同學藉著參與不同的社會服務、活動計劃和服務團,拓闊眼光,認識世界,關懷有需要的人士,為社會作出貢獻。
羅皓程與孫思雯同學去年參與服務學習之旅。對兩人來說,旅程體驗深刻,帶來不少反思。
羅皓程是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三年級生。她說:「我於六月前往四川南部馬邊彝族自治區一間小學,探訪當地彝族學生。透過參與這項服務,我希望服務農村的兒童,幫助他們尋找理想,並且鼓勵他們無論如何都堅持追尋夢想。」
皓程目睹年僅7歲的兒童為了上學,每天攀山越嶺四個多小時,給她深切感受。
皓程表示:「看到那些小朋友每天克服艱辛,我領悟到居住在香港這個富裕的城市,應為我所擁有的心存感恩。受教育似乎是我們的基本權利,可是對於這些貧困兒童,卻是難能可貴。」
主修風險管理與商業智能學的三年級生孫思雯先後兩次參加柬埔寨服務學習之旅:一次是在去年一月以參加者身分,同年六月則擔任籌委員成員。
思雯表示:「我選擇參與服務學習交流之旅,理由很簡單,就是想更多探索世界,服侍有需要的人。」
「透過這次旅程,我體會到教育的力量,如何改變了柬埔寨兒童的人生。能夠上學,是他們追求夢想的第一步。那些孩童著實激勵我,我希望推動更多科大同學體驗我所經歷的。」
欲知有關服務學習之旅的詳情,請瀏覽:http://connect.ust.hk/servicetrip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獲王則翠慈善基金捐贈 推動教學及研究發展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獲王則翠慈善基金捐款,推動大學的教學研究發展,以及設立「王則翠海外研習獎學金」,幫助需要經濟援助的商學院學生參加海外研習活動,包括國際比賽、研討會及社區服務等。此外,基金亦支持科大舉行2016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比賽。
大學將李兆基商學大樓的演講廳命名為「王則翠演講廳」,以感謝基金對科大的支持和慷慨捐贈。
科大日前舉辦典禮,出席的嘉賓包括王則翠慈善基金創辦人王聰德先生及其家人、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女士、中聯辦教育科技部部長李魯教授和副巡視員紀建軍先生、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委員會主席岑嘉評教授以及伍絜宜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伍步謙博士。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副校長(大學拓展)翁以登博士、協理副校長及學務長譚嘉因教授,以及其他大學高層亦出席典禮。
葉劉淑儀女士致辭時表示與王聰德先生相識多年,以其父親名字命名的王則翠慈善基金,捐款予香港各大專院校。她鼓勵同學把握新成立的獎學金所賦予的機會,擴闊視野;同時祝願2016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順利舉行。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衷心感謝王則翠慈善基金的慷慨捐贈。「這筆捐款將有助推動科大的教學及研究發展。新設立的獎學金計劃將協助我們的學生,尤其有經濟困難的學生拓闊國際視野及加強分析能力。」
科大並感謝王聰德先生的兒子王家揚先生全力投入「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籌備工作。「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是世界性的中學生數學競賽,2016年將由香港主辦,屆時會有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同學參加。
傳媒查詢: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頒發2015年長期服務獎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舉行每年一度的教職員長期服務獎頒獎典禮,以表揚服務大學達20年的資深教職員的貢獻。
科大透過設立長期服務獎,表揚及答謝長期竭誠服務的教職員,他們的重大貢獻令科大過去24年迅速發展,今年共有163名於1995年入職的成員獲頒發獎項。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與副校長、院長、系主任及部門主管一同出席該長期服務獎頒獎典禮,大學更特別邀請得獎者家人及親友前來一起分享喜悅,歡聚一堂。
陳繁昌教授於典禮上致辭時表示:「我衷心感謝長期服務的教職員多年來努力不懈,為大學發展作出貢獻。能擁有這麼多盡心盡力的教職員是大學的福氣,全賴教職員一直默默耕耘,科大才有今天的成就。」
科大設立長期服務獎,以表揚大學成員的努力,及進一步加強他們對大學的歸屬感
傳媒查詢:
魯桂欣
電話﹕2358 6317
電郵﹕sherryno@ust.hk
盧凱琳
電話﹕2358 8556
電郵﹕charmainelo@ust.hk

新聞
科大公共政策論壇 探討香港民主發展路向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公共政策領導才能培訓課程將於2015年2 月14日舉辦論壇,邀請多名海外及本地著名專家和學者,探討城中熱門議題─香港未來的民主發展路向。
論壇上,美國文理科學院成員及著名選舉制度專家、達特茅斯學院John Wentworth教授John M Carey,將就民主原則及選舉制度發表主題演說。瑞安集團主席及科大校董會前主席羅康瑞博士會主持討論環節,參與討論的嘉賓包括公民黨主席余若薇女士、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林煥光議員、科大社會科學部成名教授、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議員,以及John M Carey教授。
負責籌辦論壇的公共政策領導才能培訓課程總監余珍珠教授表示,論壇為不同界別的持份者提供對話平台,為香港如何落實普選交流看法。
科大公共政策領導才能培訓課程專為高層行政人員和新一代領袖而設,讓他們更好地服務社會。該課程結合科大、牛津及世界各地專業知識的優勢,提供具彈性的主題系列課程及小班研討,更不時舉辦公眾論壇,探討香港面對的種種迫切議題,在短短的一年之內,成績斐然。
傳媒查詢:
魯桂欣
電話﹕2358 6317
電郵﹕sherryno@ust.hk
林淑媛
電話﹕2358 6313
電郵﹕anitalam@ust.hk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及教授出席世界經濟論壇 與國際領袖交流意見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率領代表團出席於瑞士達沃斯舉行的年度世界經濟論壇,科大是亞洲唯一獲邀主持「創想研究室」的高等學府,四位教授提出創新理念,與全球精英及決策者探討現實社會與虛擬世界之間的無縫結合,將如何提升人類生活質素。今年獲邀於冬季達沃斯舉辦「創想研究室」的七所世界級高等院校為科大、牛津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及卡內基美隆大學。
於「環球大學領袖論壇」 (GULF)上,陳繁昌校長與哈佛大學及倫敦帝國學院兩位校長共同主持「21世紀大學業界合作」研討會,討論大學與業界透過如人手調借等方式合作,為雙方帶來裨益。GULF由全球25所頂尖大學包括耶魯大學、牛津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校長組成,陳校長亦是成員之一。
此外,四名教授主持科大「創想研究室」,與全球知名學者及專家探討現實與虛擬世界的結合對人類社會的意義。工學院院長李德富教授認為5G科技會改變人類生活,由其衍生的觸覺通訊網絡將為智能醫療、家居聯網、交通運輸系統、教育、機械及其他方面的嶄新應用帶來無盡可能。新明工程學教授兼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主任楊強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將成為打造未來世界的骨幹;而本身為人機通訊專家的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馮雁教授表示,未來的機械人不單能與人類溝通,更可感應人類所想、提供協助和作為夥伴。最後,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辛達德教授談到要建造一個詳盡的世界視像歷史紀錄庫,在捕捉及顯現影像方面的主要挑戰。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呈獻第五屆國際知名音樂盛會「創意間的親暱」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舉辦、獲《金融時報》譽為「全城最具創意音樂體驗」的音樂盛會「創意間的親暱」慶祝五周年紀念!一系列音樂活動將於今年4月20日至5月3日舉行。
「創意間的親暱」不斷為音樂創作注入創意,獲邀的知名作曲家將在科大校園內的公開排練中與演奏家深入研究討論,並修改和排練他們的音樂作品。這些新版作品將在新落成的科大鄭裕彤樓多用途演講廳預演,並於稍後假香港大會堂劇院作世界首演音樂會。
藝術總監及世界知名作曲家、指揮家及鋼琴家盛宗亮,將與多位享譽國際的音樂家合作:傑出客席作曲家、普立茲獎及格文美爾作曲大獎得主Aaron Jay Kernis;傑出客席藝術家、芝加哥交響樂團助理首席單簧管John Bruce Yeh;鄧肯活音樂節的新弗朗姆演奏組(小提琴:Sarah Silver及Samantha Bennett; 中提琴:Jacob Shack; 大提琴:Jesse Christeson) 今年再次成為駐校客席室內樂團;客席藝術家及知名年輕小提琴家楊天媧;路易斯威爾管弦樂團音樂總監、著名指揮家、鋼琴家、單簧管演奏家及作曲家Teddy Abrams;香港勛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一等獎得主、大提琴演奏家Julian Schwarz;2012年Claire Rosen and Samuel Edes Foundation Prize for Emerging Artists 優勝者Nolan Pearson;香港管弦樂團首席長笛史德琳;第5屆美國國際豎琴大賽金獎得主于丹;以及香港年輕鋼琴家李嘉齡。
「創意間的親暱」今年的新曲招募收到來自四十多個國家的作品,六位出色的作曲家獲邀與知名嘉賓交流,包括:David Hertzberg (美國)、Ruben Naeff (荷蘭)、Clint Needham (美國) 、伍家駿 (香港)、Scott Ordway (美國) 及Wang A-Mao (中國)。
為慶祝五週年紀念,「創意間的親暱」特別邀請客席藝術家、作曲家Teddy Abrams創作一首單簧管、小提琴及鋼琴作品。Abrams先生將與楊天媧女士及李嘉齡女士,於今年5月3日舉行的世界首演音樂會上合奏此精彩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