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6
新聞
著名哈佛大學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於「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 分享給下任美國總統的意見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舉辦「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由哈佛大學歷史系勞倫斯·A·蒂施教授、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兼北京清華大學客席教授尼爾‧弗格森擔任主講嘉賓。科大師生踴躍參與講座,反應熱烈。
弗格森教授以「給下任美國總統的六個歷史教訓」為題發表演說,為下任美國總統分析歷史的忠告。弗格森教授經常就前美國總統喬治·布殊以及現任總統巴拉克·奥巴馬的外交政策作出評論,他最廣為人知的著作包括《貨幣崛起》以及《文明:決定人類走向的六大殺手級Apps》,其於去年發表的最新著作《基辛格1923-1968年:理想主義者》,講述前美國國務卿兼國家安全顧問亨利·基辛格的生平事跡。
弗格森教授為著名傳記作家,計有14本著作。他首本著作《紙與鐵》有份入圍競逐History Today Book of the Year圖書獎,而他編著的另一本散文集《虛擬的歷史》則成為英國最暢銷書籍。1998年,弗格森教授出版了兩本廣獲好評的著作《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1918,戰爭的悲憐》以及《羅斯柴爾德家族》,後者更奪得沃茲沃思商業歷史獎,其他著作亦包括2010年出版的《頂級金融家》。
弗格森教授於2004年獲選為《時代雜誌》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他亦是得獎製片家,他的美國公共電視網《貨幣崛起》系列獲得2009年艾美獎最佳紀錄片殊榮。弗格森教授的其他獎項包括班傑明·富蘭克林公共服務獎(2010)、海耶克終身成就獎(2012)以及艾哈德經濟新聞獎(2013)。
新聞
Environmental Science, Policy and Management (ESPM) Students Won the IPO Best Research Award 2015/16
Students of the MPhil/PhD program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Policy and Management (ESPM) won the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s Office (IPO) Best Research Award 2015/16 which recognizes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research students and foster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research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The award presentation was held on 9 May 2016 to present the prizes.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成立大數據生物智能實驗室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成立香港科技大學大數據生物智能實驗室,致力為生物學及醫療保健方面設計大數據分析方案,拓闊知識領域,改善人類生活。
設於科大的大數據生物智能實驗室,將由科大新明工程學教授、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楊強教授,以及數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汪揚教授共同領導,實驗室將成為一所具領導地位的生物智能大數據研究實驗室,加強學者和從業員在相關領域的知識交流。
科大獲得朱慧恒先生的慷慨捐助,成立大數據生物智能實驗室。朱先生於典禮上致辭時表示:「作為一名專心致志的實業家超過三十年,我很高興在科大慶祝創校二十五周年的時刻,能為這所優秀大學的發展作出貢獻。透過在美國及香港學術界尤其是和楊強教授及其科大跨學科團隊的聯繫,我對大數據在生物醫藥和可持續生活方面的應用產生興趣。我希望我的支持可以增強大學的研究力量,造福人類。」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表示:「我衷心感謝朱先生的慷慨支持,襄助科大設立大數據生物智能實驗室。大數據的應用將會為人類的生活帶來革命性的轉變。大數據研究亦是科大策略發展方向之一。隨着實驗室的成立,我深信科大能為大數據研究的迅速發展帶來新見解。」
楊強教授說:「朱先生對於生物智能的發展極具遠見,結合新的大數據方案和有機農業系統及現代醫療服務,改善人類生活。我們的實驗室會探討新的大數據方案,例如深度學習及遷移學習,以加強數據分析的應用。」
科大的大數據生物智能實驗室的研究範疇包括「深度學習方案」,即透過豐富功能描述機器的學習問題,從而讓電腦作出決定;以及能讓電腦模型輕易地在不同領域中應用的「直推式遷移學習」。實驗室亦會專注研究基因養殖,令過程更為自動化和易於使用,以及配合龐大的數據來源。
傳媒查詢:
新聞
香港科大理學院院長葉玉如教授獲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榮譽院士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理學院院長、晨興生命科學教授及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葉玉如教授獲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榮譽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院士機構之一,也是一個重要的獨立政策研究中心。現有4,600多位院士及600多位外籍榮譽院士,均為世界各地的傑出學者、科學家、作家、藝術家,以及政商要人。多位著名的成員都是歷史上顯赫人物,包括首任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美國科學家與政治家班傑明·富蘭克林、英國科學家查爾斯·達爾文、以及著名物理學家艾爾伯特、愛因斯坦等。各院士憑藉廣博的知識,肩負學院的使命,通過研究、出版物和會議,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葉教授是2016年增選的37名外籍榮譽院士之一。她是國際知名的分子神經科學專家,在神經系統發育和功能的研究,以及阿爾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藥物的研發等方面享譽盛名。葉教授目前持有41項專利,在頂尖國際學術期刊發表逾260篇論文和綜述,著作被引用超過17,600次。葉教授表示:「獲選入這個備受尊崇的組織,與多位對社會有重大影響的賢達共事,我深感榮幸。我期待與他們攜手合作,協助宣揚學院的使命。」葉教授屢獲殊榮,早前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以及最近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和港科院創院院士。她於2004年獲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成為生命科學領域首位得獎的中國人,並於2003年及2011年兩度獲頒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以及於2011年獲法國政府頒授「國家榮譽騎士勳章」。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主辦香港首個亞洲物理奧林匹克
適逢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創校25周年,科大主辦亞洲區物理學學界年度盛事──第十七屆亞洲物理奧林匹克(Asian Physics Olympiad, APhO),這是首次由香港主辦的亞洲物理奧林匹克,亦是歷屆最大規模。亞洲物理奧林匹克是為亞洲高中學生而設的年度國際物理學比賽,以國際物理奧林匹克(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 IPhO)為藍本,旨在推展青少年的物理學教育,加強亞洲區物理學家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培育和啟發在物理學方面具優秀潛質的青少年。在今屆亞洲物理奧林匹克,每個亞洲國家或地區可派出一隊由8位中學生組成的參賽隊伍,接受物理學難題的挑戰;而香港今年是主辦城市,可派出兩隊中學生參賽。今屆的試題由科大的學者擬訂,參賽者會分別參加理論及實驗考試。科大致力培育科技人才,歷年來曾多次應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委託,為代表香港參加亞洲及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的中學生舉辦一系列的物理培訓課程,至今培育了共73名亞洲及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的金、銀及銅牌得主。今年約有200名來自26個亞洲國家或地區的中學生參賽,是自2000年首屆於印尼舉行的比賽以來規模最大。今屆亞洲物理奧林匹克獲得創新科技署及田家炳基金會等機構慷慨資助。第十七屆亞洲物理奧林匹克於今天舉行開幕儀式,主禮嘉賓包括亞洲物理奧林匹克2016贊助人羅范椒芬女士、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署長蔡淑嫻女士、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副秘書長陳嘉琪博士、科大校長及亞洲物理奧林匹克2016榮譽主席陳繁昌教授、亞洲物理奧林匹克會長郭龍泉教授、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吳大琪教授、香港物理學會會長張瑞勤教授,以及港科院院長徐立之教授。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表示:「科大有機會舉辦香港首次亞洲物理奧林匹克,並歡迎一群對科學有濃厚興趣的優秀年青人來到科大,我們感到十分欣喜。科大一直致力推動基礎科學的研究及教學,此項盛事是科大創校25周年慶祝活動的重點之一,更是別具意義。我希望比賽能加深區內中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同時展示香港作為亞洲科技樞紐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