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2

新聞
創業, 創新, 行業參與
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科大業界交流日展示豐碩科研成果 拓展校企合作
科大今天舉辦業界交流日,展示涵蓋四個領域的31項創新發明。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與博智林機器人簽署五個科技成果技術授權協議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博智林) 近日舉辦授權協議簽署儀式,將五個由科大學者開發的科研成果進行技術轉移。 這些由科大和博智林共同努力推動創新和培育人才的研究項目—包括更高效的建築物材料以及高端室內定位系統等—是香港科技大學-博智林聯合研究院(HBJRI)的首批成果。 五個科研成果的授權協議由科大協理副校長(知識轉移)金信哲博士和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副總裁、機器人與智能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劉震先生簽署,並由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以及博智林機器人公司總裁王克成先生共同見證。 博智林總裁王克成先生表示:「博智林作為智能機器人新興產業領軍企業,香港科技大學作為世界級研究大學,雙方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發展機遇,於2019年2月成立香港科技大學-博智林聯合研究院。博智林身處智能建造產業一線,有迫切的創新需求且工程開發迅速,雙方的產學合作,搭建起了一座從研究向應用轉化的橋樑,雙方優勢互補,可以為智能建造產業的高品質發展作出我們共同的貢獻。」 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表示:「學術界和業界之間的合作對創新和人才培養至關重要,亦切合內地和香港政府將大灣區建設為創新和科技中心的計劃。我很高興見證今天的授權協議簽署,它體現了科大創新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的能力。我們將繼續保持和深化與業界的合作,以鞏固大學知識轉移方面的工作。」
新聞
科大團隊破解幹細胞變化之謎 為抗衰老研究邁進一大步
古今中外,「抗衰老」一直都是歷史和文學中的熱門題材。從中國古代的秦始皇派員遠征大海尋找長生不死之藥,到西方小說中的德古拉伯爵擁有不死之身,千百年來,人類仍沉醉於尋找不老之術,至今仍未有解決方法。 最近,由何善衡生命科學教授席生命科學部副教授張曉東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抗衰老研究上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張教授一直專注於研究肌肉幹細胞。肌肉幹細胞在人體的肌肉修復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而團隊發現了一種方法,可基於染色質的特徵識別出老化的肌肉幹細胞。衰老的肌肉幹細胞與年輕的不同,它們的幹性會降低,也就是說它們成為新幹細胞或變成特定細胞以替代受損組織的能力會降低。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如果能再找到方法將這些衰老細胞的染色質特徵修改,將它們變得與年輕細胞一樣的話,那麼細胞衰老、以致骨骼肌組織衰老的過程便有望暫停,甚至逆轉。 團隊的研究成果最近於Cell Press 出版的公開期刊 iScience 中發表。 張教授認為,調控染色質的開放程度及可及性是決定細胞命運的關鍵。他闡釋說,染色質狀態的變化可導致基因表達失調。今次的研究顯示逐漸激活的染色質狀態是幹細胞衰老的重要標誌,而這項發現很可能成為未來研發抗衰老技術的一個重要方向。 染色質是一種包裹在組蛋白周圍的 DNA 複合物,用於維持 DNA 的正常結構,而它們的結構會隨外部環境迅速變化。承接以往研究所得,團隊今次在老鼠體內預先固定了肌肉幹細胞的狀態,以取得靜息細胞(平時在休眠狀態, 但在肌肉受傷時會激活,以發揮修復功能)以及它們的基因和染色質特徵,再隨著時間變化,比較染色質的「可及性」。 研究的第一作者董安琪博士指出:「我們發現年輕肌肉幹細胞的染色質環境,在靜息狀態會變得非常緊密,並在激活初期有較高的『可及性』。它們在長期的再生過程後,會逐漸重新建立緊密狀態。然而,老化的肌肉幹細胞在靜息期間,則不能維持染色質的緊密環境。」董博士是張教授研究團隊的前成員,現為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新聞
李德富教授獲頒榮譽博士學位
署理首席副校長及電子及計算工程學講座教授李德富教授獲約翰尼斯堡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新聞
商業
科大調查:逾半數香港市民有意使用「數碼港元」
受訪者對採用「數碼港元」取態正面,逾半表示有意使用「數碼港元」作日常交易。
新聞
科大新任校長葉玉如教授回應施政報告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歡迎並感謝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其首個施政報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措施。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獲金氏家族慷慨捐贈 推動亞洲家族企業及家族辦公室研究
科大獲金氏家族慷慨捐助,以支持大學研究工作,特別是亞洲家族企業和家族辦公室的研究。
新聞
成就
凱洛格 ─ 科大KH EMBA第十一度位列全球第一 穩佔國際領導地位
KH EMBA 在最新的英國《金融時報》全球EMBA課程排名中榮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