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聞
揭示不同硬度基質中轉移性癌細胞的新機制
癌細胞轉移是指癌細胞從原發性腫瘤擴散到不同的身體部位,是癌症發展中最致命的階段。當癌細胞脫離原發性腫瘤並進入血液或淋巴系統時,它們就可以轉移到身體各個地方,在新的擴散組織中增生從而形成繼發性腫瘤。百分之九十的癌症死亡個案就是由癌細胞轉移導致。
癌細胞在轉移過程中會主動與周圍的微環境互動,而這種作用機制尚未被闡明,這使得轉移癌細胞如何應對繼發組織中的新環境成為癌症研究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最近,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研究人員及其國際合作者發現了一種轉移性癌細胞在不同硬度基質上的新回應和適應機制,這一研究結果將有助於開發用於轉移性癌細胞的診斷工具和癌症治療。
這項研究結果已在2020年9月18日的《物理化學快報》上發表。
在這項研究中,由科大物理系和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朴孝根帶領的研究團隊採用聚丙烯酰胺(PAA)基質模擬了從腦到骨骼的各種組織的硬度,並利用先進的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成像技術和朴教授的研究團隊組建的磁鑷平臺對單個轉移性乳腺癌細胞(MDA-MB-231)對不同硬度的回應和適應機制進行了研究。
新聞
應用自適應光學雙光子內窺鏡技術實現高分辬率深腦活體成像
以小型哺乳動物為模型的活體腦成像技術對於研究大腦的功能至關重要。然而大腦由數百億個神經元組成,每個神經元都與成千上萬個神經元以突觸相連。突觸是神經元之間的接觸點,具有傳遞資訊的功能。因此,為了真正理解神經元突觸的動態相互作用機理,具有高空間解析度的腦結構和功能成像技術是不可或缺的。
儘管目前已經有許多對大腦進行成像的方法,但它們都有相應的局限性。電子顯微鏡可以提供高空間解析度,但不適合活體組織的成像。常見的非入侵性技術,例如CT,MRI / fMRI,PET和超聲波,其空間解析度有限,不能對神經元乃至突觸進行成像。光學顯微鏡能提供亞細胞解析度並且對生物樣品沒有毒性,但其成像深度受到生物組織和成像系統引起的光學像差和散射的限制。因此,雙光子顯微鏡僅適用於腦皮層區域的成像,而無法對皮層下和深層的大腦結構進行成像。
鑒於生命科學研究有更高成像能力的需求,香港科技大學(HKUST)的一組科學家將目光集中在實現突觸解析度的活體大腦成像上。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瞿佳男教授和研究與發展副校長及生命科學系晨興教授葉玉如教授合作開發了一種新的成像技術——自我調整光學雙光子內窺鏡——可以對深層大腦結構進行高解析度的活體成像。值得留意的是,這項技術可用於揭示尚未被深入研究的大腦區域的功能。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推出本港首個學士延伸主修課程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即將推出一個嶄新的課程架構「Major + X」,為本科生提供一個額外的學位課程選擇。揉合傳統主修課程和新興熱門主題如人工智能(AI),這個全新的課程架構不但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學習靈活度,並可讓大學適時調整課程內容,令現存學科與新興知識達至更佳融合,切合當下社會需要。 在這全新架構下,大學將於2021/22學年推出兩個新課程,分別是理學A 組* -延伸主修人工智能(理學A組+AI) ,以及工程學—延伸主修人工智能(工程+AI)。獲上述兩個課程取錄的學生將會於大學第二年選擇理學A組或工程的主修課程,如物理、數學、計算機科學、土木工程或海洋科技等,並同時修讀AI課程作為「延伸主修」。
科大本科入學小組委員會主席龐鼎全教授(左)和本科招生及入學事務處處長劉夢琳教授,介紹新課程架構「Major + X」的獨特之處。
科大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教授表示:「在這數據時代,新科技和知識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不斷蛻變,我們需把包括AI這種新知識融入現有體系中,讓同學懂得如何於現實層面應用這些新興技術。但就每一個新興領域推出新課程未必最為有效,以主修物理的學生為例,他們會想學習如何利用AI分析數以十億計、一瞬即逝的粒子數據;而主修土木工程的學生則希望透過AI找出最適合建築計劃的地點、物料及其相關風險等,這也是我們推出Major+ X的主要原因。」

新聞
科大開辦工商管理博士課程
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科大商學院)今天宣佈開辦工商管理博士課程。課程為期四年,讓學員接受嚴謹的學術培訓,掌握所需知識進行應用研究。
此卓越的課程專為有抱負的商界領袖、高級行政人員和創業人士而設,旨在提升他們的研究能力、深化知識、培養創新卓見,繼而為商界和社會帶來積極影響。
科大商學院院長譚嘉因教授表示:「科大多年來致力追求優越學術成就,成功在創校後不久便成為亞洲最備受推崇的商學院之一。我們很高興開辦新的工商管理博士課程,延續科大三十年追求卓越的承諾,進一步推動研究和發揮全球影響力。」
課程於2021年9月正式開課,橫跨多個學科的核心和選修課程主要以兼讀方式在週未期間進行,以四天為一個單元授課(共十六個單元)。整個課程要求學員完成55個學分,首兩年專注課業和論文籌備工作,之後兩年則著重論文研究和短期住校學習計劃。
課程學術主任鄭少輝教授稱:「我們的目標是提升學員的應用商業研究能力,掌握不同商業領域的最新研究趨勢。學員可受惠於本校的優勢,包括國際化的教學團隊、備受肯定的研究成就、以跨學科形式探討新的課題,以及與商界領袖建立聯繫的機會。」
科大工商管理博士課程致力吸納有意進修和有抱負的商界精英,讓他們接受專業博士培訓。入學基本要求包括本科學士學位(碩士學位為佳)、至少十二年擔任管理層的經驗,以及高水平的英語能力。課程截止報名日期為2021年5月1日。
課程資料和其他詳情可透過以下方式查閱:http://www.dba.ust.hk/

新聞
支援弱勢社群抗疫
香港於7月中爆發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前,科大商學院二年級學生馮紀寧經常與救世軍露宿者綜合服務的員工一起在晚間進行外展服務,向無家者派發食物和生活必需品,有時多達每周三次,但因疫情嚴重,近來不得不減至每周一次。
香港於7月中爆發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前,馮紀寧經常在晚間進行外展服務,向無家者派發食物和生活必需品,有時多達每周三次。
疫情下,衛生及醫療服務縮減,露宿者深受影響。紀寧因此向他們伸出援手,免他們流落街頭增加感染風險。
他說:「疫症對弱勢社群的影響最大。很多之前從事飲食業的人失去工作,生活無以爲繼,別無選擇下最終露宿街頭。」
政府早前規定食肆須在晚上10時收市,連24小時營業的連鎖快餐店亦不例外,一向夜宿快餐店的無家者因而無處容身,生活更加困難。紀寧於是開始為這家服務油尖旺區露宿者的非政府組織編製清單,詳列當區可供使用的社區中心,希望在這個艱難時期助他們找到容身之所,暫解燃眉之急。
另外,他還負責管理該組織的社交媒體平台,並嘗試以不同方法喚起公眾關注露宿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