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7

新聞
創新, 大學發展
法國 - 香港科技大學創新科技中樞園隆重開幕
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和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攜手合作啟動法國-香港科技大學創新科技中樞園。法國駐港澳總領事栢海川先生和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於3月24日在科大李兆基校園盧家驄薈萃樓出席開幕儀式。 總領事栢海川在開幕演說中表示:「能夠把科大學生的才能與法國的營商經驗和文化互相結合,去發展創新科技事業,實在振奮人心。不論對法國機構或科大學生而言,我們認為這個創新科技中樞園都是極具潛力的。」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對這合作關係表示歡迎:「我們很高興看到科大與法國政府攜手創建這個中樞園,為雙方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去協作及發展創新科技。這次合作意味著雙方對創新技術研究的努力及貢獻。我們的使命和願景相互配合,科大很高興成為合作夥伴。」 中樞園將作為創意、構想及新思維的育成中心,促進創新項目的卓越成就。這次法國領事館和科大合作的長遠願景,是為科大制定一個研究和發展項目必要的條件和環境。 法國-香港科技大學創新科技中樞園旨在為法國和香港的創新合作夥伴,於教育、科學及科技的層面上提供一個一站式平台,以加強夥伴關係及鞏固聯繫。多年來,科大已和多個法國學術機構建立密切聯繫並共同發展有關工程科目的研究生課程,包括法國國立民用航空學院、中央理工-高等電力學院及法國國立聖伊天高等礦業學校。 法國企業熱衷招聘亞洲人才,開展技術合作項目。他們可以透過這個新成立的平台與科大更緊密合作。科大與法國企業合作多年,於2014年科大與法國資訊航空公司泰雷茲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而於2015年,施耐德電氣亦與香港科技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聯盟成立合作協議。法國企業與大學合作能促進企業文化及管理方式的共享,給予學生高質素的意見讓他們可以精益求精,亦能讓學生知道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 中樞園作為法國和香港科技大學的重要合作計劃,將為學生提供培訓創意的機會,並從法國最成功的創新公司上汲取經驗。 有關法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 法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在總領事栢海川先生領導下,處理在港澳的法國僑民事務,以及為他們服務和保護其利益。總領事館亦會為他國國民發出赴法旅遊簽證。遞屬於法國駐北京大使館,法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協調和促進法國與港澳之間的政治、文化及經濟關係。
新聞
獎項, 獎項及排名
Long Service Award 2017
The annual Long Service Award Presentation Ceremony was held on 2 March 2017 to express appreciation and recognition to long-serving faculty and staff members who have dedicated their hard work to contribute to the University for 20 years. This year, HKUST presented awards to 66 colleagues.
新聞
發現, 科學
科大科研人員研發出具流體特質的固體超材料 可用於濾波或有助於防地震建築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科研人員成功創造出可以阻擋橫波傳遞的固體複合材料,該特質是流體獨有的波特性。而橫波可以在地震時引發具破壞性的水平搖晃。該複合材料又稱為超材料,可以用於濾波及控制振動,最終或有機會提供一種防地震的方法,或用於改善醫療用超聲波傳感器的效率。 由該團隊所研發出的超材料,是由三種固體物料所組成的複合材料,鋼柱包上矽膠,嵌入人工樹脂內,當中包裹著鋼柱的彈性矽膠層,在鋼柱的側面以及上下兩端的厚度並不相同,作用有如彈簧,運用各向異性共振效應,超材料在特定的頻率範圍內,可以傳遞縱波,阻隔橫波。 該科學突破是由物理學系的蒙民偉博士納米科學教授沈平所帶領的團隊,包括馬冠聰博士及傅財星先生所研發。沈平教授表示:「這項獨特的超材料結構,令固體及流體在波特性方面的分界變得模糊,亦開拓了固體彈性特質的新領域。這全新的概念有機會用於控制振動及應用於醫療方面。」該研究論文於去年十一月被刊登於自然通訊。 根據聯合國報告,地震是造成最多人命傷亡的自然災害。地震帶地區的建築所採用的設計及物料,對減少傷亡有關鍵作用。這種最新的防地震固體超材料可以嵌入柱及橫樑,以節省空間。這種超材料亦有可能用於翻新現有的建築,以提高防震效果。 具流體特質的固體或可用於改善醫療超聲波傳感器的效率。人體組織在彈性上與水接近,而超聲波傳感器是由固體物料所造成,運用超材料可以令固體的波特性與水更匹配,因而減少兩個界面接觸時的能源消耗,從以提高耦合效率,並減低超聲波感測器的雜訊。 橫波及縱波是兩種基本的波動模式。兩種模式都可以在固體物料中傳遞,但流體物料則會阻擋橫波的傳遞。科大團隊首次在實驗中觀察到固體複合材料亦可有流體的特質。該研究經費來自陳子亭教授的「新型的光波和聲波功能材料」研究項目,陳教授的項目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卓越學科領域計劃撥款資助[1]。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
新聞
在校, 可持續性, 校園生活
Plastic Bottle Free
In HKUST, we have installed more than 150 water fountains around campus that provide clean and safe drinking water.
新聞
論壇, 發展, 基礎建設
T&M-DDP Executive Forum Series: Century-long Organization Vs Startup by Mr Raymond Ngai, Head of IT Infrastructure and Operation Services,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T&M-DDP invited Mr. Raymond NGAI, Head of IT Infrastructure and Operation Services,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to share his IT professional work in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a 130 year old organization, and insights as an angel investor at the Executive Forum on 24 February 2017 with over 100 students.
新聞
25 Faces Series - Words from Prof Woo Chia Wei
In celebration of our 25th Anniversary, a growing collection of videos was made to feature the remarkable community at HKUST - past and present. "It was the drive in all of us that made it possible for the University to open in 3 years." Founding President of the HKUST, Prof Woo Chia Wei said.
新聞
健康, 社區, 本科生
科大學生獲捐款資助為印尼及柬埔寨解決醫療衛生問題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獲平等機會基金捐款,成立視野無界學者計劃,讓本科生可於本地或海外以全職實習的方式,發展他們所建議的醫療衛生項目。今年合共有六名來自兩組的學生獲頒發獎項。 在周迎教授及辛達德教授的指導下,其中一組視野無界學者正為印尼開發一個糖尿眼檢測程式。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的資料顯示,印尼有一千萬名糖尿病患者。世界衛生組織亦指出,全球有約三分一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會患有糖尿眼。而當中的一部分患者,若處理不當或未有及時治療,將可能會導致失明。這套雲端程式旨在透過利用手提設備所收集的視網膜影像,檢測糖尿眼。視野無界的其他硬件團隊正與手提設備生產商合作,以提高設備的功能及表現,並特別針對資源緊絀的情況下的操作。 這台設備的成本僅為現時醫院所用傳統相機的一小部分。當設備配合該糖尿眼檢測程式運作,一般人亦可以決定是否需要將病人轉介至基層診所。這個做法可更有效防治病情及減輕醫療負擔。 另一組獲獎的學生計劃進一步活用一個電子醫療紀錄系統的手機程式,該程式是演化自2015年、由其他視野無界團隊所開發的手提電腦程式。這個手機程式更便利於貧民窟隨身攜帶,令醫療人員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機輸入及取得資料,並令醫療紀錄可以保存於一個有系統、無紙化及可檢索的資料庫。透過持續保存病人的醫療紀錄,可以令在貧困地區服務的醫生在診症時作出明智的決定,從而改善醫療質素。 平等機會基金創辦人利承武先生在今日舉行的典禮上,向六名視野無界學者獎的得主頒發獎項。利先生表示:「我期待可以透過新的視野無界學者計劃,令學生尤其是本科生,可以發揮創意,我亦希望捐款可以協助科大繼續成為創新與創業的強大後盾,這亦是科大最新的五年策略發展中的其中一個目標。平等機會基金未來亦準備為科大提供配對捐款,鼓勵更多人支持這項富有意義的計劃。」 視野無界計劃的創辦人、科大化學及生物分子工程學系兼生物醫學工程學部的周教授,衷心感謝利先生的支持,她說:「利先生慷慨捐助,令視野無界計劃得以擴展,加入新的實習元素,令學生可以獲得深度體驗式學習的經驗,同時貢獻社會。」
新聞
校園生活, 學生發展及聯繫
The Human Side of Life
An inclusive student initiative is building bonds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myriad individuals who comprise HKUST         Be prepared to go beyond technology, timetables and tests if you talk with a member of “Humans of HKUST”. The project, established and driven by students, conducts far-reaching interviews with a diverse range of HKUST-ers, exploring the culture, background, and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individuals across the University’s globalized community. Quotes, moving anecdotes, and thought-provoking views are then shared through Facebook and compiled into an annual book of stories, distributed free on campus. “Humans of HKUST” has proved a powerful journey of self-discovery for those who join and a great way to widen insight and empathy on campus.